APP下载

走近蒲松龄

2016-11-14周先慎

蒲松龄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式蒲松龄聊斋志异

周先慎

我是《蒲松龄研究》的撰稿人,也是它的忠实读者。当它第100期出刊的时候,我谨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这个刊物创刊于1986年,开始时是半年刊,以后改为季刊。因此虽然只有100期,却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程——整整三十年。以人喻刊,《蒲松龄研究》已经到了“而立”之年。这是一个成熟的年龄,也是一个意气风发、富于创造力的年龄。我们因此对《蒲松龄研究》有着更高的期待。我们相信它会不负众望,将有更杰出的表现,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无论是喜爱蒲松龄作品的普通读者,还是从事专业研究的学者,都希望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对蒲松龄作品的深入研究,能走近蒲松龄,从而进入到他所创造的那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但是,要真正走近蒲松龄,真正理解他,理解他的生活思想,他的内心世界,他的艺术修养和艺术个性,从而真正读懂他的那部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聊斋志异》,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中国古代著名的小说家中,蒲松龄是非常幸运的一位。由于他本人对自己作品的珍视和家人的精心收藏保管,他的各种体式的作品(包括代人捉刀之作)几乎近于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更为难得的是还有半部《聊斋志异》的手稿本传世。但是即便如此,要真正了解蒲松龄,真正理解《聊斋志异》,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他的家世,一生的行迹,相对来说也算是比较单纯的,但不少问题至今也还并不清楚,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他的不同体式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思想和艺术方面的,都还有进一步开拓和深入的空间。《聊斋志异》不同版本的分卷、篇目和异文,更是相当复杂,虽然已经有几种汇校本问世,但是要以尽善尽美作为最高的目标,也还有待于大家进一步的共同努力。《聊斋志异》丰富的思想意蕴和杰出的艺术创造,更像是一个开采不尽的富矿,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前赴后继地去进行深入的开掘。

以上提到的这许多方面的工作,在已经过去的三十年的岁月中,《蒲松龄研究》在编辑部同仁、广大读者和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很好的成绩。但我们不会满足,不会停滞不前,我们会有新的目标,我们会共同努力,携手前行。

《蒲松龄研究》,这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一块需要共同耕耘的园地,也是一个讨论和争鸣的场所,当然也是一个展示一代学人研究蒲松龄学术成果的殿堂。我们今天庆贺它出刊100期,100期之后,我们相信它会以更新的面貌出现,以更丰硕的成果奉献给学界。

猜你喜欢

体式蒲松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