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值得回味的抗战老歌

2016-11-14风铃

小演奏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大刀大合唱进行曲

风铃

每年9月18日,想必你所在的城市上空也会响起悠长沉重的鸣笛声,而人们的思绪则会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抗战年代。我们在特殊的时间节点重温历史,是因为时间的长河里沉淀着人类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理。回首是为了正确的认知,缅怀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人们只有共同守护历史真相与和平果实,才能让正义不可战胜。

在抗击法西斯的战争中,我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抗战歌曲,它们听上去有的悲恻动人,有的雄浑壮阔,有的激昂炽烈……这些经典老歌的传唱鼓舞了士气,激励了民心,向人们传递着光明与希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些激昂的抗战老歌,回味那段战火纷飞的流金岁月吧!

《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占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几十万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有了创作歌曲的冲动,他来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日军的罪行,听他们诉说失去故乡、亲人的伤痛与思恋。随后,张寒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这首歌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其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旋律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它最早在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谁也不知道作者就是张寒晖,但是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都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松花江上》入选十大歌曲之一。

松花江上

作词/作曲:张寒晖 演唱:施鸿鄂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大刀进行曲》:最解恨的抗战歌曲

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远哲率领二十九军奋力抵抗。由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二十九军成立了大刀队,在与敌寇的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七七”事变爆发,守卫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又以大刀显神威。1937年7月,二十九军的胜利捷报和大刀队可歌可泣、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通过电讯迅速传遍祖国各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更深深震撼了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年仅二十三岁的麦新。于是,这位年轻的作曲家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谱写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

《大刀进行曲》诞生后不久,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的42个国家在法国巴黎举行反法西斯大会。新音乐运动的斗士任光指挥旅欧华侨在大会上演唱《大刀进行曲》《牺牲到最后关头》等救亡歌曲。那激昂澎湃的旋律引起各国代表的强烈共鸣,他们说:“中国的现代歌声中蕴藏着无限的希望,也增强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必胜信心。”

这首抗日救亡歌曲采用了明朗的大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华夏民族不屈不挠、敢于血战到底的精神。歌曲第一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喊出了中国军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慨和英勇斗争的精神。歌词不到十句,但短小精悍,曲调简洁流畅且口语化,节奏铿锵有力,易学易唱。

大刀进行曲

作词/作曲:麦新 演唱:霍勇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工农的子弟兵/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看准了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响彻共和国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2月2日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歌曲在影片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这首歌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后来,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并录制了唱片,使这首战歌载誉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时,美国国务院曾提出,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日演奏的各战胜国音乐中,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表中国的音乐。

义勇军进行曲

作词:田汉 作曲:聂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诗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他亲历了黄河的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目睹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深沉的船夫号子。1939年初回到延安后,光未然创作了长篇朗诵诗《黄河吟》,并在当年的除夕联欢晚会上朗诵此作。同在延安的音乐家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触发了创作灵感。1939年3月,冼星海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创作了这部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热情地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的必胜信念。这是冼星海最重要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

《黄河大合唱》慷慨激昂,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鼓舞作用,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八个乐章组成,各乐章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而且每个乐章前都有朗诵为先导,使整个作品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懂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

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

作词: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猜你喜欢

大刀大合唱进行曲
健身百态
一二·九大合唱
春之进行曲:看现场春意盎然
春天的大合唱
MAKE COOL 夏日清凉进行曲
听爷爷讲述大刀的故事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蟋蟀大合唱
大合唱
“包饺子”进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