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色彩只有温度

2016-11-14程妍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仁爱国学君子

程妍

你是历史长河中屹立于悬崖陡壁的那棵衔碑树;你是远古时期寄托神秘色彩的那轮皎洁空灵的明月;你是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学史银河里一颗璀璨的繁星……

初相识,你是纵于险峰上的陡崖。我想要读你,从《诗经》《礼记》到《周易》《春秋》《论语》,我细细斟酌,慢慢品味,却依旧感觉你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我感到茫然无措,你究竟是谁?著名作家于丹曾这样评价过你:没有色彩,只有温度。我大惑不解,你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开创儒学,创办私塾,丰功伟绩数不胜数,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怎么能说您没有色彩呢?几千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我们还能否触碰到你残留的余温呢?

再识你,你是黎明前的一道微光。读你,脑海深处有一道来自彼岸的风。你提出“仁”的学说,君子的恪守,流传至今。许许多多的人受到国学的熏陶,沐浴着你思想的光芒。你最得意的学生颜渊就曾说过:“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这段话的大意是你的学问很深,越钻研就越“坚固”。你的身影渐渐在我的脑海中清晰起来,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圣人了。你也是一个会哭、会笑、会唱的普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些原本我认为晦涩难懂的大道理,却变成了一个个文字的精灵,跳跃在我的心间。朗诵起来越发觉得琅琅上口,深入人心。

我智慧的羽毛渐渐丰盈,读你“仁”的哲学,学习“仁”的道理。从字面上来看,“仁”字从二不从三,化掉人心,只怀天地,以天性之善良,地德之忠厚的心来为人处事。既有博爱心、包容心,自会产生仁爱心。学习“仁”的思想,这是个人自我提升之道。

怪不得,你认为君子首当具备的就是仁爱之心,也把“仁”作为政治韬略,强调以人为本,为官廉洁,举贤授能。你说过:“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作为商人,应持有“君子怀德,小人怀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胸怀。作为子女,应“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几千年来,“仁”的学说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根”,甚至可以说,早已“嵌”入了我们的血脉之中。

然而,在当今这个浮躁而虚荣的社会中,还有几人能沉下心来,好好感受国学的魅力呢?在这个遇到老人摔倒怕“碰瓷”的时代,在这个“雷锋精神”遭冷落的时代,在这个连孩子都变成“窃贼”的时代,在这个儿子因母亲唠叨将其一刀捅死的时代,在这个老师多次性侵女学生的时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又将何去何从?今天,暂时忘记城市的繁华,静静聆听你“仁爱”的教诲。我忽然间豁然开朗,你的谆谆教导,犹如清泉,灌入我的心田,滋润我的心灵。中庸之道,使我的内心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些浮躁。那棵衔碑树深深地、深深地扎根在我的灵魂之中。

我仿佛看到,那棵衔碑树站立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高崖上。

(指导教师:杨大成 评委:沈英裙)

猜你喜欢

仁爱国学君子
“垂”改成“掉”,好不好?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君子无所争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智勇仁爱无所私的梁将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