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忆·传承

2016-11-14陈铭贤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女红嫦娥爷爷奶奶

陈铭贤

“善弈者善谋”,这是爷爷告诉过我的一句话,记得那时候的我是懵懂的,天真地站在爷爷身旁,看着他和邻居家的大伯下棋。一局又一局,不厌其烦。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且是中国正式开展的七十八个体育项目之一。这些都是他们在对弈之余告诉我的。他们还说,象棋不仅能陶冶情操,更助于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和培养顽强的意志。

院子里飘散着西湖龙井幽雅清高的香气,其滋味更是甘鲜醇和。那是奶奶为爷爷和大伯所准备的。我的奶奶不仅通晓茶艺,对于女红更是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奶奶说,女红技巧是她母亲所教的。女红技巧从古至今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因此又可称为“母亲的艺术”。女红有着很多分类,其中包括:纺织、浆染、缝纫、刺绣。爷爷的书房里有着一个精美绝伦的绣品作为装饰,那是出自奶奶之手的绣品——龙凤呈祥。

依稀记得,爷爷和奶奶总会在清晨时,到附近的空地上和街坊邻居一块儿打太极拳,强身健体。太极拳是中国古代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它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这是现代的我才渐渐了解的东西。现今,太极拳已由陈氏一家的独特之秘,衍变成海内外的杨氏、武氏、吴氏等诸多太极拳流派。

宅子里摆放着的文房四宝,那是爷爷心尖上的宝。据说,那是爷爷的太爷爷所传下来的。记得是在每年的春节,爷爷都会在院子里摆张桌子,铺上红纸,以刚劲之力,墨彩之姿写下一副对联。上联:丹凤呈祥龙献瑞;下联:红桃贺岁杏迎春;横批:福满人间。这是去年爷爷所写下的对联。

收回那越飘越远的思绪,我放下了手中的笔记本,把自己放空在床上,心里暗道:“下周四就是中秋节了,爷爷奶奶,我又来了!”不知不觉中,我睡着了。

“奕轩!该准备的行李都准备好了没?”妈妈的声音从楼下的厨房传到了我的耳朵里,可见其底气之深厚。

是的,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下午我们就要回乡了。我一边整理着行李一边回应着妈妈:“快好了!”

途经一间寺庙,里边所供奉的是有着至圣先师之称的孔老夫子。他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更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我们一家,以及爷爷和奶奶都是儒家学说的奉行者。儒家学说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爷爷常常语重心长地对儿孙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你们要好好记着。”

从庙里出来已是晚霞漫天,日落西山,。我望着那如同火烧云般的彩霞绽放于空中。行色匆匆的路人和那晚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晚霞的自如;路人的匆忙。大自然有一种不言而喻的美,唯有静下心才能感受到。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不过,用相机所定格的画面,唯有怀念。

一路上的磨磨蹭蹭,终于,我们到了爷爷奶奶那儿。那是一栋木屋,老旧的大门显现出了屋子的“年龄”,也见证几代人的辉煌鼎盛。

爷爷闭着双眸躺在一张藤椅上,轻轻地晃着。我轻声地走到了爷爷的身旁,“爷爷,我们到了。”我对着爷爷道。“爸!”爸爸妈妈也走到了院子里,“怎么都不见奶奶呢?”我问到。

“奶奶在房里,她要知道你们来了,一定很高兴!”爷爷看着我们,面容和蔼地道。

语罢,我们一块儿走到了奶奶所处的房外,“奶奶,我们来了!”我轻声喊道。

几经寒暄后,我们到饭厅吃晚饭,爷爷奶奶坐在饭桌旁,爸爸替我们盛饭,妈妈正端着最后一道菜从厨房里走出来,而我正摆弄着餐具——筷子、汤匙等。以筷子用餐一直都是我们的习惯,从上一代再传到下一代,可谓是代代相传的技能。筷子上纹着龙纹,那是中华民族的标志。

一顿饱餐后,我移步到了院子,奶奶沏了一壶大红袍,院子里的梅香,再搭配上茶香,可说是相得益彰啊!幽幽茶香伴梅香,款款心事随之去。一阵闲聊后,爷爷奶奶倦了。

那一年的中秋,我们一家、爷爷奶奶、二叔和小叔一家齐聚一堂,三代同堂。大伙儿在院子里摆上一桌,围坐在一块儿。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那一天的月亮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月亮更圆更好看。所以,少不了一番赏月。仰望天上那朗朗明月,又圆又漂亮,倍感舒心。中秋节,吃月饼是一种特定的习俗。月饼的形状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它象征着团圆和睦。奶奶所做的晋式月饼很好吃,甜香、醇和。它的形式古朴,口味醇厚,酥绵爽口,甜而不腻。一口月饼一口菜,堪称完美搭配。

我记得爷爷在那一天,对我们那群孙子说了有关中秋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还有玉兔捣药。嫦娥奔月有很多版本,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后羿射日之功,赠之不死仙药。而嫦娥因故吃了仙丹,无法逗留地面,飞天奔月而去。玉兔捣药:据说嫦娥升空时,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当然留不住嫦娥,随她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吴刚伐桂:相传他是一位粗鲁的天将,被嫦娥沉鱼落雁之容貌所吸引,一次次地到月宫纠缠。嫦娥不堪其扰,于是指向月中桂树说,它的枝条太长了,今夜你若能将它折断,我便答应你的追求。吴刚心花怒放,心想这算什么难事,抡起斧头就砍,可每次拔出斧头后,桂树又恢复如初。于是他便一斧又一斧地砍到了今天。听了爷爷的故事,我还拼命地睁大双眼仰望着那轮明月,希望能看到那传说中的月宫。

我知道我的先祖是从华夏几经辗转地来到了马来西亚。古人云:“人无祖宗,根从何来!人无父母,身从何来!”我知道我陈家的根是源自华夏。从爷爷那儿,我得知,我陈家的祖籍是同安,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区,有着“银城”之称的同安。由于从小接受的教育,我对于华夏一直有着一种很深的敬意。以致当我站在曾居住过二十四个皇帝的故宫时,有一种深深地震撼。那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见证了无数事迹的地方。有种特殊的感觉,就好像是灵魂上的震撼,由灵魂穿透至四肢百骸,刺激着我。

再一次回忆,我已年逾七旬。同样的,我也有子孙。我也和爷爷一样的教导他们,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给他们,教他们学习至圣先师的精神。“不学诗,无以言。”每开饭前,我都会让孙子背出一首诗,若背不出一首诗,那就盛好饭菜到院子里用饭。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以此育儿孙。

又是一年中秋,物是人非的现在,唯有缅怀。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周遭熟悉的人逐渐的离去,当我离去的时候又剩下什么?魂归何处?身于海外,但灵魂上的烙印,那是中华民族的印记,永恒的存在。我想,待我百年归去后,应会回归华夏。人的寿命有限,只能尽己所能地传递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之传承下去,流芳百世。黄河水滔滔,长江浪滚滚,悠悠中华情长存。

(指导教师:陈俐频)

猜你喜欢

女红嫦娥爷爷奶奶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中国女红艺术的造物法则与美学理想
我的爷爷奶奶
文化传承视域下师范院校女红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传统文化与拼布艺术课程为例
我的爷爷奶奶
向爷爷奶奶致敬
我的爷爷奶奶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