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鱼生
2016-11-14傅芷薇
傅芷薇
七彩鱼生一直是我国与邻国新加坡一带庆祝新年的特色传统文化。七彩鱼生又称:“捞起鱼生”,简称则为“捞起”或“鱼生”等,是一道带有浓浓吉祥意味,祈求来年有好运,发大财的特色菜式,可谓是华人农历新年中无可或缺的贺年食品。以前新马一带的华人都是在人日,大年初七这一天聚合全家大小,进行“捞生”活动。可是现在的捞生文化却能持续一整个农历新年,直到元宵节,大年十五,让人们能够过一个热热闹闹,充满好运的新年。
七彩鱼生,顾名思义的便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蔬菜及水果组成,形成七彩缤纷的菜式,意味着七彩灿烂的好意头。此外,另一个名称“捞鱼生”又有着“风生水起”、“越捞越旺”的好兆头,祝福着人们在一整年里的运程顺顺利利。其实七彩鱼生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它不需要经过煎、炸、炒和蒸等的繁琐程序,它只是一样很简单的特色“凉拌”菜式。七彩鱼生是以生鱼片或三文鱼等其他可生吃的鱼片为主,搭配着已腌渍好的姜丝及其他各种鲜艳颜色的蔬菜丝及水果丝,如青椒,芒果,红萝卜及柚子肉等材料,形成一道七彩缤纷的菜式。七彩鱼生讲究的就是摆设与其美感,因此细心的摆设对于整道菜来说非常重要。待必备的蔬菜丝准备好后,人们就会把所有的蔬菜丝“一堆堆”地摆放,排列好在一个大圆盘上。然后铺上最重要的生鱼片,并洒上白芝麻、花生碎、五香粉及胡椒粉等材料在“一堆堆”的蔬果上。在酱料的调配方面其实也很简单,它是以酸梅酱加桔子汁添糖水而调成,尝起来酸酸甜甜的。
完成好一道捞生后,大家便可以开始捞了。“捞”这一字在粤语中有着“拌”的意思。
待一个人发号施令后,大家就能开始以筷子将大圆盘中的各式材料高高地夹起,并拌(捞)在一起。在捞生的同时,每人必须说一句吉祥话,代表好兆头、好运气。听说只要把鱼生盘中的材料夹得愈高,来年便能赚得更多的钱,能够发大财,并祈求一年里事事顺利,一年比一年过得好。说起捞生,除了大人喜欢捞生,其实小孩子也非常喜欢捞生时的气氛。犹记得小时候,捞生时亲朋戚友都会聚到一块,然后爸爸就会把矮小的我抱到椅子上,让我能站到高高的位置,举起筷子与大人们一起捞生。因此我很享受捞生时所带来的热闹与欢乐的气氛。在我家,每年农历新春肯定少不了捞生,因此我们每一年的运程都很如意,而且是一年还比一年好。这意味着捞生真的能给人们好运气,让福星罩着全家一整年。
有关捞生的来源,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说法。有些人说是由新马一带的华人发明的,有些人则说是由中国广东一带的华人发明的。在我国,捞生被归类为广东菜,但奇怪的是过年时广东人好像是不吃鱼生的。其中有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在人日当天,古人以七种菜为羹,作为七日的象征。七菜羹源自六朝时代,也就是今天七彩鱼生的出处。吃了由七种蔬菜煮成的食物之后,就意味着农历新年告一段落,从年初八开始,所有人必须踏实地过日子。”这七菜羹目前已被七彩鱼生取代,但两者所带出的意义都是起着祈福则喜的作用。虽说捞生的发源地不明确,但在新马一带的捞生文化非常盛行,已经成功地得到了外国人的关注,因此每年在餐厅里我都能见到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来到我国体验捞生文化。
捞生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饮食文化,在农历新年中总缺不了它的身影。华人强调的是财源滚滚、一家平安、风生水起等的概念,而捞生已经成功概括了这些好意头,为人们祈求着各种好运程,让人们能在丰衣足食的情况下出入平安、安居乐业、财源滚滚来,因此捞生对华人来说很重要。这充满着南洋风味又深具意义的中华文化,不仅仅起到了祈福的作用,其实它也是一个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好帮手,因此捞生在我国的华人圈内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
(指导教师:陈少冰 评委:邵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