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企转型升级的华丽转身
2016-11-14董彦
董彦
加工制造这个环节要如何增加附加值?企业必须实现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的华丽转身,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多年来,台资企业投资江苏,为该地区带来了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创造了税收和就业岗位,而外向型的企业发展模式,也使台资企业成为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今年6月底,江苏累计批准台商直接投资和经第三地转投资项目近2.6万个,实际到账台资超700亿美元,实际吸引台资占大陆总量的三分之一。
坚如磐石,立如“紫峰”
在中国大陆的江苏省,有一个表彰台资企业的“紫峰奖”。该奖项是江苏授予省内台资企业的最高奖项,也是大陆各省(区、市)中首个面向台资企业的表彰奖项。江苏省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杨峰在南京银杏湖接受两岸及香港媒体记者联访时表示,设立“紫峰奖”旨在肯定台商成绩,提升台商在苏创业发展的成就感;发挥示范效应,引领在苏台企加快转型发展;树立良好形象,为台企在江苏健康发展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
据悉,此次“紫峰奖”评选活动经国务院批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自2015年11月在江苏省台资企业范围内开始启动。该奖根据江苏台资企业特点,聘请专门机构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五大类别的奖项,分别是出口贸易领军企业、纳税贡献领军企业、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成长型企业和青年创业企业。目前,江苏省有64家台资企业入围“紫峰奖”获奖企业名单。
仅今年上半年,落户江苏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数就有43个,同比增长34%。据“江苏台企500强”排名显示,在苏前500强台资总资产规模超过5700亿元人民币,总净值规模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总利润超过460亿元人民币,表现出雄厚的实力和强劲的盈利能力。
但台商在苏投资项目目前仍以制造业为主。大陆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低端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中高端劳动力成本仍然相对低廉。在此背景下,如何从代工向设计、销售、创立品牌延伸一直是近年来台资企业特别是从事传统制造的台企面临的最大生存课题。
纺织企业卖起“大数据”
纺织业在传统产业定义中毋庸置疑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当记者走进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时,却惊讶于眼前的高科技:测试好的配方直接输入电脑,染料会自动称量,通过导管直接送入染缸;布料打色采用无管式染色自助计量系统;全程电脑制作,布料是否会褪色、缩水都经过多道精密测试实验……
“里约奥运会上夺冠的中国女排队员的球衣其实不简单。”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研发课长刘红玉告诉本刊记者,“球衣的面料是公司自主研制的,把微量元素锗加进了纤维中。这样的球衣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能提供给身体运动所需的一定能量,所以也被称为‘能量衣,并且水洗也不会减弱其功能。”
“我们致力于民生必需品的高科技研发。”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向本刊记者介绍说,旭荣强项是运动机能布料,从面料到成衣、从研发到设计制造,企业已经形成一条龙式的完整产业链。
加工制造这个环节,要如何增加附加值?黄冠华表示,通过对数十年世界纺织品市场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旭荣发现越大越强的品牌越不在乎原料的价格,他们更在乎的是供应商的品质。企业必须实现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的华丽转身,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以前我们的经营模式主要是接单式销售,企业专注于砍利润、抢订单。如今旭荣主要是功能表式销售,通过海外行销团队,搜集全球最新设计理念,再根据大数据预测流行趋势,研发出相应的新面料甚至成衣,直接供客户参考选择,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黄冠华向本刊记者表示。
目前,旭荣集团的研发中心主要在台湾与大陆,台湾专攻化纤研发,大陆有原料优势,专攻天然纤维和化纤融合领域的研发。而制衣厂目前已拓展到东南亚和非洲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利用关税优惠和劳动力红利,发展成大批长期订单的生产基地,全球拥有上万名员工。
用工业4.0标准生产轮胎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工艺。”一位从事轮胎制造的台资企业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说。
2008年,美国开始对自中国进口的非公路用轮胎产品(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双反”关税,导致中国轮胎出口受阻。同时,国内市场不断萎缩,轮胎行业进入“寒冬”。然而在行业“寒冬”中,正新橡胶并不感到“寒冷”。
位于昆山的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是世界排名第七、两岸排名第一的轮胎企业,年生产能力达2000万条。“正新从建厂开始,在设备采购上就决定向国际顶尖水平看齐,因为轮胎直接事关人命安全。”正新橡胶(中国)总经理李进昌向本刊记者表示。
轮胎业是资金、技术、人员“三密集”行业,很多工序普遍靠人工操作,产品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但如今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轮胎橡胶行业对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
2015年,正新橡胶自主研发了第一条“机器换人”智能生产线项目,希望通过智能化、自动化工艺升级,同时提高产品品质与降低各种不安全劳动隐患,达到减人增效与智能工厂的发展目标。
“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主要体现在对每一个环节的及时监控上。”李进昌向本刊记者介绍道,“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的使用不仅会把员工从噪音大、温度高、强度大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状况,而且能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实现对产业每个环节的实时监控。”
根据正新橡胶的产业规划,在“十三五”期间,企业将加大对先进制造、高端设备以及“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投入,建成一座结合“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管理、智能服务”为一体的工业4.0时代“智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