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产业化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2016-11-14杨瑞华窦争妍施永德
杨瑞华 窦争妍 许 瑾 施永德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 201999)
谈建筑产业化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杨瑞华 窦争妍 许 瑾 施永德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 201999)
基于建筑产业化的特点,确定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了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并提出了建设产教研基地及“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教学保障措施,旨在培养出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技术人才。
建筑产业化,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美丽中国”构想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新举措,国内大量建筑企业纷纷做出重大转型的战略调整,我国正在加大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脚步。发展建筑产业化是产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和发展方向,是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的根本转变[1]。要实现建筑产业化,并使其得以健康持续发展,建筑产业化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一项重要保障和关键要素。建筑类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到建筑行业发展趋势,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构建符合建筑产业化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建筑产业化的特点
建筑产业化是指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的建筑设计以及工厂化的部件生产,它用整体综合的方法把全部建设过程组织起来,使材料、构件、机械设备和劳动力能在恰当的时间内发挥作用,以保证工厂和工地的工作得以连续进行[2]。建筑产业化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以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为核心[3],具有生产标准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建设管理规范化,建设过程集成化,技术生产科研一体化的特点。建筑产业化的生产方式相比较于建筑传统的生产方式,具有的特点见表1。
表1 建筑产业化与传统建造方式比较
2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4]。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培养方案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对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起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从满足建筑产业化特点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必需通过建筑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才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2.1 建筑人才市场需求调查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加快,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对建筑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根据人才网上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土建类人才需求仍位列前十名。在调研中也发现,企业对拥有实际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强的人员更是求贤若渴,建筑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从企业对建筑专业的人才需求的素质结构来看,要求建筑专业人才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识读、绘制建筑施工图能力,具有较强的施工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招投标、预决算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和实习经验。从最近两年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对建筑施工技术人才的需求上又有了一些前瞻性的素质要求。调研中,不少企业专家表示,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必将向绿色土建、产业化、信息化模式转型,而掌握建筑产业化、信息化等相关技术的知识储备的人才,更受建筑企业的欢迎,也更能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变化。同时,企业希望建筑专业的毕业生能拥有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等“建筑五大员”证书。
2.2 职业能力分析
从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详细分析建筑五大员的岗位职责,结合建筑产业化的需求特点,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为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拓展能力四大能力模块。职业能力分析见表2。
表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2.3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在当前建筑产业化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应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为主线,熟练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建筑工程组织与管理等基本专业知识,并具备相应施工管理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建筑行业生产一线,从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 构建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
构建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是“怎样培养”的关键内容。根据建筑行业五大员的能力构成分析,按照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培养逐项,突出岗位职业能力训练,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3.1 课程体系构建
将行业职业岗位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与岗位任职要求的对接。邀请专家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进行解析,深入掌握岗位所需的能力及知识结构,由此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按照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实训课程的比重[5]。明确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为:建筑施工图识图技能、建筑工程施工技能、装配式建筑施工技能、编制分部分项施工方案技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能、建筑文件的编辑技能。在对应的课程设置上,删减了建筑工程经济课程,增加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BIM理论与应用,同时增加了装配式建筑安装实训环节,明确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提出了适应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知识结构分解,见表3。
3.2 特色课程开发
鉴于目前市场上缺少建筑产业化施工技术的相关教材,需要积极推进建筑产业化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从目前建筑行业向绿色土建、产业化、信息化模式转型的趋势来看,有必要加紧 “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筑施工BIM技术”等课程的开发。需要组织开展广泛调研,全面了解装配式结构建筑施工的发展和对作业人员技能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满足施工现场作业需要、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应用。集中了具有丰富装配式结构建筑施工经验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技师共同开发“装配式结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组织专家进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教材编写。依托交流平台,提供大量典型的BIM案例,包括教学视频、课件、BIM在过程控制、成本测算、造价分析、管线综合平衡、钢筋指标分析、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应用案例经验分享。使学生学到使用BIM技术的技巧,解决BIM应用过程中的困难,推动BIM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为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等方面作出贡献。
4 教学保障措施
4.1 产教研基地建设
产、教、研相结合是新时期教育服务于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建筑产业化与高职教育的对接环节相对欠缺的现状,要积极建设装配式结构建筑产教研基地,打造面向行业和产业的服务平台、技术平台,借助行业优势资源积极建设“大师工作室”,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技术人才实习实训平台,开创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研基地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把学校教育与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解决建筑行业对装配式结构建筑施工人才的需求问题,实现产业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升级,形成产教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表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知识结构分解表
4.2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专任教师是否具有双师素质是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关键。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程实践,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理论实操技能培训,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等方式培养了一支熟悉职业领域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学团队能使学校更加了解人才市场,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学目标,为社会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5 结论与展望
十三五期间,建筑产业化在政策的引导、可持续发展市场需求、经济环境成本需求下,将沿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机械化装配、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建筑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建筑业摆脱人工短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频发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只有深刻领会高职教育理念,密切关注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深入了解市场人才需求,解决在建筑产业化背景下需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由谁培养,才能构建符合建筑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蒋勤俭.中国建筑产业化发展研究报告[J].混凝土世界,2014(7):10-20.
[2] 申 文.住宅产业化研究及发展策略分析[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4.
[3] 孟 刚.建筑产业化技术与系统综合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5.
[4] 王金玔.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9):43-48.
[5] 杨培红,李 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16-19.
O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on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Yang Ruihua Dou Zhengyan Xu Jin Shi Yongde
(ShanghaiUrbanConstructionVocationalCollege,Shanghai201999,China)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cultivation target for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sets up the curricular to meet the post capacity demands, and points out the teaching guarantee measures for constructing the bases for integrating the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the double professionalized teachers, so as to foster the technicians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ique, curriculum system, talent training model
1009-6825(2016)27-0214-03
2016-07-18
★:2015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课题(项目编号:ZCGJ86-30);2015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5146)
杨瑞华(1977- ),女,博士,副教授
C9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