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化子坪北长6油层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2016-11-14宋健葛云锦王小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9

化工管理 2016年30期
关键词:砂体油层分流

宋健 葛云锦 王小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9)

鄂尔多斯盆地化子坪北长6油层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宋健葛云锦王小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9)

长6油藏在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中占重要地位,目前,长6油层的勘探已经进入勘探中后期,勘探难度越来越大,深入分析延长组长6油藏的成藏条件,搞清其成藏主控因素,对延长组长6油藏后期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化子坪北地区长6油层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烃源岩特征等各成藏要素的细致分析,最终解剖该区长6油藏,寻找其成藏主控因素。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化子坪北区内烃源岩厚度差别不大,长6油层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储层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储集性能以分流河道中心的砂体储集性能最好;长6油藏主要分布在河道砂体较厚的地方。与此同时,构造对长6油藏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油气在长6油层组顶部构造高点或局部鼻隆部位富集。结果表明,沉积储层与构造是研究区长6油藏的主控因素,受其控制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及构造—岩性油藏。

化子坪北;长6油层组;沉积特征;主控因素

1 区域地质特征

化子坪北地区隶属于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图1),勘探面积约100km2,研究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长6油层组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长6油层组按照地层沉积旋回和韵律,又划分为长61、62、63、64共4个亚油层组,其中主力含油层位是长61、62、63。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本区沉积、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的研究,分析长6油层组的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对下步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图1 研究区位置图 

2 成藏条件分析

2.1构造特征

化子坪北区延长组各油层组构造形态主要为在西倾单斜背景上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一系列低幅度隆起。长61、长62、长63亚油层组的顶面构造形态基本一致,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单斜构造形态,局部地区发育鼻状隆起构造。鼻状隆起轴线近于东西向(图2)。

图2 化子坪北区长63顶面构造图

2.2烃源岩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生油岩系主要为三叠系延长组湖泛期暗色泥岩、油页岩,主要生油层为长7烃源岩,目前热演化程度已达到生油高峰阶段。次要生油层为长9烃源岩,长9黑色泥(页)岩,分布范围相对长7而言较为局限,主要分布在局部凹陷形成的半深湖环境。

研究区化子坪北长7张家滩及长9李家畔油页岩在本区均有发育(图3、图4),长7油层组的中部发育一套油页岩,厚度一般为3~8m,平均厚度5m。而本区李家畔油页岩相对发育,厚度为6~13m,纵向上位于长9油层组顶部。从油页岩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区内烃源岩厚度差别不大,对长6油层组局部成藏不起主要作用。该区烃源岩研究已基本成熟,基本认为安塞地区长7暗色泥岩为长6主力烃源岩。

2.3储层特征

(1)岩性特征

化子坪北长6油层组岩性主要为灰色中粒长石砂岩、中粒岩屑长石砂岩、细粒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以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其中石英含量为25%~40%,长石含量为35%~50%,岩屑含量在25%左右。砂岩粒径主要集中在中砂级和细砂级,分选磨圆较好。

(2)物性特征

化子坪北长6油层组砂体孔隙度一般小于10%,平均孔隙直径为65.24μm,渗透率为0.82~2.8mD之间,属于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油藏。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岩性较粗,以中—细砂岩为主,物性上相对较好。

2.4沉积特征

2.4.1沉积相

本区长6油层组属于安塞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岩性、沉积结构与构造、测井相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化子坪北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分流间湾微相。其中又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主河道走向近北东—南西向。分流河道岩性主要由浅灰、绿色中粒长石砂岩组成,常显示为多个正韵律层的叠加。砂岩分选性和磨圆度好,碎屑颗粒呈圆状或次圆状。分流间湾地层主要由灰黑色、黑色泥岩夹薄层砂岩组成,砂岩发育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自然电位曲线和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低幅度微齿状或线状。

2.4.2砂体展布特征

化子坪北长6油层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长62-2和长62-1砂体展布图显示,主体河道走向近于北东—南西,河道宽度为3~4km。化子坪北长6油藏多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交汇处,主力油层组长6油层组累计砂体厚度可达60m以上,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

3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3.1沉积储层

本区长7及长9半深湖相的泥岩、油页岩是长6油藏的直接油源岩。长6沉积时期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长6油藏的主要储集层。长4+5油层组沉积晚期广泛分布的漫滩湖沼相沉积构成了长6油层组的区域性盖层,同时长6油层组发育的分流间湾沉积及砂岩物性及成岩的变化为油气的储集提供了良好的遮挡与封盖条件。长7—长4+5沉积垂向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储盖组合。

图3 长7油层组烃源岩厚度等值线图 

图4 长9油层组烃源岩厚度等值线图

根据本区砂体展布与构造形态、油藏分布叠合图(图5、图6)可见,长6油藏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最厚的地区,长63油藏与长62-1油藏几乎全部都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较厚的区域,反映出长6油藏的形成和分布明显受控于储层砂体的展布,间接受沉积相的控制。

3.2构 造

砂体展布与、构造形态、油藏分布叠合图(图5、图6)还发现长6油藏的分布与鼻状隆起关系密切。已发现油藏的相当一部分分布在鼻状隆起的高部位。其中研究区西北部发育的较大的鼻状隆起控制了长63、长62的油藏分布,西南部几个小型鼻状隆起与砂体配置关系较好,控制了长62的油藏分布。即本区长6油藏的成藏受沉积储层和构造共同控制。

图5 研究区长63油藏与砂体、构造叠合图 

图6 研究区长62-1油藏与砂体、构造叠合图

4 油藏特征

化子坪北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近北东向展布的河道砂体在区域西倾单斜背景和局部鼻状隆起构造的配合下,形成构造—岩性油藏。此外河道砂体上覆及旁侧的分流间湾泥岩形成有利的侧向油藏封盖条件,砂岩自河道中间向两侧逐渐过渡为泥岩,物性也向两侧逐渐变差,形成的油藏多为砂岩透镜体油藏,油层呈透镜体状,横向不连续。

5 结语

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的储集体,砂体方向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研究区长6油藏的主控因素为沉积储层与构造,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西倾单斜构造总体呈垂直展布,河道砂体与上覆和侧向泥岩有机配置,是控制化子坪北长6油藏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构造与沉积储层控制下,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及岩性油藏。

[1]张金亮,司学强,秦敬.安塞油田王窑地区长6油层沉积微相研究[J].西北地质,2003,36(3):62-71.

[2]秦敬,张金亮.安塞油田杏河地区长6油层沉积微相研究[J].西北地质,2004,37(4):15-21.

猜你喜欢

砂体油层分流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NSA架构分流模式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
井震结合砂体识别与含气评价技术在致密气井挖潜中的应用
一种铝型材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