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背拳对高校学生的健身价值
2016-11-14陆浩然
陆浩然
浅析通背拳对高校学生的健身价值
陆浩然
本文是采用文献资料法、试验对比法、实地考察法,来调查现代大学生的 身体状态,和产生亚健康的原因,对比学生练习通背拳前后的身体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练习通背拳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心理等方面都起到了促进提高的作用,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使得通背拳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好的发展和传播,也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普修课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背拳;高校;健身价值
1.前言
2011年,我国发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在爆发力、耐力等指标上,7~18岁的中小学生群体中各方面呈现出良好事态,一改以往的下滑曲线,但是在19~22岁的大学生群体中,各项指标依然在持续下滑。我国青年学生体质状况整体落后与日本同龄学生,一部分落后与韩国,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原副主任廖晓淇明确表示,这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第九届二次常委会中指出要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通背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在我国北方流传最广。通背拳拳法独特,攻防合理,刚柔并济,两臂立论成圆,快似皮鞭。学者黄百家在《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一书中传唱这样一首六句歌谣:“佑神通臂为最高,斗门深锁转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势,撤出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捶冲掳两翅摇。”其中的指出了通背拳是长拳,且在明末清处时已经广泛传播了。通背拳更在民国时期就被列入国术馆学习课程。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以淮南师范学院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大量运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书籍,在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上网查询和通背拳有关的资料,来探讨通背拳的健身娱乐价值。
2.2.2专家访谈法。咨询有关通背拳方面的专家5人。访问教授1人,副教授3人,了解了通背拳的历史渊源,和通背拳的功法技击特点。
2.2.3教学实验法。对淮南师范学院随机抽样选取30名男生组成实验班,这些学生从来没有接受过通背拳训练。安排学生每周一、周二、周三进行通背拳练习,运动强度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85%(最大心率=220-年龄),实验组进行通背拳练习,对照组自己锻炼不进行通背拳训练。
2.2.4数据分析法。对练习人员进行数据试验记录,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2.2.5自身练习体悟法。通过自身练习,对通背拳的切身感受。来验证通背拳对身体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心理等有何变化。
3.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
3.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大部分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过长,占用了学生们的活动时间,缺乏营养知识教育,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太多,导致肥胖。
3.2家庭和学生的个人原因,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畸形”呵护导致子女害怕吃苦,不愿意运动。
3.3学校教育问题,不良的教育观念导致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得不到重视,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的观念深入人心,就连一些教师也受到了影响。
据《中华养生》栏目报道称长期不运动保持坐姿除了会导致颈腰椎的突发性病变,高度近视之外,饮食不规律,睡眠不充分还会导致气血不足,气虚的表现为:怕冷、疲倦无力、精神萎靡、心悸气短、发育迟缓。血虚:面色无光发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头眼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通过2011年到2014年相比较,淮南师范学院学生体质状况见表1(测试指标、方法按(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要求进行):
通过表1可看出不管是女大学生还是男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身体素质都明显下降,下降的因素固然与学习和就业的压力有关,但也和不良的作息习惯、缺乏行之有效的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访问教育局网站和其它院校网站了解到,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安排都是大一、大二必修课一周两到三节,三年级以后为选修课每周一到二节,这样的运动强度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低的,然而事实上到了四年级大部分学生都不会选修体育课的。以及对淮南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实地调查发现学生们的课余时间都是在网络中度过的,安排很不合理。通过表1和表2对比发现我院学生的身体素质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逐步落实,高校教育体质逐步完善,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已经落实到高校的体育改革当中。
4.通背拳的特点与健身价值
4.1通背拳特点
根据《中国武术拳械录》记载通背拳要求腰部、背部力量发达,两臂尽最大可能的伸长,出拳快速、灵活又不失柔和的力量。他具有放长击远、伸肩活腕、肢体灵活、发力柔绵、大开大合的特点,摇身抡臂功和摇身拍打功,突出训练的核心功法是“一摇练三活”。即用“意导”增强大脑中枢神经对活腰、活背、活臂,节节灵活贯通的强化训练作用。此外,结合手法、腿法、身法、步法等内、外功法,混元一体。即达到一动一静“意贯神形、柔身松节、抻筋拔骨、放长击远”的练功目的。特别是内含“站桩行气、吐纳导引、吸呼运使”等内功心法的功理、功法定律。五行通背拳的“通背功”“活背”和“用背”功法科学独到。通背拳手作心维、内导外效、意贯神形、混元一体的动从足下起、力由腰背发(通背功),背探催肩、肩沉催肘、肘坠催腕、腕舒催手、手探指弹、粘衣发力、一气贯通的技术特点和节节相催,急、冷、脆、快、硬的“鞭打劲”爆发效果。通臂拳侧重实用,不讲究套路而讲求招法。入学先练基本功,如“五行拳”(摔、拍、穿、劈、钻)、散手后,再习练“单操势子”,有“十二连锤”、“十二野马奔槽”、“十把擒拿”等。单操势子有套路性质,只是短小精悍的招法。因该拳讲“见招打势”,故没器械的固定套路,习练时按拳术使用器械,常用器械只有刀、枪、棍,表演现组织套路。
表1 淮南师范学院2011到2014年大学生身体情况调查表
表2 大一学生体质健康及格标准表
4.2健身价值
通背拳要求力量由腰背发出,通过腰背带动肩膀、手臂。从而达到出手如鞭,快速顺达的效果。
因为腰背部肌肉参与收缩,所以出拳力量大大增加,动作幅度也高于单纯的手臂发力。通背拳要求练习者在运动中能够很好的支配各肌群,具有较高的协调能力,所以长期训练有利于运动神经的发展。
在练习通背拳时要求含胸、探背、沉肩、活腕。这样才能更为舒展的使出动作,再加上两臂抡圆,抖腕,使得摆臂速度更快。其本质在于最大化的伸展肢体,加大技击范围,把两条手臂视作两条皮鞭,使速度更加迅猛,力点不会分散;手腕的灵活度,决定了对敌时拳法,掌法的变换速度,放长击远的效果。舒展身体是通背拳的基本要求,对全身起到了很好的放松效果。通背拳的基本要求就是探背、舒肩,都需要良好的柔韧性做基础。出拳强调快拳密如雨、拧腰、切胯,利用腰背的柔韧性来伸展手臂。通背拳讲究的是放长击远,手臂贴近身体画立园,动作舒展,灵活,幅度越大越好,速度越快越好。这些都是建立在良好的柔韧性基础上,并且柔韧性和灵活性是息息相关的,所以练习通背拳不仅能提高柔韧性还能增加灵活性。
通臂拳动作舒展大方,气势通串,拳势起落转换,劲势不断,毫无迟滞之感。在演练时发出噼啪、踢跶声响,是其独特风格。它的响不是刻意所为,是放松的结果。在抡臂时,不是靠自身肌肉收缩来制动,是靠拍击自己的身体让两臂突然停下,正是这种独特的风格,使通臂拳起到了很好的健身效果。看似简单的拍打,却可以拍出瘀痧、血毒,让陈血排掉,换上新血,从而治疗因淤堵而造成的各种疾病,小至降血压,大至皮肤顽疾都能治愈。拍打胸、腹部两侧,有调理肠胃、增强五脏功能的作用,尤其对肠胃功能紊乱、便秘患者有好处。拍打肩、背部和腰部,对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有好处。拍打肩部、手臂,拍打两大腿内外侧,能改善肌肉组织的营养,对关节炎、肌肉劳损、骨质增生、风湿病的患者有好处。通背拳出手取势,要求探背松肩、合肘顺臂、舒腕弹指,非常注重中盘胸腰腹背协调发力的训练和中下盘拧腰切胯(合胯、扣胯)、拧踝转膝、坐腿行步、稳固重心与中心虚实转换的训练。使人体颈(项)、腰、背、胸、腹、胯、膝、踝等部位的肌肉与韧带都有着拧转俯仰、抻拉展缩等强度的训练增强了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整合性。 练通背拳探背伸肩的动作,对背阔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均有良好的功能性锻炼。同时背、肩关节有意放松、舒展,不仅强化锻炼了探背松肩的功能,而且对肩关节周围的肌腱和韧带均进行了有效的伸展、舒放等强度锻炼。此外,出手抡劈、甩膀抖臂迅急冷弹的速度训练,对肱二头肌、三头肌、肩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等有关肌肉组织均会产生互动收缩的积极锻炼;同时对项(颈)、腰、背、肩、肘、腕等主要关节,其中特别是肩关节、腕关节在放松抖臂状态下,承受着因动作突变带来的贯量强度,使肌腱、韧带不断得到抗拉强度的锻炼和增强了适应能力。
5.数据分析
在对照班测得实验班数据,在3个月过后测得练习后数据。在第一个月教授基本的通背拳动作,后两个月逐渐加强难度。通过为期3个月的通背拳学习学生的各方面身体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传统武术不仅能提高人的反应速度、柔韧性、协调能力等,提提高人体机能,除此之外,它还强调气息的运动,注重人体内部环境的调理,能够使人气血通畅。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通背拳对高校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都有巨大大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练习通背拳对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通背拳是有氧运动所以能够起到很好的减肥作用。通背拳在练习过程中腰腹发力起到关键作用,而腰腹部是身体堆积脂肪最多的地方,在经过3个月的通背拳练习能够有效的减少腹部脂肪,改善腰臀比,BMI值达到了国家的标准值(BMI=体重÷身高2m),腰臀比明显降低了0.21个百分比。通背拳练习过程中要求以背脊为中轴线(尾闾中正),突出大脑中枢神经“意导”背阔肌、斜方肌、肩胛提肌等有关肌肉组织,高度调动左、右两侧肩胛骨(琵琶骨),或顺时针方向上旋,或逆时针方向下旋,有序地向两侧肩头松沉、圆活展动活背,使背与肩在自然生理结构的基础上,达到运动的高度协调、贯通、整合与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高低肩。
表3 实验前和试验后身体指标对照表
5.2练习通背拳对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5.2.1运动系统
通背拳锻炼可以增加肌肉弹力,肌纤维增粗,身体显得丰满而结实。运动中,肌肉获得比平时多的氧气和养料,肌肉的抗疲劳和耐受酸痛的能力比练习前增强很多。通背拳锻炼可以增强骨骼拉弯、压、碰、撞、扭转之力,使骨变得更加坚硬,对人体起到更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武术运动对骨的机械性刺激增加,使骨的细胞代谢更加旺盛,加上运动使血液循环加速,更快更多地供给养料,于是使骨骼增粗,骨外层的密质增厚。久而久之,骨的坚固、抗折断、抗扭曲性能随之得到提高。通背拳锻炼可以提高关节的韧性和灵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的韧性和灵活性会大不如从前。而青少年时期,关节虽然活动范围大、灵活性较好,但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坚固性较差,常会出现脱臼或扭伤。经常参加通背拳锻炼,可以使关节囊、韧带增厚,关节的牢固性和所承受的压力加强。由于运动时关节大幅度的长时间运转,它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5.2.2心血管系统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编写的《体育与健康》一书中写到通背拳训练能使得血液循环会加速,对于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影响,心血管系统调节机能得到有效改善。心肌股收缩力得到提高,心肌纤维会变得强壮有力,心肌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通背拳运动可改善血流,提高血液中蛋白离子的含量,清除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脂肪,从而防止动脉硬化。
5.2.3消化系统
通过练习通背拳,消化系统会更加强壮,厌食或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改善。胃肠道蠕动能力的加强,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营养物质的呼吸,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吸收加速,还可使肝脏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5.2.4呼吸系统
进行通背拳练习时,由于呼吸作用加强,呼吸肌的收缩力相应增强,呼吸肌逐渐发达,变得强壮有力。通背拳锻炼可以提高加大胸廓的活动幅度,使肺泡充分张开,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增加吸氧能力,从而提高全身各内脏器官的新陈代谢,预防气管炎及肺部其他疾患。
5.2.5神经系统
长期练习通背拳能够有效的消除疲劳,放松精神,通过通背拳的练习,能有效地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运动时肌肉需要大量的氧和能量的供应,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迅速地被动员起来,发挥最大的机能能力,以适应运动时的需要,人体能更快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5.3练习通背拳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5.3.1提高身体的柔韧素质
通背拳要求练习者的身体具有较高的柔韧性,例如:神腿“杨杰”的一招“美女照镜腿”要求腿从背后踢出穿过肩膀击打到对手。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身体各部位的韧带进行科学的拉伸训练以达到通背拳所需的技击效果。通过表二可以看出学生在练习通背拳3个月后立位体前驱增加近两厘米。
5.3.2提高大学生力量素质
腿法多是通背拳的特点之一,在攻击对手上盘时要求跃起进行击打,“炮锤套路”中爆发式用力运用的就非常多,通过加强腿部力量练习来达到通背拳所需的在空中击打对手上身的动作要求。如“鸡步龙爪、冲拳拦斩”。学生们的10米×4往返跑提高了将近2秒。
5.3.3提高身体的灵敏素质
通背拳要求将手法、步法、腿法、眼法等统筹兼顾。如“单片”这一式中,有卸手、发掌、击掌、搭掌、盖掌、等手法,步法有弓步变虚步再变弓步最后定势是歇步,腿法有踢腿,而眼随手动更是练习通背拳基础中的基础,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必定会使练习者的协调性大幅提升。学生闭眼单足站立的时间增加了四秒。
5.3.4提高身体的耐力素质
通过3个月的通臂拳练习学生们的肺活量大大的增加了。台阶指数也有所提高。这是因为通背拳中的一些套路都是要求练习者在两到三分钟之内完成整个套路。
5.3.5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
通臂拳崇尚快捷,讲求手快、身轻、步灵、节柔、劲硬,练时求简、求精,以松肩开节为法根,使手臂活若鞭,却又硬似钢铁。张策五行通臂拳,刚柔相济,浑厚自然,潇洒舒展,速度敏捷,凶猛剽悍,质朴无华,所以长期练习对速度素质有很好的提高作用。通过表3可以看出10米×4往返跑的成绩提高了将近1秒。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1.1练习通背拳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学习通背拳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素质,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6.1.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通背拳还能让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其中的哲学价值,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6.1.3增强自信心
能够加深民族认同感及自豪感、责任感,能够使他们更加积极的接触传统文化,研究并传承,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创新,保持活力,从而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6.2建议
6.2.1增加课时数
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讲,每周一次体育课的课时量不能满足运动量的需求,应该增加到每周至少4-6课时才可以让学生们的身体得到充分锻炼。多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6.2.2增加教学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当中,都是样板试的教育,老师教一式,学生学一式,毫无趣味性。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提高学身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6.2.3加强课后练习
加强宣传力度鼓励开展和民族传统体育有关体育活动,让学生们课外时间也能得到锻炼,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电脑游戏中。
[1] 李昌,张云龙.明朝《通臂拳谱》探秘[J].精武,2009,04:38-41.
[2] 武兵,王宏强.通臂拳三绝掌、三绝腿技法[J].拳击与格斗,2011,06:66-67.
[3] 吴昊.一招撂飞张作霖警卫 臂圣张策与五行通臂拳的民国传奇[J].东方养生,2011,12:124-127.
[4] 李冬.略论猿仙通背拳[J].博击(武术科学),2006,07:40-41.
[5] 李宁.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6] 徐冬园.和谐社会背景下河北省传统武术继承与发展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7] 颜世亮.论传统武术的现代生存方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4.
[8] 马艳.论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8.
[9] 李源,贾虎军.传统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优势与发展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03:45-46.
[10] 王黎惠.传统武术的社会化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11] 赵延军.菏泽武术文化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12] 李世宏.武术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
[13] 李红艳.论传统武术发展的思路[D].山东师范大学,2010.
[14] 金晓飞.徐州地区传统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15] 时延芳.从生活世界看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4.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3.067
陆浩然(1986.9-),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助教,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