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企业来了
2016-11-14刘程王胜男
文/刘程 王胜男
(作者单位为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独角兽”企业来了
文/刘程 王胜男
“独角兽”企业是创新全球化时代的产物,这种爆发式增长的企业,以全新的商业模式改变着传统产业,孕育出新兴产业。“独角兽”出现的地方,就是经济蓬勃发展的地方。
爆发式增长的“独角兽”企业
独角兽为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虚构生物。西方神话中的独角兽形如白马,额前有一个螺旋角,代表高贵、高傲、高速、神秘和纯洁,有的还长着一双翅膀。在中国神话中,独角兽是一种吉祥之物,它只有在履行重要使命时才出现,它的出现被人们视为美好时代的象征。
“独角兽”企业是指那些爆发式增长、稀少、被投资者“热捧”的创业企业,其衡量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如果企业估值超过100亿美元,则被称为超级“独角兽”。“独角兽”企业的概念提出后,迅速在全球科技界和投资界得到了认可。相继有华尔街日报、财富在内的多家研究机构公布了自己的榜单,均有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限制。
“独角兽”企业的出现,与创新全球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创新全球化使得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改变。资源向创新创业活跃地点集聚,哪里有新思想、新商业模式,资源要素便快速向哪里集中。创业活跃的区域,尤其是科技创业或高端创业活跃的地区能够吸引到最优质的资源。这种流动大大加速了技术、知识、信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的配置,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互联网的发达使得社交化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社交化改变了人们所熟知或忽略的领域、模式、组织、范式、行为等等。对生产生活方式、企业发展、产业发展及区域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社交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手机成为人的第六感观,人的神经末梢感知范围被无限扩展,人的大脑功能从存储向处理集中。大数据和云计算促进社交智能化,社会进入万物互联,人人互联的时代。对于创业者来说,市场和资源与创业者的距离越来越近,试错成本降低,社会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相叠加,推动资源加速流动,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而这二者正是“独角兽”企业批量出现的基础。
敢于创新就可能成就“独角兽”
截至2015年年底,共有五家知名机构发布了“独角兽”企业榜单,分别是Tech Crunch(Aileen Lee)的“独角兽俱乐部”、Digi-Capital的“移动独角兽俱乐部”、CB Insights的“创业独角兽俱乐部”、华尔街日报的“初创独角兽俱乐部”、财富杂志的“独角兽俱乐部”。五家机构总共提及196家独角兽,平均规模约36亿美元。从分布看,独角兽共分布在18个国家,亚洲7国、北美两国、大洋洲1国。有7个国家拥有3个以上的独角兽。
中国已经成为“独角兽”重要的集聚区。榜单中上榜的中国企业共25家,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香港等城市。这些“独角兽”企业有超过1/3从事电子商务业务,除以无人机为主要业务的大疆创新公司以外,其他企业也都以终端消费者为目标市场。22家企业以互联网作为主要营销渠道且多数企业在移动端布局,仅有两家企业在线下布局。
目前在零售和分享经济领域容易出现“独角兽”。例如,零售领域的“独角兽”包括在线交易市场Etsy和阿里巴巴。在分享经济领域则可以看到“空中食客”和Lyft的名字。另有“独角兽”来自企业技术基础设施和垂直行业,例如金融技术、医疗技术、清洁技术和物联网。
未来几年,以下几个行业可能孕育出更多的“独角兽”:一是电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电子商务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独角兽”,并且专注细分领域如婴幼儿、女性的电商在逐渐增多,呈现由综合电商向专业化细分领域电商深入的发展趋势。二是由电商带动的相关配套服务领域如物流、在线支付等行业迎来发展机会。三是“互联网+”服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未来将诞生更多“独角兽”。四是重大技术突破孕育新的“独角兽”。大数据应用、虚拟现实、智能硬件、智能汽车等技术的发展往往培育出新的“独角兽”。
目前投资者的关注重点不仅仅局限在那些能带来高回报的领域,也会聚焦在那些能废除“旧手段”或带来全新视角的公司。颠覆越彻底,成为超级“独角兽”的可能才更大。
“独角兽”体现区域创新生态
“独角兽”企业代表着爆发式的成长,而这种爆发式成长一定会带动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和新业态的出现,进而成为一个城市或区域的经济发展新引擎。以中关村的小米科技为例,其估值6年增长了近184倍,而美团点评2014年的交易额是2010年的200倍,爆发式增长特征非常明显。
当前,在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可以带来真正的增长点来源,带动经济快速增长。创业热度高不高,“瞪羚”多不多,“独角兽”有没有,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生态建设水平的新标尺。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工业经济的产业组织变迁路径是小微企业、中小企业、大中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而当下的产业组织成长路径已变迁为创业、“瞪羚”、“独角兽”、“龙”,这其中非线性快速成长是当下企业的典型成长模式。
因而,政府管理部门应将工作重点从抓“大而美”的企业转变到抓爆发成长的企业中。既要关注那些在原创新兴产业领域崛起并可能成为“独角兽”的企业,也要培育传统行业中的创新者,树立本地典型“独角兽”标杆企业,示范引领区域其他企业转型升级。
培育“独角兽”,也要坚持全面支持和重点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助推企业成长,根据“创业—瞪羚—独角兽”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实际需求,提供雪中送炭式支持和服务,坚持“政府扶持+市场驱动+金融支撑”的原则,集聚各方资源,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打造完整的企业生态圈。针对“独角兽”,应当提供“一企一策”的量身定制服务,针对性提出政策以解决企业成长之困。
(作者单位为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