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CEO王小川:不能作恶,也不能误导用户
2016-11-14王小川
文/王小川
搜狗CEO王小川:不能作恶,也不能误导用户
文/王小川
2016年8月1日,搜狐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搜狐营收为4.2亿美元。其中,搜狐控股的搜狗贡献了1.76亿美元的营收。搜狗超过品牌广告和在线游戏,成为搜狐唯一实现营收增长的业务。
至此,搜狗完成了从一个差点被卖掉的业务,到今天搜狐重要营收支撑的“逆袭”。
2010年,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向搜狐伸出橄榄枝,希望能联手搜狗一起做搜索,共同分食谷歌撤出中国后留下的市场份额,联手对抗百度。但最终在搜狗CTO王小川的争取下,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同意引入阿里巴巴作为投资人。同时,搜狗被拆分出来独立运作,王小川担任搜狗CEO。
“我对拆分搜狗的最大体会是,拆分要趁早。大家都觉得不靠谱的时候,拆分的阻力也最小。”王小川说。
2013年,搜狗又获得腾讯投资,将腾讯的搜搜业务和QQ输入法纳入囊中。2015年,搜狗投资知乎。与此同时,搜狗推出了微信搜索、知乎搜索和明医搜索,成为一个与其他搜索公司有着明显差异化定位的搜索品牌。
在被称为“互联网黄埔”的搜狐,王小川算得上一个另类。跟很多搜狐高管出走创业不同,王小川在搜狐一待就是13年,这还不算他以学生身份在搜狐兼职的日子。进搜狐之前,王小川以兼职学生的身份在China Ren工作。后来China Ren被搜狐收购。
生于1978年、自称“迟钝感十足”的王小川是四川成都人。他是一个典型学霸,18岁获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金牌。初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到成都七中,高中是保送,进清华大学是特招,研究生也是保送。
王小川以一个技术极客的身份,在一个媒体基因的公司里,做出了一个技术公司,而且只用了5000万美元左右。这在互联网行业异常罕见。以至于王小川对外说,好比一只狐狸生了一条狗。
2003年王小川从清华毕业后正式加入搜狐,并被张朝阳任命开发一个搜索引擎,担负占据互联网入口的重任。一年后,搜狗上线,但跟百度竞争很吃力。2006年,搜狐又推出了搜狗输入法,几年后市场份额突破了70%。
搜狗输入法给搜狐带来很多用户,但搜索用户并没有相应增加。因为用户搜索信息,一般是先打开浏览器,然后找到浏览器的默认搜索框。为此,搜狗开始做浏览器。
后来,搜狗的这些打法,被王小川总结为“三级火箭”的商业模式。第一级火箭是搜狗输入法,主要是获取用户。第二级是搜狗浏览器,给这些用户一个互联网的入口。第三级是嵌入在浏览器里的搜狗搜索。
在中国互联网圈,从一个内部创业项目成功拆分出来的案例凤毛麟角。最典型的是微博从新浪的拆分和上市。但跟微博不同,搜狗的拆分,创业的色彩更浓,王小川也更像一个创业者。所以有人说,王小川对于张朝阳,就像是张小龙对于马化腾一样重要。
2 013年9月,腾讯投资搜狗,并将旗下的腾讯搜搜和QQ输入法业务并入搜狗。
至此,搜狗开始质变,有了差异化定位,比如微信搜索。2015年,我们又投资了知乎,有了知乎搜索。到了2016年,搜狗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有能力跟行业巨头正面竞争,成为了行业的一个“变量”。很多人要做一些特定搜索的时候,脑子里首先会想到搜狗,比如微信搜索,第一次让搜狗在产品上能给用户一个不用百度的理由。
我们强调价值观层面的差异化,努力去承担作为一个行业变量的责任。比如我们推出了“明医搜索”,用户输入相关医疗搜索,我们会按照真实、权威、非商业的方式呈现信息。同时提供大型医院、疾控中心等专业机构的专业医学内容供用户参考。
我们希望能颠覆一些所谓的互联网常识。比如,过去大家一提到跟巨头竞争,就是烧钱。搜狗从零走到今天,总共花了5000万美元,算很节省了。以后我们也强调这种小投入撬动大动作的发展路径。
“公司经营应该多向生物学习”
搜狗独立出来后,我从一个技术管理者,开始向经营管理者转变。这点上,我的一个体会是多向生物学习。
比如,生物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基因,做公司也一样,要专注,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方向和业务重点。
另外就是向人类自身学习。人和公司很像,人有新陈代谢,公司有人员流动。人会长胖,公司也会臃肿。人要进行繁衍,公司也会有内部繁殖,即内部创业。
具体来说我总结了这么几个开放、适度竞争、控制人员、去流程化、打破汇报关系、减缓晋升加薪和孵化子公司。其中,去流程化,就跟减肥一样,不让流程成为效率的绊脚石。
现在搜狗有2000人,我们还在不断内部拆分,希望孵化出更多的搜狗。
但内部创业,最关键的还是公司的支持。
搜狗能独立出来,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搜狐一直以来的风格是,敢想自己没有搞定过的事,比如做游戏和做搜索;二是搜狐做搜索,资源极度有限,这样反而锻炼了人。相反,如果搜狐在搜索这块资源丰富,可能就培养不出这么多人;三是老板比较放权。
老板是想做搜索的,但他之前不看好或者说没有看懂我的“三级火箭”打法。现在大家觉得这个打法很简单,但当时谁敢轻易相信呢?腾讯当时的搜索业务也没有做好,这些老板都看在眼里。
后来一些同行也用三级火箭模式来做搜索,但其实三级火箭模式只适合PC端,在移动端如手机上,这个模式就不存在了。
很多人觉得我比较善于跟行业大佬处理关系,其实我没什么特殊技巧。就是搞明白大家的核心诉求和核心关切,同时又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核心价值,以及这个价值跟大佬们有什么关系。
在评判具体合作价值时,最好是能实现1+1大于3,甚至是大于5,这样你就有的谈。如果只是1+1等于2或小于2,那肯定没得谈。
“搜索其实是推荐服务,不能算工具”
目前整个互联网正在从工具属性向智慧服务型属性转型。工具就像是榔头,你让它干嘛它就干嘛。但搜索引擎的逻辑是,你提出问题,我们给你推荐信息,给你建议,给你一些你想不到的东西,你去判断它对不对。
所以搜索其实是个推荐服务,不能算是工具。我们从来没把搜狗当做一个工具来做。搜狗的使命是让信息的表达和获取更加简单。要做到简单,最主要是做到智能。所以我一直说,搜狗本质上是一个人工智能公司。
今天的搜索引擎,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识别能力还很初级。比如,我问你,你需要停车位吗?你回答说,我没车。但机器目前还不能明白“没车”和“停车位”是什么关系。
即便是前不久红得发紫的智能机器人Alpha Go,我问过它的工程师,有没有可能改进一下算法,让机器不输掉第四局的比赛?谷歌的工程师说,他们已经竭尽全力了,目前真的做不到机器完胜人类。
实际上,就算是机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积累,也没法做到无所不能。比如无人驾驶汽车,现在大家觉得车已经可以在路上跑了。但其实也只是在特定的道路(如高速)能实现。
但在一些特殊领域,我认为人工智能的价值已经明显大过人类。比如医疗领域,机器人来做手术诊断,可能比医生更加靠谱。再比如金融领域,机器做的决策可能比人更加合理。
“未来人工智能有很多需要讨论的问题”
对于人工智能,我们的布局思路是八个字:自然交互,知识计算。
过去我们跟电脑交互是靠键盘。但现在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指点击,这就是自然交互。具体到搜索,目前用户主要是靠输入关键词来跟搜索引擎交互,因为机器还无法理解整个句子。但最自然的交互,一定是用户直接说一句话,机器就能理解和识别这句话。
搜索引擎要做到自然交互,最关键的是语音识别技术。几个月之前,我们给母校清华大学捐了一笔钱,建设“天工智能计算研究院”,主要就是研究自然语音处理和图像语义理解。
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和高校都在做人工智能研究,大家各自守着自己的一点小数据。我建议大家相互开放。
目前搜狗在语音识别上取得了一定突破。我们能做到让用户通过语音形式来修改自己输入的文字。比如用户可以用语音说“将弓长张改为立早章”。但这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识别。如果在开车的时候,机器可能就没法识别这个命令。为此,我们需要先录制汽车发动机的引擎噪音,再让机器学习如何区别噪音和人的声音。
如果有多个人同时说话,机器又没法识别了。我们人类能同时识别和区分多个人的声音,但机器还不能。
未来人工智能还有很多需要讨论的问题。比如伦理、法律和监管问题。
一台电脑,你随便关机,它没有意见。但人工智能时代,一个机器人,你要关机,它说别关,你怎么办?你是否赋予它生存权利?
再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正在行驶,前面有两个人,往左开会撞死一个行人,往右开会撞残一个戴头盔骑车的人。这时候汽车怎么办?
我们现在做人工智能开发,有一定的优化目标原则。一是要求机器不能作恶。二是机器要满足需求,但不能误导用户。
我们让机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可能给你想要的答案,增加更多的相关内容。如果机器真的答不上来,也不能误导你。但如何让机器不误导你,这在技术上很难。而且,机器越来越智能的时候,你对它做优化会越来越难,因为它不一定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