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留作业是教育转型创新第一步
2016-11-14杨朝清
文/杨朝清
分层留作业是教育转型创新第一步
文/杨朝清
放寒假了,孩子们开始享受自己的假期。不过,一大堆寒假作业并不能让孩子们完全放松。近日,一名长春初中生就抱怨作业太多,从他的作业单截图中可以看到,根据期末考试成绩的不同,老师给学生留了不同的作业,有的科目是成绩差的学生作业多,有的科目是成绩好的学生作业多,甚至有学生期末考试得了“双百”,得到了“不留作业”的奖励。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学生被看成一个同质性的整体,却忽视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千篇一律的寒假作业,不仅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反而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这种流于形式、内容空洞、方法陈旧的寒假作业,让寒假作业初衷在执行中大打折扣。
伴随着社会变迁,公众对基础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愈发强烈,寒假作业被赋予更多的形式和内容也是一种必然趋势。近年来,给中小学生“松绑”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不论是学生自荐寒假作业,还是“分层留作业”,融入异质思维的寒假作业,正在影响学生们和家长们的假期生活。
“分层留作业”打破了一刀切,让寒假作业更有针对性。虽然它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模式,但类似的细节推动也有助于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说到底,同样的知识学习,不同的学生在掌握和运用上具有鲜明的差异。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对寒假作业进行区别对待,这样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有助于提升寒假作业的实效性。
只不过,“分层留作业”由于在细节上考虑不够周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对于差生来说,“分层留作业”不仅意味着更多的作业负担,还意味着心理上的失落感与挫败感,从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倘若在寒假作业中设置一些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都可以从中得到收获。
寒假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只做练习册和试卷等重复、机械劳动。寒假作业不应该只是纯粹的温故而知新,也是一个学习传统文化、加深社会接触、增强亲子互动的社会化过程。让寒假作业回归本位,让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多一些自主活动的空间,是教育转型和创新的目标和方向。
寒假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如何提升实效性。融入“异质思维”的“分层留作业”在观念转变上值得肯定,但在细节和思路上仍然有很大的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只是教育转型创新的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