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显基层党组织的时代风采

2016-11-14毛新华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6期
关键词:镇党委老百姓小镇

◎文/毛新华

彰显基层党组织的时代风采

◎文/毛新华

海城市中小镇历届党委坚持传好“抓强党建服务经济、壮大经济盘活党建”这个接力棒,拾级而上,走出了一条强党、兴村、富民的新路子。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辽宁省“卫生村镇”“平安村镇”“宜居乡村”“综合实力十强镇”等荣誉称号。

中小镇每月召开一次基层党建工作例会

算清“三笔账”,党建有方向

中小镇每名党员干部心中都有“三笔账”,镇党委及各村党支部经常组织大家扳着指头、问着良心算一算,这一算,不仅算出了不抓党建要出事的危机,而且算出了大抓党建才有作为的责任,更理清了大抓党建的思路和对策。

曾几何时,中小镇一些党员群众不务正业,有的惹是生非,有的甚至违法乱纪。镇里本就单薄的家底大都用在劝访接访上面,导致寅粮卯吃、人心涣散。严峻的现实使镇党委成员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抓党建,党就会失去阵地;不抓党建,经济就会陷入危机;不抓党建,民心就会进一步疏离。算清楚了政治账、经济账、感情账,让镇党委深切感到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大的政绩。

问题一摆责任大,思路一定天地宽。镇党委从自身破题,向自己开刀,从揭伤疤、挤脓包入手,强身健体,做强做实党建工作。抓党建无责任是最大的硬伤。镇党委创新实行党建课题项目制、申请课题责任制、绩效双向(组织考和群众评)考评制,通过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形成了书记和委员人人有党建课题、个个有党建任务、事事有奖惩机制,一个又一个党建难题就这样得到破解。抓党建,群众是最坚实的基础。镇党委从取信于民入手,实行“阳光镇务”,把每年的12月20日定为“镇务公开日”,把公车每年运行的里程油耗、公款消费的项目金额、困难补助的人员标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张榜公布,请群众挑刺、让群众评议、纳群众意见、报整改结果,真正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几年来,全镇逐渐形成了听党的话跟党走、一心创业致富的浓厚氛围,党的强村富民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农民福祉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小镇连续5年零上访,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

不怕有个乱摊子,就怕没有好班子

海城市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而中小镇一度却是全市的“尾巴”,是名副其实的乱摊子。2011年9月,组织上任命张世强到镇里当书记。上任没几天,村党组织书记们纷纷向他倒苦水、谈辞职,集中表达了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累、收入低、没奔头的苦衷。张世强耐心听大家发牢骚、提意见,随后召开镇党委会研究决定:实施能人治村,充分发挥能人之长,加强村党支部建设。

在中小镇流传着一个个现代版“三顾茅庐”的故事,深情传颂着镇党委求贤若渴、党支部书记强村富民的故事。2012年前,德胜村是镇里的软弱涣散村。镇党委分析原因感到,主要是原村党支部书记“掌舵”能力弱,决定聘请本村优秀企业家李世鸿回村任职、反哺乡邻。张世强和镇长三番五次登门聘请,采取打政治牌、感情牌、资源牌、荣誉牌等方式,终于请回了“现代诸葛亮”。李世鸿上任没几天,就办了两件比登天还难的大事,一下子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村村通”通不了,群众意见很大。李世鸿一句话点准穴位:“人心通,才能村村通。”一天清晨,他二话不说,开着推土机把亲姐姐家洋楼占用路基的五级台阶推平,个人捐款50万元,同时号召村民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不到半个月,一条3.5公里长的柏油马路通到每个村民的家门口。土地分散种植,机械化难展开,种植成本高、效益低,李世鸿征得村民同意,以每亩高于市场价50元集中流转后成立合作社,农民在合作社工作领工资,同时每年还享受30%利润的分红,种地收入比原来增长了85%,德胜村先后捧回了辽宁省“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等30多个奖状、奖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小镇党委采取同样的办法,招贤纳才,先后把7位企业家、致富能手聘请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形成了村看村、邻看邻,能人治村互比互赛的良性循环。

对村党支部书记,镇党委不是一任了之,而是按照“以责定酬、以绩论奖、奖罚分明”的原则,制定了村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年度目标和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年底对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划定考评档次,兑现工资报酬,组织群众评议,让“能人书记”深刻感到组织认可、群众褒奖就是人生最大的价值。目前,全镇11个自然村全部跨入先进行列。

奏响时代发展号角,党旗才能高高飘扬

中小镇虽然是传统的农业镇,但作为全国百强县(市)海城市的一分子,毗邻东北最大的西柳服装批发市场,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活跃,求变思变、发家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

镇党委敏锐地意识到,党要保持先进性,只有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人民踏着时代节奏,努力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才有资格代表人民执政,也才能够为人民执好政。眼看着西柳、南台两个镇的群众神话般做强做大市场,中小镇农民群众心急如焚,但又深感创业无门。镇党委顺势而为,走进各村召开“诸葛亮会”,与广大农民群众共商对策、共解难题、共谋发展,同时带领群众代表到市场调研,与批发商洽谈,先后签订了10多个服装、箱包生产合同。雨润春笋争做竹。几年时间,全镇先后涌现出了规模化生产的“上衣村”“裙子村”“箱包村”,安置用工500多人,形成了独特的“中小镇现象”。

透过这一现象,镇党委深切感到,搞代加工,终究是靠人“挣小钱”,不如甩开膀子,带领群众蹚开路子“挣大钱”。“富口袋”必先“富脑袋”。镇党委开拓创新,开办镇党校,辅导群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邀请专家学者传授信息技术、产业园区、企业经营、市场营销等前沿知识。朱家村15位从事服装加工的农民党员,投资发展电子商务,全村200多户农民注册淘宝网店,将本村生产的服装远销世界各地,成为东北闻名的“电商第一村”,年销售额达1亿多元,使实体经济这只“看得见的手”和电子商务这只“看不见的手”作用发挥得相得益彰。

如今,在中小镇新思想引领新经济,新观念引导新生活。镇里要修建健康会所、运动场所,大家争相捐款捐物,帮助农民群众实现了从“有病治病”到“提前预防”的转变;各村要修建花园、整治街道、清理垃圾,个个出钱,人人动手,建设美丽乡镇的理念深入人心。

小事攸关天下事,党群连心谱新篇

“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的康宁团圆;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一曲《江山》,生动地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情怀,成为中小镇各村群众集会必唱的曲目。

歌以咏志,曲传心声。农民群众的歌声是对镇党委工作的鞭策与激励,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不会办老百姓关心的小事,就不会办大事,也办不成大事。实践中,他们坚持用“群众小事”评价“党建大事”,要求党员干部急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急,用真情实感取信于民。

中小镇党委立言立行,从解决群众关心、烦心的小事入手,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建立起“一网一站一代理”的便民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党员服务网格化,设立村级便民服务站,扎实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活动,实现了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件件有人管、事事有回音”。开展党员干部“设岗定责”活动,设立种植技术指导、网络工程维护、治安调解等21个公益岗位,全镇有履职能力的782名党员,主动认岗位、亮身份,真诚服务树形象。倡议组织“一人致富、带动一方”活动,党员企业家、致富能手主动请缨打擂,开展“比项目,看谁致富效率高;比规模,看谁带动能力强;比奉献,看谁扶助群众多”的竞赛,掀起了党群连心共同致富的新热潮。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动人情者,莫大于爱。中小镇的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2013年8月4日,海城市遭受百年不遇的强降雨突袭,在危急关头,全镇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组成党员突击队,扛沙袋、筑堤坝,迎风浪、堵决口,连续五天五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始终做到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徽闪烁,用行动诠释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赢得了全镇人民的满意和夸赞。

中小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每月开展义务服务活动

(作者单位:鞍山市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镇党委老百姓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对老百姓好就是对党忠诚——践行正确人民观
“CK小镇”的美好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熊的小镇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小镇(外一篇)
平谷区平谷镇党委:“三个完善”做好“接诉即办”工作
房山区石楼镇党委:深入开展“千名党员进万家”实践活动
通州区委永乐店镇党委:党建工作助理员提升农村党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