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共享民生发展
2016-11-14民生周刊王丽
□ 《民生周刊》记者 王丽
精准扶贫,共享民生发展
□ 《民生周刊》记者 王丽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在第四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发布《2016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10月19日,以“精准扶贫,共享民生发展”为主题的《2016中国民生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正式对外发布。
今年《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最大亮点有哪些?民生发展指数测度有何新的变化?
《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一一作了解答。
首次涉及民生区域差异研究
“精准扶贫是共享民生发展的必由之路。”谈及今年《报告》的核心观点唐任伍如是说。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每年围绕一个主题。2015年报告的主题是全面依法治国,今年的主题为“精准扶贫,共享民生发展”,与第四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的主题一致。
对于主题的由来,唐任伍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精准扶贫共享民生发展到2020年消除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元年,对于13亿多人的中国来说,要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全面消除贫困,确实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
然而,目前这项事业仍面临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基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因此,借助“中国民生发展指数3.0版”,对中国民生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为精准脱贫、发展民生提出建设性意见势在必行。
论坛上,唐任伍教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报告》在民生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首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生发展研究”课题组进一步对“中国民生发展指数3.0版”进行完善。将民生基础、收入消费、居住出行、文化教育、安全健康5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纳入测评体系,而后运用其对中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262个地级城市的民生发展进行测度,分别对这些地级城市的民生发展,以及在本省内的发展状态进行排序,并排出2016中国地级城市民生发展100强。
其次,《报告》指出贫困是民生发展的最大威胁,并提出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公共财政扶贫、项目扶贫等精准扶贫具体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为探索与理解中国民生问题区域间基本规律,课题组首次运用“中国民生发展指数3.0版”对民生区域差异进行研究。
苏州卫冕民生发展100强
翻阅这份民生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报告》分8个章节,共406页,内容丰富,逻辑清晰,特点突出。其重中之重仍为民生发展100强榜单。
《民生周刊》记者梳理发现,较之2015年榜单,就中国民生发展五强来看,苏州卫冕成功,蝉联榜单首位;无锡由第三晋升至第二位;原本分列第二位与第四位的郑州和长沙跌出前五;佛山由第五升至第四;东莞和金华杀出重围,补位第四和第五。
据唐任伍介绍,为了方便对中国城市民生保障与改善进行横向比较、纵向考察,课题组首次对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市的民生发展指数测评统一采用“中国民生发展指数3.0版”中地级以上城市民生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着力探索与理解中国民生问题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入研究民生区域差异的深层次理论与实践问题。
经过测算,2016年一级指标得分前五名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分别为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得分排后五名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分别为乌鲁木齐、海口、银川、西宁、拉萨。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民生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由高到低的阶梯状分布。
另外,就5个二级指标中的安全健康指标来看,安全健康指标排名前五的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分别是北京、深圳、杭州、上海、重庆,排名后五位的分别是呼和浩特、福州、合肥、南昌、南宁。
不过,《民生周刊》对比发现,在安全健康这一指标下,排名后五位的城市经济实力并不差。
“这样的落差恰恰说明了,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并没有在这些城市中获得充分的医疗卫生资源和社会保障支持。”唐任伍强调,这表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扶贫贵在“精准”
怎么样实现精准扶贫,发展民生?
高度关注民生是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的核心议题。在现代社会中,民生、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东西,上升为政治形态及民众精神文化等非物质层面的整体样态。
从社会发展史角度看,“民生”一直与“国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现实角度看,民生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是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影响因素。
就“精准扶贫”的正确路径,《报告》提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推手。就业扶贫是为贫困者创造就业机会,是贫困者脱贫的保证。健康扶贫,是因病致贫的保证,保证不再出现第二次致贫。财政扶贫,发挥精准扶贫当中的主导作用,筑起精准扶贫的堡垒。绿色扶贫,生态发展,互助共赢,使人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项目扶贫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造一个造血机制。
在唐任伍看来,以上扶贫路径中他最关注财政扶贫。
谈及主要原因,唐任伍表示,这是由新时期中国脱贫开发形势变化决定的。目前,中国贫困特征已经由发展相对滞后形成的普遍性绝对性贫困,转变为以收入不平等为特点的相对贫困。在这种形势下,脱贫开发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础投资,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为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那么,财政资金扶贫是根本性措施,财政支持主要用于基础条件的改善,还有一些生产性的项目需要进一步发挥金融作用,特别是政策性金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