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浅析
2016-11-12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食品安全监管面临新的问题。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社会参与意识缺乏、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难以全面发挥。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提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提高企业、居民和媒体的安全参与意识,抓住关键和重点弥补监管工作自身的缺陷。
关键词:食品监管 食品安全 新常态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增长动力、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防范食品风险、保障食品安全的职责越来越重,对地方监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监管部门在监管实践中也不断遇到新的情况与难题。正确认识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已建,才能不断提高监管水平,更好地发挥监管功能。
一、市监管工作的实践
市是长三角地区一个经济发达的县级市,与食品相关的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数量众多。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市做出了一系列较有成效的制度安排。一是组建专门的食品监管机构,对食品采取集中统一监管;二是加强关键环节监管,出台了部分农业地方标准,执行生产许可制度和抽样检测制度,建设安全电子监管平台,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和示范工程创建工作;三是整合检验检测资源,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四是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强化应急事件处置能力;五是落实投诉举报制度,鼓励民众参与政府监督。此外,在诚信体系建设和落实基层网格化管理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二、监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依据不强,面临执法困难
一是可操作性不强。近些年来,我国连续制定出台了一批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一些法律内容不够细致周密,只对食品监管提出了一些基础性、概要性的规定,基层食品监管部门难以做到依法监管。二是食品犯罪行为打击依据不足。《食品安全法》对食品违法犯罪事项没有做出详尽规定,加之食品安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造成一些案件的定性不明和追责难度加大。
(二)社会参与意识缺乏,执法环境不理想
一是未能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监管往往能够中往往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但××市食品行业及其不同环节一直没有成立行业协会,也就谈不上发挥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中的自律和约束作用。二是居民参与意识较弱。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权利,但由于未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至今没有形成一种全社会参与的意识和氛围。三是媒体参与不够深入。当地媒体往往只对正面事件进行报道,而对负面消息的报道比较少见。
(三)监管工作自身的缺陷㏂㏂
一是监管分散。监管部门除了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外,同时还要担负药监和工商的其他监管职能,监管内容过多范围过大,导致食品安全监管上的力量被严重分散和削弱。二是监管重点不够突出。以预防为主的源头监管应该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但是××市在监管工作中却将大量的精力放在行政审批和现场验收方面,对田间地头的生产安全和企业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监管思路依然处于重视末端忽视前端的传统监管模式中。三是监管方式不够科学。目前监管部门对产品的市场准入一律实施市场许可制,既增加了监管部门的工作量也给食品经营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四是部口之间协同性不够。××市目前有五个部门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由于各自为政和衔接问题,难以稳定地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五是检验能力不足。由于投入不足,设备数量、品种欠缺、人员数量不足员工素质不能满足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
三、全面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首先是完善行政监管执法依据。一方面要修改现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细化操作办法和规定提高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另一方面,要根据监管实践的需要及时制定新的法律,填补现有法律空白,满足基层执法需要。其次是提高有关法律的可操作性。要及时出台对有关法律条款的司法解释和规定,对食品安全犯罪的量刑标准进行给予规范和细化,避免犯罪行为因量刑标准不明确而逃避打击。
(二)提高社会食品安全参与意识
首先是开展基层监管网络建设。要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延伸至城镇和农村的社区,在社区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员制度,信息员发挥熟悉基层工作的优势,承担食品安全宣传和信息报告等职能,帮助监管部门随时掌握食品安全动态。其次是培育食品行业协会。根据行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设立各种不同的协会,发挥协会在行业规范、标准制定、安全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配合专业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不法行为进行打击查处。第三,加强媒体监督。要鼓励媒体积极发挥作用,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揭露和深度报道;对监管机构的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营造食品监督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完善和加强监管部门自身工作
首先是抓住关键和重点。对特定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各个环节进行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集中精力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监控措施。从源头上加强监管,避免出现舍本求末的工作思路,构建起更加完善有力的监管体系。其次是实施食品标签制度。通过食品标签的信息化,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准确、迅速、及时反映食品安全危害的节点,以便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进行治理。第三,是改革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分类管理。对一般性风险系数较小品种,不再实行许可审批的办法而是代之以登记备案制,把监管机构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能。第四是加强监管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各食品安全监管部口之间要加强沟通和联动,开展联合执法监督,促进各方力量的有效整合和作用发挥。第五是提高检测检验能力。要加大投入,引进必须的检验设备和检验技术,提高检测能力和承载量;同时要通过积极引进和在岗培训的方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多方面满足食品检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廷丽,黄怡.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内理论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0(8)
[2]蒋凌琳,李宇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
[3]周应恒,王二朋.优化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常态下的食品安全预警识别系统研究—基于熵权与可拓决策理论”(项目编号:2015SJD063)阶段性成果﹞
(丁磊,1982年生,安徽淮北人,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