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316铸剑十载 亮剑农业信息化新征程农业部信息中心负责人答记者问

2016-11-12温婧孙海龙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16年5期
关键词:三农供给农民

温婧 孙海龙

编者按

随着“互联网+”、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与三农全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的不断加速深度融合,信息化越来越成为整合与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科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大力增强亿万农民群众精准脱贫致富的先导力量。基于这样一种战略考量与民心所向,十年来,12316很快从认识到实践、从启用到成功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如今已由一个农业系统的专用公益服务号码发展成为面向全国、服务三农、驱动创新、影响决策的权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12316)。

十载铸“利剑”,“亮剑”正当时。作为农业系统优秀品牌的12316,如何在下一个十年更好地续写服务三农、助力农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与科学探索,让农村更美丽、农业更发达、农民更富裕,值得我们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思考。鉴此,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信息化》杂志近期专访了农业部信息中心负责人。

一、12316推出的背景、发展进程与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价值

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张兴旺在主持12316答记者问仪式上主要围绕12316的十年历史经纬和未来展望作了言简意赅的基本介绍: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强农业信息化”的要求,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在这个大背景下,2006年农业部向当时的信息产业部正式申请开通了 “ 12316”(全称: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性服务专用号码)。当时12316仅是一个电话号码,主要是考虑怎么样方便农民遇到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时投诉举报,更方便政府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等基本信息需求。

随着全国城乡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网络宽带的加快普及,“电话+电脑+电视”的“三电合一”服务模式得到快速推广。经过10年的艰辛探索与大力发展,目前,12316实际上已经远不是一条电话线,它已经发展成为政府部门转变服务方式、加强服务农民、密切政群关系的重要载体。同时,它也成为转变农业部门工作方式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病虫害远程诊断等领域均可依托网络12316完全实现。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一些地方,12316已经成为政府挖掘农业大数据、判断辖区农业整体产销形势、精准决策施政的一个重要渠道。总体而言,基于互联网的12316当前实际上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具有强大生命力、极富前景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未来整个农业部门提高服务“三农”的效率和水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等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12316铸剑十载 亮剑新征程

1、《农业信息化》杂志: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作为一项我国重要的强农惠农基础工程,十年来在帮助跨越“数字鸿沟”、打通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做出了一定的历史性贡献。请问: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深层次原因有哪些?

吴秀媛:12316十年发展,经历了从本世纪初到“十五”期末多平台、多载体相互支撑发展的探索期;“十一五”期间多种载体开始围绕农业部门的主导平台发挥作用的初建期;“十一五”期末至2014年,以统领性地位凸显的12316中央平台建设为标志,实现整合多省份服务资源的成熟期;从 2015年开始,开展了顶层设计,推出了“一图五通”新应用和转型升级试点(进村入户、金融保险等)的提升期。十年毫厘寸进、不舍昼夜成功走过四个时期,取得了显著丰硕的公益型、体系型和简约型的服务成果。目前,12316服务已覆盖全国除台湾之外的所有省份,年均受理咨询电话逾2000万人次,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及帮助农民增收超过100亿元。12316之所以取得成功,深层次原因,是它在本质上顺应了这个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需要。

首先,顺应了党和政府的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12个一号文件,反复强调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强化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特别是2006年中央1号文件,把“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这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和系统地提出了12316综合服务平台的目标、任务和建设要求,产生了极强的政策效应。可以说,是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将12316推上了历史舞台,这是12316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其次,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意愿。城乡客观上存在的“数字鸿沟”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使“三农”的弱质性表现得十分突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跨越城乡“数字鸿沟”,拉近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农民的期盼。在12316开通前所做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民获取信息的半径不超过50公里。信息闭塞所导致的观念陈旧、生产盲目、技术迟滞、买难卖难等问题不胜枚举。打通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这是12316一经推出就受到农民欢迎的源泉。

其三,顺应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2316建设初期,终端(如电话、手机、电视、收音机等)多数是传统的,平台多数是复用的(除少数平台系自建外,各地多借助运营商或媒体的平台),网络(无论是无线方式,还是有线方式)多数是已有的,即便是发展到目前,也大多是农民容易接受的终端、渠道和方式。这就使得12316总体上具有建设成本低、使用门槛低、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直观、互动等优点。这些特性适应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适应了城乡二元结构特征,适应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总体格局,适应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状况和消费能力。这是12316能够顺利诞生、并一直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物质和社会原因。

其四,顺应了各建设与服务主体的需求。12316的建设与服务主体多元化特征十分突出,几乎涉及到了通讯、媒体以及涉农各个行业。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各参与主体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这也是12316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五,顺应了IT行业的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浪潮的强力推动下,当今世界已经越来越“平坦”。这一特征在信息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广播影视、通讯、电脑网络乃至新闻出版等若干门类相互倚重、相互融合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各大信息载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发展。12316能够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很好地顺应了这一潮流,形成了多方参与、共建共赢的局面。就IT产业自身而言,技术变革步伐的加快以及行业渗透能力的增强,对12316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12316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2、《农业信息化》杂志:12316作为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农业系统性工程,建设与服务主体多元化特征十分突出,牵涉着多元利益诉求很多。请问:12316中央平台与各省、各地区平台以及多元主体的利益是如何保持一致的?如何分工与协作、共享与整合,进而确保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数据共享,并使各参与主体都能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

吴秀媛:12316的建设与服务的确牵涉到多元化的利益主体,是12316具有挑战性的一面。但是,相比挑战性方面,多元市场主体识别和捕获到的是更多较高一致性的利益诉求,无论是法人还是自然人,都可在服务过程中精准找到各自实实在在的利益契合点,或者解决了“有平台、缺服务”“平台与服务不对称甚至两张皮”的不良局面,或者增加了市场份额、拓展了服务半径,或者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等。上述利益契合点,客观上调动了涉农部门、科研院所、社会力量等各方共建共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成为促进12316统筹资源、做大做强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动因,确保12316“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指导思想,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的政策思路与囊括组织领导、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应用服务、资金保障等各层面从领导、决策到实施的推进模式等得到不折不扣有效贯彻落实。12316中央云平台以满足各省应用为前提,通过集成平台、集中资源、集约服务与集群商务,可以实现对各省、各地区平台的统一服务和管理,保证资源、服务和管理同步整合、联动与共享。

3、《农业信息化》杂志:目前各种农业大数据平台孕育而生,但整体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比如: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分散、采集困难及缺乏共享等。请问:12316未来如何构建或打造“三农领域”的权威农业大数据平台?如何实现农民、农村、农业三个层面的数据共享互通,形成现实的、网状的,面向农村、惠及农民,给力农业的大数据应用场景?

吴秀媛:由于认知的差异性、过程性以及资金问题,农业大数据资源的基础性采集正困扰着农业大数据建设。目前农业部正在着眼未来农业大数据应用,按照互联网思维与市场化思维,调动政府、市场两个积极性,开放性建立农业部大数据云平台。12316作为一个植根于“三农”的公益信息服务云平台,当前也在开放性地探索开发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源采集和沉淀积累后,建立起12316大数据中心,实现“三农”领域信息能够按照不同用户、行业、地区、类别等进行专业化细分,并实现主动式推送、日历式发布、警级式提示、组合式查询、预约式采集、开放式互动。集中农业大数据资源的关键在于搞好农业信息分析和会商,以提升农业大数据信息的质量、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为各地提供价值度较高的信息服务成果。适应农业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建设相应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使之与专家决策有机结合,将农业物联网的信息服务提升到较高水平。深入研究智能终端数据分析,不断丰富资源内容,创新资源形式,融入更多的农村经济、社会、旅游、文化等元素,使智能终端发布的信息资源更让市民、农民所喜闻乐见。

4、《农业信息化》杂志:12316被农民群众誉为“农民和专家的直通线”、“农民和市场的中继线”、“农民和政府的连心线”、近年来更成为信息进村入户的“高速路”。请问:未来如何更好地围绕“三农”这个核心,全方位做好各项强农惠农服务,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红利?

吴秀媛: 12316未来发展的主线是 “三化”一体。“三化”即品牌化、开放化、数据化。只有坚持“三化”发展,12316才有未来,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所谓品牌化,就是应千方百计扮靓12316品牌,在顶层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重点建设、推介国家和各省12316门户网站,将其作为品牌的重要展示窗口;所谓开放化,就是应逐步将那些符合12316服务本质、愿意与12316共创品牌、愿意共享数据资源的优质应用吸纳到12316旗下,作为12316部、省门户的子系统予以呈现;所谓数据化,就是应着眼未来大数据应用,面向所有愿意“抱团”发展的各参与方,出台统一的数据建设标准,形成有效的采集、分析机制,分析成果面向参与方共享。

“三化”之中,品牌化是前提,继续加强12316的宣传力度,夯实基础性地位;开放化是重点,未来12316发展,一定要坚持大开放,把好应用、好资源聚起来,相互借力,形成门户与子系统,母网与子网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数据化是核心,没有好的应用贡献数据,一切无从谈起;有了数据,分析不出规律,不能给参与方以数据支撑,合作也长久不了。

坚持“三化”一体,首先应培育基础性应用。12316植根于“三农”,本身就是一个基础性应用,应该在农业大数据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等方面不断探索、培育、发挥积极作用,将这些统一纳入农业大数据建设与服务之中,以逐步实现12316数据服务大融合。同时,要以共建促共享,下大力气率先整合农业部门内部信息资源,尽最大努力最大程度地实现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另外,国家土地确权项目正在顺利推进,相关行业如气象、国土、统计、公安、海关、金融,以及电信运营商、传媒、互联网等业界,也高度重视大数据协作。12316应该在夯实自身基础的同时,主动与这些行业、部门、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利用12316品牌,做大做强“三农”领域应用。

坚持“三化”一体,应“搭大台、唱大戏”。12316在“三农”领域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独特优势,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主动站位,加强协作,创领品牌,12316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目前,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将12316写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现代化以及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互联网+”行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实施等规划计划,进一步明确12316建设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制定出台扶持发展12316的政策措施,确保有政策有项目有手段,保障12316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同时,要继续把12316作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来抓,与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安排,特别与信息进村入户全过程深度融合,明确12316是信息进村入户的依托和支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是12316的扩展与延伸的平台。各级农业部门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在扮靓12316品牌方面大胆创新,大手笔运作,让12316成为在全社会都有较高知名度的“金字招牌”,以集聚更多的资源,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

5、《农业信息化》杂志:2016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任务。其中“谁来供给”、“供给什么”、“怎样供给”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个关键性问题。请问:12316在确保这三个关键问题上有何建设性举措?

吴秀媛:农业供给侧的“谁来供给”和“供给什么”基本上是由市场需求侧决定的,市场需求侧的需求品种、质量、数量决定着供给侧的供给主体、内容、结构和规模。从“谁来供给”看,农民是农业供给体系中最重要的主体,但农民日益老龄化、获取和利用优质信息能力不足,12316可以提供产销信息服务,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结构,指导农民在供给侧科学、规范生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民解决买卖难问题,实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怎样供给”是“谁来供给”解决“供给什么”的组织形式和过程。当前,农业供给矛盾突出,主要是由组织方式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引发的,具体表现为供给效率不高、供给质量较低。12316坚持走“三化”一体道路,是顺应和满足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通过整合与服务农村金融、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农村新型主体、农产品溯源以及涉农电子商务等信息资源诉求,在现代农业、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12316中央平台利用“一张图”系统数据,在河北、吉林两省开展“政、保、银、企、社、站”大协作试点,面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开展送金融下乡(“一卡通”),开启了12316金融服务的先河;12316中央平台在多省开展的集农资电子商务、农产品溯源、农产品电子商务于一身的“一网通”示范,实现了12316在涉农电子商务服务领域的创新;目前,12316中央平台正在推进利用仿真技术开展新农民培训,从初步示范效果看,将极大地促进12316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技能培训转型升级。这些应用顺应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展现了12316蓬勃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

背景链接:

2006年,农业部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申请并被核配了“ 12316” 作为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目前已建成集12316热线电话、网站、电视节目、手机短彩信、移动客户端等于一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相结合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2316中央平台)”,其包括“一门户、五系统”,即12316门户、监管平台、语音平台、短彩信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系统、双向视频诊断系统。实现了对全国除台湾之外的所有省份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数据对接和支撑监管,12316三农综合服务体系以部级中央平台为支撑监管、省级平台为应用保障、县乡村级服务终端为延伸。部省平台旨在打造契合农业行业需求的特色应用服务,为加强全国农业信息服务监管,为广大农民和企业提供统一、规范、方便、准确的信息服务,为农业部门自身业务工作开展提供数据和信息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三农供给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