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顶级的大赛是什么样的
2016-11-12杨杨
文│杨杨
一个顶级的大赛是什么样的
文│杨杨
编辑设想了很多次,如果直接宣传我们的“寻找大师”儿童艺术与设计大赛是顶级赛事,大家会有什么反应?
首先,《风采童装》的迷妹儿们一定会连连点头,因为不管编辑说什么,他们都会狂点头,然后在第一时间将孩子的画作上传给组委会。
其次,也有一大部分读者会理智的分析,来验证编辑的说法。因为,不能否认,现在有太多大赛可以选择,究竟怎样才是一个优秀的、全面的、真正能够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影响的平台?编辑这就告诉你……
张子霖 5岁
赵瑶凝 6岁
齐采慧 6岁
亮点一:全球顶级师资
权威的平台为什么是首要条件?因为这意味着两个字:靠谱!
2016“寻找大师”儿童艺术与设计大赛是由中国儿童时尚第一刊《风采童装》杂志社和素有“艺术界之哈佛”称号的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联手主办,由《风采童装》杂志社、伦敦艺术大学北京代表处、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助中心承办的国际性绘画大赛。
同时,于此架构,大赛组委会整合多领域顶级资源组成豪华评委阵营。包括伦敦艺术大学副校长Chris Wainwright,著名画家、雕塑家沈敬东,中国著名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李木,中国著名画家、策展人赵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越,英国当代艺术家、策展人Charlie Dutton,中国当代艺术家、天津美术学院染织系主任王深,时尚绘画艺术家、鲁迅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艺术系副教授刘蓬。当下,社会各界都在关心、关注着下一代的成长,这些艺术大师汇集于此,希望给孩子一个真正走向艺术殿堂的平台。
亮点二:科学与艺术融合创意
正如组委会一直坚持的理念,我们寻找的是艺术大师,而非技术大师。中英双方的教育理念相融合,必定碰撞出国际接轨的教育方式。为此,大赛组委会特别邀请北京博菲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科学可视化作品《美丽化学》策划人郑奇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著名数学艺术家Carlo Sequin为本次大赛的“科学评委”,为参加大赛的选手进行更全面的艺术启蒙。
“科学的可视化与艺术的结合,可以开启下一代的好奇心。一直以来,因为技术或者教育方式的限制,很多孩子的好奇心被一点一点的损耗。将艺术与科学融合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开启孩子好奇心的大门,拥有好奇心对孩子来说何其重要,而且不仅是在艺术道路上。”郑奇如是说。
现在国际上有很多数学艺术家,在为下一代的教育努力探索。这对于中国当下的“美育”事业而言,就像一个火种,让孩子在艺术的空间尽情畅想,而不是让他们去学模式化的艺术,把孩子限制在“像不像”的框架下,扼杀孩子的创造性。
尚风熠 7岁
于汇箐 6岁
毛玺 6岁
亮点三:让“自闭症艺术”大放异彩
对孩子来说,好奇心确实很重要,同时,同情和包容亦是必不可少的好品质。
所以,大赛组委会连同社会各界都在关注自闭症儿童群体,希望可以借用艺术的力量,浸润自闭症儿童的心扉,也希望借用这些天真者的艺术,唤醒儿童艺术教育甚至整个艺术界的本质和本来面貌。
专家表示,自闭症儿童在艺术表达中有着令人震惊的创造力,而且对艺术界的给养能力越发凸显。在自闭症儿童的绘画作品中,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坦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在这个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所幸有天真者的艺术,提醒我们还可以回到原点,找回创造力的能量源。
“大赛关注自闭症儿童群体,不仅是为了给自闭症的孩子本身提供一个被认可、被接纳的途径,对所有的参赛选手来说,是多一个参照的标准,让孩子可以更加了解自己。我们要唤醒孩子,并不是唤醒他的艺术细胞,而是唤醒儿童天真的本来面貌,艺术是一个载体而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李木如是说。
亮点四:大师课堂延续生命力
如果一个大赛,在结束之后便销声匿迹,这是一个好消息吗?或许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让孩子的“证书库”丰富起来就万事ok。
但“寻找大师”儿童艺术与设计大赛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就像以前大热的草根选秀类综艺节目,选出了冠亚季,但不给这些新星提供下一步的发展平台,这个节目就是虎头蛇尾,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大赛在不断完善平台的周边,为孩子提供发展、纪念、提升自信心等各种机会。
首先就大师课堂,在决赛期间,孩子将根据自己的天赋,走进不同的专业名师工作室,与大师进行互动。
其次是游学,有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精心安排的学习课程,还有在旅行中与环境、伙伴的交流,这些对“未来大师”们而言,是绝无仅有、增长见识的机会。除游学外,大赛组委会还设计了画册与丝巾,将孩子创作的艺术品,经过专业的再设计,用各种形态保存下来,不仅有纪念意义,还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