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携手共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助推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2016-11-12孙利芳
◎ 孙利芳
党群携手共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助推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 孙利芳
农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三农”一直是我们党重视的一大问题。当下,全国正如火如荼开展精准扶贫。2015年11月,笔者作为一名扶贫队员对口帮扶汝州市夏店乡河口村。一年的扶贫工作,让笔者深有体会:扶贫,不仅仅是送去一些米面油棉被等慰问品,而且要找准“穷根子”,探索“新路子”,帮助扶贫对象依靠国家政策、社会帮助、自身力量,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
帮助他们创造一条奔向富裕的道路。
一、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是让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到实惠的有效途径。以村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就是农村工作的纲,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就等于抓住了各项工作的牛鼻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来,村级党组织建设不容乐观,村上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很多基层党支部都“瘫软散”,有的班子不团结,干部无威信,工资待遇低,办公缺经费,工作阻力大,出力不讨好,党员会和组织生活会也不经常开,党的政策群众都不了解,有的好几年不发展党员,没有活力,党员素质低,后备人才少,造成基层党组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要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其一,要选好一把手,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充分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真正选拔出一些政治素质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信高、能扑下身子带领群众致富的好党员走上村级领导岗位。其二,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特别是要学习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政策、乡村政策法规、组织原则、党性原则、农村实用技术、农村致富技术等,提高党员干部为农村发展做贡献的能力和工作水平。其三,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村务活动,要经过党员会议民主表决讨论决定,村委会和村党支部要联合起来,团结合作,民主科学,增强农村工作的规范性。其四,开展“三会一课”制度。继续发扬以前各村大喇叭和广播的优势,利用吃饭时间,及时把党的政策通过广播的形式传达给群众,凝聚人心,保证让党的好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党的温暖照耀群众的生活,照亮百姓的心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其五,要把群众关心的事定期向群众通报,把党的政策和普法知识、养殖技术、公民道德知识等结合起来,让百姓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进一步深化“党群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二、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民的文化生活
我们党一直提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下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特别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很少。一到农闲时段,人们无所事事,打扑克、赌博、烧香祷告、酗酒、打人骂人现象时有发生。
俗话说“钟不敲不灵,人不教育不行”。我们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抓起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复兴,当从文化复兴开始。首先,建设文化生活广场,开展健身操、广场舞、戏曲、秧歌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利用农闲时间排练演出,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这片广阔的领域,让那些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群众振作起来,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其次,可恢复以前村部大喇叭的宣传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开展“好媳妇、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文明村、孝老爱亲模范”评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模范人物大张旗鼓表彰和宣传,并在子女上学、医疗等方面予以鼓励和优惠,增强百姓的荣誉感、正义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净化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遵循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和能力,用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摆脱愚昧和落后状态,建设美好家园,奔向致富小康之路。
三、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民靠的是土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要在土地上下功夫,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把希望的甘霖洒进老百姓这片最质朴的心田。其一,通过土地整治,向荒山要良田,把荒山变良田,建设深水机井,增加灌溉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其二,要实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鼓励农民根据自身条件,大力发展种植业,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种植山核桃、药材、草莓、葡萄、水果等,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发展生态农业、规模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等,增加农民收入。其三,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免费培训等方式,送到乡下,让贫困农民借助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摆脱贫困。其四,帮助贫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从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发展到种植小米、核桃、花卉、水果等经济效益高、市场潜力大的优质农作物;规范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推广土地托管、股份制合作等形式。其五,针对贫困村贫困户抓好职业教育,为他们送技术,授之以渔。开展电脑、修理、保洁、机绣等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自我造血功能,逐步走向工作岗位或自己创业。
四、抓好农村教育,用科学和文化知识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科教兴国的战略地位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农村的教育更决定着祖国的未来。而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和困境依然令人担忧。贫困村的教学楼破旧窄小,条件简陋,寝室更是严重缺乏,餐厅、实验楼、图书馆、阅览室几乎没有;师资力量弱,师资水平低,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闭塞偏远贫穷的学校任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校不得不从社会上挑选一些刚毕业的高中学生“代课”,代课老师的工资低有时还不能及时发放,保证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优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教育经费短缺是贫困山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其一,我们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村的孩子们,增加教育投入,多方筹措资金盖上新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让孩子们改善学习环境。其二,鼓励志愿服务,从社会上发动愿意到贫困山区的教师到学校支教,给他们解决工资福利待遇和政治待遇,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投入到贫困山区的教育之中,为山区的孩子们提供较好的师资力量。其三,教育和编制部门要核定教师编制,配齐配全师资力量。对于贫困山区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和政治待遇,用感情、事业、待遇留住优秀的教师。其四,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职业教育的内容,联系农村实际和农村特色,开展绿色教育,比如增加种植、病虫害防治、生态农业等课程,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既能享受到义务教育,又能学习到一技之长,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总之,我们要从源头上从百年大计上做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教育先行。
汝州市地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召开群众大会讲解产业扶贫政策(摄影/梁亚鹏)
五、破解修路吃水难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百姓谋福利
“要想富,先修路。”大多数贫困村都地处穷山恶水,交通闭塞,贫困村村民们过着“种粮靠天收,吃水贵如油”的缺水生活。“路”和“水”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拦路虎。要改变落后和贫穷状况,只有修通路,把农村同外边的世界连接起来;只有吃上水,田地不再靠天收,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农民才能有盼头。
第一,要帮助他们申请和争取到政府资金,加大对农村道路和灌溉设施的投入。第二,发动群众集资修路、抗旱打井。利用农闲时节,发动男女老少齐上阵,发挥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积极投入到修路和打井的战斗中。第三,要争取各部门对“三农”工作的支持。交通、林业、农业、国土、畜牧、电力、水利等部门都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各部门要联合起来,共同携手,对“三农”工作全力支持。
(作者单位:汝州市地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