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书画欣赏课教学初探

2016-11-11孟佩芳

决策探索 2016年20期
关键词:欣赏课书画人文

孟佩芳

书画欣赏课是高校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这门课既可以作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书画欣赏课作为美育课程之一,也是我国高校推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因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对美育的提倡,近年来各高校的书画赏析类课程蓬勃发展起来,但从开展该课程的现实情况来看,高校的一些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达到深刻的认识,有一些教师仅把书画欣赏课当作美术史课程注重美术历史知识的讲授,而一些学生仅是为了修够学分才选修该门课;正因为这些认识上的不当造成了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书画欣赏课要起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以及开发智力等多重作用,应合理地调整书画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更应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从而真正使书画欣赏课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为此,书画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应依据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设定:

一、书画欣赏课教学应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在高校,除了艺术专业的学生,书画欣赏课更多是作为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公共艺术选修课而开设的。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书画作品理解力有限,若深入讲解,课时又不够用,因此就必须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书画作品进行品评鉴赏。这类鉴赏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作品的表面形式上,而应该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高尚人格角度出发,突出书画欣赏课的人文关怀作用,最终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比如,文人画是带有文人情趣与思想的一种传统中国绘画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乃至文化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人画中常见的墨竹画,学生不明白为什么绿色的竹子给画成了黑色,这就要讲解文人不喜欢俗艳的五色,因为道家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因而文人更喜欢代表了世界本真的黑白二色。接着还要让学生理解古代文人画所采用的托物寄情的表达方法,文人画竹子、莲花,大多时候只是要抒发自己像竹子、莲花一样坚贞有节、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情怀,所以他们往往在“不求形似”的画面上题写代表了自己理想的诗句,以此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引导学生欣赏这类绘画,就要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学习古人的节操追求,陶冶性情;对于书法也是如此,要让学生理解“字如其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等传统书法鉴赏标准,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情操。

二、书画欣赏课教学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线条、墨色以及构图、意境的品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书画欣赏课的第二个重要目标。中国书法与绘画的构成要素是线条,对于线条的理解,除了中锋、侧锋、逆峰之外,还要了解绘画中的十八描等勾线方法,以及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等皴法;还有书法中“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坠石、“竖”如万岁枯藤等,都要从中领悟到中国书画用笔的美感。

中国传统绘画在形式上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留白”,对于“留白”的美感要和画面的意境结合起来,留白给画面留出了想象的空间,这种想象扩展了画面的意境,使欣赏者从有限的画面情景扩展到无穷的宇宙中去,从而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对于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非艺术专业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超越了世俗的全新体验,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进入这种高层的审美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欣赏当代中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牧牛图》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画面的线条和墨色,画面的上方,柳条墨色淡雅,枯润相间,用笔柔韧,富有节奏。两只水牛除了牛角、鼻子之外,都用层次分明的墨色染成,极为生动。接下来,要引导学生找出该幅作品最主要的特点,那就是牛画的不完整,有的学生能感觉到没画出的牛腿是因为淹没在白色的水里了,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看出白的地方就是水,这就要引导学生根据牛的身体动态来领悟水的存在,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书画欣赏课教学应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中国书画艺术还是一种视觉艺术形态,书画欣赏力为主要目标之一。苏轼曾评价王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表明,诗与画分别代表着人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如果说诗是以文字的、抽象的形式描述了一定内容的话,画则是从形象的角度具体地展现了诗的内容,具有更加直观的特征。高校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纯形象性的内容,对于这类学生,更应该加强其对书画艺术形象的理解与把握,多引导他们欣赏那些由“诗”到“画”的作品,对于有些诗句或场景描写,可引导他们在合适的条件下自己进行形象转化,以此提升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欣赏课书画人文
人文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人文绍兴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小小书画廓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人文社科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