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端暴雨事件引发的决策气象服务思考

2016-11-11王金兰

决策探索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新乡市气象局强降水

王金兰

2016年汛期,对于河南省新乡市来说是个非同寻常的汛期,先后在7月9日和7月19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两场特大暴雨,造成664857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89154.04万元。

两次极端事件发生前,新乡市气象局均及时开展了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本文针对这两次极端暴雨的特点及决策气象服务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思考,以期能对今后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决策气象服务有所借鉴。

一、两次特大暴雨的特点

(一)7月9日特大暴雨的特点

7月9日是局地性暴雨,特大暴雨的降落区主要在新乡市区及周边的辉县、卫辉、新乡县境内,强降水从后半夜开始,集中时段为凌晨3点到11点,1小时最大雨量为132.7mm,6小时最大雨量为399.1mm,日最大雨量为450.2mm。此前,新乡站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日雨量为200.5mm,这次降水是上次极值的两倍还要多;新乡站的年平均降雨量为554.0mm,这次降水占年平均降水量的75%。特大暴雨导致新乡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部分地区交通瘫痪、电力中断、隧道和地下车库严重积水,道路冲毁,房屋倒塌,农田出现渍涝,农作物受涝绝收,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生产和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7月19日特大暴雨的特点

7月19日是区域性暴雨,影响范围波及整个华北地区,特大暴雨的落区主要在辉县北部山区,强降水集中在两个时段,分别是凌晨5点到11点和14点到18点。由于此次灾害性天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加上7月9日洪涝灾害的叠加影响,造成辉县市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洪水流经区域低洼处农田洪水倒灌、积水严重,灾情加剧。受辉县市石门水库和宝泉水库泄洪影响,新乡市北部郊区多处道路、村庄和农田出现严重积水,群众生产和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辉县、卫辉等多个县(市)部分农作物绝收。

二、 两次特大暴雨的决策服务内容、方式和效果

7月9日,极端强降水来临前,新乡市气象台提前24小时预报西北部有暴雨,并在8日下午指导西北部的辉县市气象局制作《重要天气报告》,报送到辉县市委、市政府、市防汛指挥部等部门。极端强降水影响过程中,新乡市气象台在9日3时29分和8时00分两次全网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强降水集中时段的5~14时,每半小时向市委、市政府及防汛部门等通过手机短信平台报送一次雨情信息。气象局局长先后4次当面向新乡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汇报前期雨情和后期形势的演变情况。极端降水结束后,又制作两期决策服务材料,分别就9日的降水情况和之后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由局长向地方主要领导汇报;相关业务人员及时开展灾情调查。一系列举措,为地方领导指挥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

7月19日,极端强降水来临前,新乡市气象台提前24小时预报全区将有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并在18日上午制作《重要天气报告》报送到新乡市委、市政府、市防汛指挥部等部门。极端强降水影响过程中,新乡市气象台在19日6时32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5时23分全网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期间通过太行山区域联防微信交流群每小时与山西晋城气象台联系一次,了解上游的雨情及天气;气象局局长每1小时通过微信向市委、市政府及防汛部门的主要领导报送一次雨情信息和后期形势的演变情况。极端降水结束后,又制作两期决策服务材料,分别就19日的降水情况和后期天气展望由局长向地方主要领导汇报;相关业务人员及时开展灾情调查。

7月19日,新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了新汛电〔2016〕20号特急明传电报,指出新乡市气象台于2016年7月19日下午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市委书记舒庆指示:全市动员,全员上岗,党员干部带头,众志成城,确保沿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对可能出现的隐患抓紧排查清除,辉县、卫辉、凤泉区要重点关注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确保人员无伤亡,确保无垮坝,确保无决口,确保国家交通干线和重点工程安全。气象部门的周到加密服务,加上地方领导的科学指挥调度,使新乡市在第二次大灾面前无一人死亡。

三、存在的不足

(一)预报偏差大

新乡市气象局虽然对这两次极端天气事件从中期—短期—短时—临近各个时段把握较好,但对降水极端性估计不足,对降水中心的预报偏差较大,量级预报偏小, 精细化程度难以满足决策、公众的现实需求,对持续时间、降雨强度把握不够准,对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和可能造成的灾情估计不足。

(二)决策服务的提前量不够

在这两次极端天气事件中,新乡市气象局决策服务的提前量不够,仅仅在特大暴雨来临前的24小时才向当地决策部门开展服务,且在服务材料中,为公众提供的合理安排生产和趋利避害等方面的建议不具体,暴雨预警信号的提前量也不够。

(三)信息传播及时性不够

预报预警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有效性还不高,存在服务的盲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灾减灾的效果。比如7月9日3时29分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尽管是手机全网发布,但是由于发生在凌晨,老百姓都在熟睡中,预警信号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引发的思考

(一)千方百计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

准确的预报是做好决策气象服务的基础。以目前的预报水平,区域性暴雨是能提前预报出来的,但是对于中小尺度的突发灾害性天气的预报仍是工作中的难题,加上各类数值预报模式对极端降水的预报能力有限及效果差异,更增加了预报难度。因此,提高预报准确率,主要是提高中小尺度系统的预报能力,就要求预报员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加强新资料、新技术、新方法的综合应用,加强对中小尺度系统的形成机理和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同时还要加强经验积累,千方百计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

(二)下大功夫提供精品决策服务

很多决策部门和决策者对气象专业并不熟悉, 特别是对一些气象专业术语, 更是缺乏了解。因此,我们在准确提供气象信息的同时,还要在文字用语上下功夫,既要尊重科技水平,又要考虑需求的满意度;既要引起决策者的注意,又要顾及部门形象,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要多用服务语言,少用预报语言。

(三)综合应用各种服务手段提高预报预警的时效性

一是加大细网格资料和非常规资料的释用力度,研判强降雨时段、影响区域和降雨强度,提前做出预报。二是加强上下会商、左右联防,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三是在暴雨天气临近或出现过程中,严密监视形势演变,不断跟踪订正,使预报误差更小、预报更加精细、决策气象服务产品更精准。四是坚持多元传播,设法提高预警信息覆盖面,尤其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实现广泛传播,使预警信息的覆盖面迅速扩大,时效性进一步增强,力争广覆盖、广受益,最终切实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四)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

要大力推进气象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加强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正确舆论引导,及时做好相关气象分析、科学解释和说明工作,全面提升普通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公众抗御气象灾害的信心,切实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能力。

五、小结

决策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为各级党委、政府提高防灾减灾效益的重要决策依据,是气象服务的重中之重,尽管决策服务成效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气象服务的总体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决策气象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当地党政部门当好参谋,是摆在全体气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探索和创新。

(作者单位:新乡市气象局)

猜你喜欢

新乡市气象局强降水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黑龙江省气象局组织参观黑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
新乡市
一次东移型西南低涡引发的强降水诊断分析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新乡市
新乡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
敢问天公脾气几何?——宝山气象局参观记
四川盆地西南部短时强降水天气特征分析
新乡市锂电池专利情报分析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