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调色的艺术图解DaVinci Resolve

2016-11-11张宁何潞申

数码影像时代 2016年8期
关键词:调色高光色调

张宁 何潞申

第九章为影像加入风格

调色一直都是后期图像处理软件核心的技术,不论是平面还是视频。简单说,将特定的色调加以改变,形成不同视觉感受,创造出另外一种色调就是调色。但在实际操作实践中,调色却一直困扰着从事视觉艺术的每个创作者。在基努里维斯导演的纪录片《side By side》中,卢卡斯、斯科塞斯等大导演就“痛诉”了胶片时代对影像色调控制的无奈以及对数字影像拥有巨大潜能的期待。从忠实记录还原本真的自然,到追求情感、情绪上的艺术真实,调色艺术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嬗变。

在色彩处理技术突飞猛进的数字影像时代,调色艺术正朝着两个方向并驾齐驱。一个是对“记忆色”的量化分析和精确还原;另一个是根据创作的需要,挑战客观再现,为影像制造风格,丰富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感受,达到更高层面的真实。从胶片的传统冲洗配光工艺到数字影像调色,一线丰富的实践创造出了大量的风格化效果,本章尝试汇总常见的几种形式,并探讨其在DaVinciResolve中的实现方法。

9.1正片负冲效果(也称作“反转负冲”、Cross—process)

在第三章经典风格曲线一节我们简单讨论过正片负冲曲线,这里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这种效果的特色。正片负冲的效果,是指胶片正片使用了负片的》中洗工艺而得到的效果。对比常规正常>中洗工艺,这种胶片产生了一种很怪异的色彩,暗部严重偏向蓝、绿色调,而中间部分色饱和度很高。这种效果其实是在失误中得到的,因为操作者误将正片当负片冲洗,以至出现了这样的效果。后来创作人员巧妙的利用胶片的这一特性,创造特殊的视觉风格,如今正片负>中已经成为电影、HV为追求特殊效果而采用的一种常见的方法。

正片在负片工艺中冲洗同样能成为负片,但色彩饱-和度很高,反差也很高,其夸张、浓烈的色彩是一种不错的艺术风格。用后期调色软件模拟实现这种效果,关键是要把握正片负>中核心的风格化特征,即颜色鲜艳浓郁,对比度偏高。下面来看一下用DaVinci Res01ve中的调色页面曲线工具是如何实现这种效果的。

在DaVinci Resolve中运用曲线调整工具,创造的正片负>中效果,重点在亮度和红色分量曲线S形,绿色和蓝色分量曲线反S形。

在曲线调整前先取消各分量曲线之间的关联,然后对照正片负冲色彩夸张的特点,给图像亮部增加金色的高光,暗部增加蓝青色。也可以用两个节点来实现。建立两个通道,分离高光和暗部,分别施加金黄色和青蓝色。高光变暖,暗部则倾向于青蓝色。

9.2彩色光晕效果

DaVinci Resolve基于节点的调色处理,为影像的后期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可能。精巧的节点结构能制造彩色的光晕效果,其中需要使用层混合节点和二级调色工具。

图9.5是节点的结构,节点4是关键节点,在这个节点上要拉开影像的反差,保留需要光晕的高光局部,改变色调、增强饱和度并力DKBlur。

在图层混合器节点属性菜单选择[合成模式]一[添加],添加光晕效果。

9.3模拟移轴效果

DaVinci Res0]ve不仅能管理色彩和反差,模糊(Blurpalette)面板还提供模糊、锐化、雾化整个图像或局部的功能,和其他的调色工具配合使用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图9.7即是用这些工具制造的模拟移轴效果。

移轴摄影,即移轴镜摄影(Tilt—shiftphotograpny),泛指利用移轴镜头创作的作品,所拍摄的影像效果就像是缩微模型一样,非常特别。移轴镜头的作用,本来主要是用来修正仰拍建筑物时所产生出的透视问题,但后来却被广泛用来创作变化景深及聚焦点位置的摄影作品。

要用DaVinci Resolve模拟这种效果,首先要分解其影像特点。移轴摄影镜头是一种能达到调整所摄影像透视关系或聚焦目标的摄影镜头。最主要的特点是,可在摄影机机身和感光单元平面位置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使整个摄影镜头的主光轴平移、倾斜或旋转。它的基准清晰像场大得多,这是为了确保在摄影镜头主光轴平移、倾斜或旋转后仍能获得清晰的影像。这也是移轴摄影镜头又被称为“TS”镜头、“斜拍镜头”、“移位镜头”的原因。用Resolve模拟移轴效果就是要彻底改变常规镜头拍摄景深纵向变化的特点,在横向或倾斜的角度上制造景深效果。在节点1上应用矩形Powerwindow,建立外部节点2并应用Blur产生虚焦效果。(图9.8)

9.4柔光滤镜效果

柔焦摄影是用柔焦镜头(Soft Focus)或者专业柔光滤色镜(Pro-Mist Optical filters)创造柔光效果的一种拍摄手法,用这种镜头拍摄出来的图像与摄影机移动或调焦不实的效果大不相同,它利用镜头刻意设计的球面像差,使被摄景物既焦点清晰又柔和漂亮。在大量MV作品中经常使用这种效果来制造浪漫气氛。

柔焦镜头最主要的特点是,在镜头的透视光路中设置了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多孔金属片,当光线进入镜头会通过金属片上的小孔产生扩散现象,最终在胶片上的成像会呈现为柔光效果。ResolVe中的模糊(Blur)可以单纯用高斯模糊制造柔化效果,但是作用有限,调整过度反而会影响画面清晰度。非常有趣的是合并使用模糊和锐化(B1ur和Sharpen),反而能获得惊艳的效果。

打开调色工作间中的“模糊”调色面板,在“雾化”模式下降低“半径”(Radius)滑块锐化图像,同时降低“缩放比例”(Scaling)滑块对画面进行柔化,交替调整这两个参数以创造满意的效果,同时要注意调整“混合”(mix)的数值以便取得理想的结果。

9.5暗角效果(Vignette)

Vignette是摄影中的“暗角效果”,画面中间部分较亮,周边尤其是画面的四个边角较暗,而且从中间到四个边角有逐渐虚化的效果。这种效果源自于早期摄影机光学镜头的缺陷,因为镜头是圆的,而成像面积是矩形的。不管是固定焦距镜头还是变焦距镜头,中心成像都比边缘好,边缘的光线经过高的折射率,会有畸变失真、色散干扰以及分辨率和亮度的损失。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优秀的镜头通过结构设计、镜片材料、镜片设计及研磨、镀膜等,改善了这些缺陷。

长期的审美实践,暗角效果逐渐和“老影像”产生了有机的联系。加上暗角能突出画面中心的被拍摄主体,影调层次富于变化,这种镜头的“缺陷”却成功的保留下来,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画面风格。像RAW格式的数码照片,在Photoshop的调整选项中就有暗角的调整。

用DaVinci Resolve实现暗角效果非常容易,而且可以通过Power W1ndows丰富暗角的变化。

具体做法是加大画面的对比度、色彩饱和度,创建Powerwindow,对暗角处画面进行羽化,模拟景深效果并降低其亮度。为了强调颜色对比,可以选择画面主体色彩的补色作为暗角的色调加以调整。

9.6漂白效果(Bleach Bypass Looks)

漂白效果要追溯到上个世界80年代,在胶片洗印过程中颇为流行,被广泛使用,比如《熟食店》《拯救大兵瑞恩》。在冲洗过程中,漂白是指跳过漂白过程从而保留更多的银盐颗粒。所有银保留过程的本质是对图像灰度的重复叠加,负片密度的增加带来的效果是:反差增大、颗粒感增强和饱和度下降。

了解了漂白效果的特性,在DaVinci Resolve中可以设计相应的处理方案:主要包括控制反差、强化阴影、改变饱和度、加强高光。

有多种实现漂白效果的方法,结果有微妙的差异。DaVinci Resolve可以单独处理Y/亮度信道,而不会影响到R/G/B色度信道。简单的拉开阴影和高光就可以实现简单漂白,但是总感觉只是反差增大、饱和度下降的简单相加。如果巧妙的结合Qualifier按照亮度信息把画面分解成多个层次,效果将大为改观。

方法

分量控制+Oua]ifier制造漂白效果

银盐颗粒在漂白时并非均匀等量的被保留下来,而是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高光、中间调和阴影应该分别调整以达到更为接近的效果,看图9.12的节点结构。

1.第一个节点对镜头进行初步的校正,切换到Lift/Gamma/Gain控制面板,抬高阴影并压缩高光。这个控制面板的特点是绑定YRGB一起调整,画面的反差得到压缩。这一步可以叫做“以退为进”:

2.增加第二个节点,切换到分量控制面板,只调整Y亮度信道,拉低阴影并提升高光,扩大反差。此时反差已经比镜头原有的反差还要大,饱和度受到亮度的影响而下降;

3.增加第三个节点,在它上面做二级调色,用Qualifier的亮度选区工具隔离中间调,提高饱和度。

4.在第三个节点后建立一个Outside外部节点,选区自动传递给这个节点。与上一步的相反,第四个节点的通道变成了高光和阴影的组合,在这个节点降低饱和度。这一步是为了强化阴影的表现力,同时使高光更加“漂白”。

总结:漂白效果不等于简单的高反差+低饱和度,“漂白”的确洗掉了某些色彩,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色彩都受到了漂白,选择在漂白处理中跳过哪些色彩才是调色师个人创造力的着力点。调色师可以针对某个色调进行去饱和,从而为影像增添独特的风格。

方法二:层混合节点制造漂白效果

思路是饱和度50以上的画面和饱和度0的黑白画面以Add的合成模式叠加在一起,所以层混合节点成为必然的选择,以下是节点结构。

在这个节点结构中存在两组关键变量,第组变量附属于节点2,包括饱和度参数和输出的值;第二组变量附属于节点4,包括反差和输出的值。节点4在去饱和的基础上把阴影拉低提升发差,高光保持不变。两个层节点的输出值比例要能相互调和。

合成模式选择[添加](Add)。[滤色](Screen)混合模式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

为了便于比较不同效果的差异,可以建立多个Version,然后用Ctrl+Alt+W快捷键切换到多画面模式。图9.20是四个Version的比较,从左一、左二、右一、右二依次是分量控制+Oualiffer制造漂白效果、层混合节点、直接调整Y亮度信道和原始画面。

9.7双色调和三色调

9.7.1用色彩平衡创造泛黄双色调

泛黄双色调是一种比较怀旧的风格化调色模式,如果非要追溯它的历史,应该从老照片说起。相纸放置长时间后,其中的银盐颗粒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老照片对比度减弱,清晰度下降,影调泛黄。长期以来积淀的这种视觉心理对影视创作也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泛黄的调性已经成为了一种视觉符号和怀旧、温暖、美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运用色彩平衡我们可以轻松的创造出这种“怀旧”风格。

图9.21中的原始素材表现的是清晨体校学生训练的场景,导演想要表达的氛围在实际拍摄时表现的并不充分,需要借助调色软件改变反差和色调。

调色的思路是第一步处理反差,第二步分别对高光(Highlight)和暗部(Shadow)进行着色。高光偏调黄色系,我们选取金色。暗部用黄绿在增加反差的同时保持整体色调的和谐。

9.7_2用亮度限定器(LUM QuaIifier)创造三色调

双色调并不需要复杂的节点结构,在两个节点上就能完成。三色调在两个节点上操作不是没有可能,只是缺少控制,用平行节点结构才是最理想的选择。

暗部、中间调和高光用亮度限定器(LUM Qualifier)分离出来,分别赋予蓝、绿和橙黄色调,最后在平行节点(parallel)上合成。

三段亮度区段的限选要根据实际画面的反差灵活处理,平均三等分的做法并不适用。同时还要考虑到三区段的过度,否则会出现色调分离。

如果关闭第二个黑白节点,最后合成的效果会产生非常微妙的变化。一种是偏色后混合的效果,另一种是着色后混合的效果。究竟哪种更为理想,还要看剧情的要求。

光影和色彩一直被称作影视语言的灵魂,是影视创作者赖以表情达意、制造意境、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对光影色彩的创造性运用成就了许多导演作品的独特风格。虽然在业内一直存在影调的控制应该重点放在前期还是后期的争论,但无论如何,后期的校色调色工艺已经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电影配光的应用,使数字调色成为影视制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正如迈克尔·沃尔,大卫·格罗斯所说:“数字调色技术带给艺术家操控影像色彩前所未有的能力,诸如对影像元素的再次创作,对情绪或视觉的引导和强化,使调色不再只是一个修正色彩和保持连贯性的工作,而是一项激发原创力、拓展无限可能、并且令人着迷的工作。”

猜你喜欢

调色高光色调
见证彼此高光
想做联名爆款?超级飞侠、熊出没、奥特曼等“高光”IP等你来聊
两位画家
湖光水色调
色调会说话
亮度调色多面手
分离色调与色调曲线
4种复古调色法
释放出来自HDR的高光力量 Optoma奥图码UHZ880
In Spring!春之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