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双城故事当北京遇见堪培拉

2016-11-11

数码影像时代 2016年8期
关键词:堪培拉格兰特海波

一座被厚重时光沉淀出韵味的干年古城

一座被人文魅力晕染出温度的年轻都市

两个游走在城市细节里的镜语者

用好奇聚焦喧嚣背后的普通生活

北京和堪培拉就此遇见

北京,清澈的鸽哨掠过胡同灰褐的檐角,朱门石狮或是寻常院落,都在流逝的时光里沉淀成别样的岑寂。而距这里不远,即是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和光怪陆离。

一座千年古城,就此被铭刻下国家快速崛起的现代印记,古老和现代,喧嚣和闲适,辉映成趣。

堪培拉,整个城市开始浮上晨曦的时候,没人能想到10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公园树荫下,堪培拉的腰果乐队正在悠闲地调试琴弦,他们相信总会有人为某首旋律驻足。

一座年轻的城市,人们在静谧中酿出生活的激情和活力。

遇见寻常

探究一个城市的文化形态仿佛从来都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而在李·格兰特和余海波的眼里,普通人的生活才是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视角。

用光圈聚焦一个城市的微表情,需要诗人般的柔情和细腻。

那些不易被捕捉到的美好,藏匿在老舍茶馆突然跌进哄笑的寂静里,也躲在堂屋座钟晃荡摇曳的光影里,既被胡同里斑驳的砖墙注解,也被后海酒吧里的醉意和摇滚诠释。

余海波也正游吟在堪培拉的清晨和午后,这座城市的宁静,被公园民间乐队的琴声、酒窖中沉淀的光阴解读的淋漓尽致。

这些常态式的普通生活,拼接成两座城市巨大的文化图景,没有震撼,只有沉迷。遇见缘起

雄才大略的朱棣为了帝国的未来开始在燕山脚下营建紫禁城,5个世纪后,澳大利亚人在堪培拉山顶掘开了议会大厦奠基的第新土,两座城市的兴起都是缘于政治。长城和紫禁城见证了这座城市最初的辉煌,而堪培拉议会大厦的每块砖石都在诠释现代文明的雄心。

人类文明的过去和现在,正在以这种奇妙的方式并列呈现。遇见时间

李·格兰特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摩挲时光遗迹的时候,余海波正在纳玛吉国家公园触摸恩古那瓦人的原住民图腾。当初的规划者都不约而同用一条中轴线来定格两座城市最基本的美学取向,最早的市民沿着中轴线开始生存繁衍,继而孕育出整座城市的气质和文化。

李·格兰特在三轮车后座上驶进北京的胡同,古老的院落象征着久已没落的权位,普通的三轮车夫对那些过往的时光如数家珍,北京以这样的方式,在繁华落尽处精心呵护着一处老时光。而在堪培拉余海波发现,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首都,让你驱车半小时就能进入荒野地带,而这就是堪培拉令人惊艳的独特之处。

一座城市的过去沉寂于现代文明的繁华,一座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两座城市用这样的方式,与时间小心翼翼地相处。

遇见格调

如果想寻找北京文化血脉中流淌的格调,你可以去洋溢着草根欢笑的茶馆,听一场相声或者看一场唱念做打,一碟瓜子和一壶浓茶就可以消遣一个时光曼妙的下午。可以去798艺术区去看看这座城市的现代艺术审美,或者到什刹海的酒吧听一段直抒胸臆的民谣。

而在堪培拉,中心商务区的多元文化节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包容,这个独特的节日对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无论你来自津巴布韦,还是来自印度,都能在这个文化派对中找到可供精神小憩的归宿。澳大利亚国家首都艺术家中心,如同北京的798一样,为这个城市带来最新锐的艺术思考。

遇见抉择

在余海波的镜头里,堪培拉的各个城区正在天然的原始林区中铺展开来,天然的丛林走廊将居住区和中心城区划开,为了所有人都能够在靠近城市的时候享受田园式的生活,由普通市民志愿者组成的霍尔消防队一直分外警惕丛林山火,守护着他们引以为傲的生活方式。

而在北京,普通首钢工人张浩的笑容定格在李·格兰特的镜头中,由于首钢搬迁到河北,他必须每周往返于河北和北京的家中,这些普通人骄傲于他们为北京环保做出的付出,而这些付出,正决定着北京的未来。两座城市,用不同的方式坚定着同样的抉择在现代文明的喧嚣中精心规划着未来。

作为一部人文纪录片,《双城记》就这样追随两位摄影师的镜头,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和故事,细碎地讲述两座城市在艾化、环保、城市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异同之趣澳大利亚摄影师在喧嚣的北京城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中国摄影师从堪培拉悠闲的生活方式中发现了活力。而无论这两座城市从表面看来有多大的小,但在内心,它们都拥有着相同的希望、十日忧和梦想。

猜你喜欢

堪培拉格兰特海波
搏浪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山清水秀
说海波
堪培拉趣味 农展会开幕
堪培拉成必游城市,澳大利亚人不信
伤病专家 格兰特·希尔
20年后的子弹
“堪培拉就像是政客的‘走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