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碾专利技术开辟市场大空间

2016-11-11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6年9期
关键词:磨辊制粉石磨

粗算下来,杨兆霖与面粉行业“面对面”,至今已十年有余。成绩如何?又经历了什么?

2004年收购当地面粉企业无奈退出后,他几乎一夜白头,也算是跌到了人生的低谷。

他想收手,但种种迹象也在昭示着他,让他不能对面前的机会视而不见:河套小麦是稀缺资源,多年积累的市场敏感与他的故土情怀,有着说不清的关联。在他隐隐的潜意识里,他仿佛看到自己还必有一战。

实际上,从2003年他就开始种植小麦了,当时只是种。由于河套地区种植小麦的比较效益较低,连当地农民都不种小麦改种葵花和玉米了。此时,杨兆霖的人马用12年才稳住沙丘,开垦出2万多亩有机耕地,一直念念不忘要种最好的麦子。如果市场不改变,就要改变我们自己。

杨兆霖不甘心只出售小麦原料,他要自己制造面粉,而且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面粉的加工工艺不得损害小麦自身的营养成分,二是面粉加工过程不得使用任何添加剂。众所周知,小麦制粉是一项有着古老历史的生产技术,而以使用金属磨辊为代表的现代制粉技术却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一技术存在的重大缺陷、又不为消费者所知就是由于金属磨辊的高速运转产生的高温对小麦自身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淀粉、面筋质、维生素等)的严重破坏和损失,为恢复制粉工艺过程受到破坏或损失的营养成分,需要向小麦粉内添加适量外来营养成分,以提高面粉的营养价值,这个过程被称之为面粉的强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允许这样做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改进小麦制粉技术工艺有助于减少面粉添加的使用。百年来,纵览现代小麦制粉在工艺流程、制粉设备和操作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但以金属磨辊为核心制粉工艺的常规技术没有发生质的改变。正如美国谷物化学师学会(AACCInternational)出版的小麦制粉权威艾利舍·鲍森纳(ElieserS·Posner)和亚瑟·希伯斯(Arthur Hibbs)合著的新版《小麦制粉学》中所言“虽然科学技术在大步前进,当今的小麦制粉仍保持了原有风貌”,“面粉厂的技术创新最多可能在自动化方面”。显然,完全依托现有的制粉工艺技术是无法生产出我们所要的那种产品的。

绕了一个大圈,不得已,杨兆霖和他的团队只好又从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中寻求突破。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它的发明人是生活在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创造发明家鲁班。石磨的低温低速保全了小麦营养,但上下两块磨石的重力摩擦,导致面粉含沙量过高,影响了面粉的品质。除了生产效率因素,这应该是石磨被弃用的主要原因。

石碾,石制的一种滚压工具,就是通过碾压谷物,使谷物从壳中分离的器具。

如:将谷子加工成小米就要使用此工具。石碾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它的出现应早于春秋,石碾低速低温碾压加工的粮食不仅保留了营养,最主要的是不存在石磨的含砂超标问题,但遗憾的是石碾是一种去壳去皮或加工粗粮的工具,很难加工成小麦面粉。

大家可以在谷歌、百度中文网页搜索“石碾小麦面粉”产品,是找不到的,是根本没有的。也就是说,在他们推出这样的产品之前,在全中国当然也是全世界始终是个空白。如何在传承中国农耕文化的基础上,研制出能够适应现代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的石碾小麦面粉技术工艺,就成为他们必须攻克的首要课题。

按照他们的构想,联合中国在粮食加工领域有独到研究的专家,终于在5年前研制成功了被他们称之为第一代的石碾小麦面粉机,并申请注册了国家专利。在此基础上他们不断改进,现在即将推出第四代石碾小麦面粉机。

它的出现,不仅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小麦自身的营养成分,而且彻底解决了传统石磨面粉的含砂超标问题。

他们也坚信,中国石碾小麦面粉机的问世,是对世界小麦制粉工艺和技术的重大贡献,必将引起对世界常规制粉工艺技术的深刻反思,从而影响全球制粉业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磨辊制粉石磨
石磨
石磨:乡愁的老唱片
330MW中储式制粉系统锅炉燃烧优化
简述唐钢热轧磨辊间管理系统
小麦制粉企业实用检测技术概述
磨煤机磨辊辊套与磨辊座间连接方式的研究
推磨
燃煤电厂制粉系统防爆措施探析
影响磨辊磨损失重的技术参数优化
基于VB的磨辊脱层与表层裂纹超声C扫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