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定在宫颈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中的镇静效果评价

2016-11-11聂德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8期
关键词:硬膜外美托根治术

聂德魁

(江西省丰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麻醉科 丰城 331100)

基层临床

右美托咪定在宫颈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中的镇静效果评价

聂德魁

(江西省丰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麻醉科 丰城 33110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宫颈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中的镇静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96例择期行硬膜外麻醉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硬膜外麻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血压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开始15 min、手术开始30 min、术毕BIS、心率和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注射痛、呼吸抑制以及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麻醉下宫颈癌根治术中的Ramsay镇静评分、BIS、心率、血压的影响积极,有明显的镇静效果。

硬膜外麻醉;右美托咪定;宫颈癌根治术;镇静效果

宫颈癌根治术术中需进行麻醉,多采取硬膜外麻醉。术中患者往往伴有紧张、恐惧等心理,使得手术时应激反应强烈,影响治疗效果[1]。在临床麻醉中,可采用一定量的镇静药物,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痛苦[2]。右美托咪定有较好的镇静、催眠、镇痛等效果,本研究对其在硬膜外麻醉下宫颈癌根治术中的镇静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96例择期行硬膜外麻醉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2.38±6.47)岁,体重41~76 kg,平均体重(56.89±5.27)kg;对照组年龄43~64岁,平均年龄(53.66±6.51)岁,体重41~75 kg,平均体重(56.77± 5.31)kg。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知情同意,

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符合宫颈癌诊断标准者[3];符合本研究用药指征者。排除标准: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史患者。

1.3 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常规监测,开放外周静脉通路,输注乐加(国药准字H20051995)500 ml。患者取屈膝屈胸侧卧位,L2~3间隙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43020263)3 ml,1%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90270)15 ml。术前5 min开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123423)0.025μg/(kg·min),至术前5 min停止。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国药准字H20110097)0.25 μg/(kg·h)泵注10 min后,按0.4 μg/(kg·h)泵注至关腹为止。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镇静前、手术开始15 min、手术开始30 min、术毕及术后1 h时的Ramsay镇静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血压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Ramsay镇静评分、BIS、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实验组患者手术开始15 min、手术开始30 min、术毕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镇静前,心率明显低于镇静前,实验组患者手术开始15 min、手术开始30 min的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同组镇静前;对照组患者手术开始15 min、手术开始30 min、术毕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镇静前,对照组患者手术开始15 min、手术开始3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同组镇静前;实验组手术开始15 min、手术开始30 min、术毕的BIS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BIS、心率及血压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BIS、心率及血压情况比较(±s)

注:与同组镇静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时间项目实验组(n=48)对照组(n=48)镇静前手术开始15 min手术开始30 min术毕术后1h Ramsay镇静评分(分)BIS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 Hg)Ramsay镇静评分(分)BIS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 Hg)Ramsay镇静评分(分)BIS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 Hg)Ramsay镇静评分(分)BIS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 Hg)Ramsay镇静评分(分)BIS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 Hg)2.02±0.33 88.44±5.25 76.55±5.44 86.66±8.58 4.01±0.35#62.11±5.01#*59.22±5.06#*76.05±6.98#4.03±0.38#65.22±6.20#*60.08±6.15#*77.13±7.18#3.00±0.29#80.99±5.15#*65.02±6.48#*81.02±9.49 2.02±0.26 86.22±6.62 70.22±6.85 85.05±8.99 2.03±0.32 89.21±5.36 76.89±5.51 87.02±8.44 4.02±0.30#76.16±4.54#70.02±5.02 70.11±6.79#4.49±0.35#74.97±6.05#71.87±6.11 75.22±7.09#2.51±0.31#89.11±4.36 75.97±6.17 81.97±9.58 2.03±0.30 85.15±6.48 73.13±6.77 83.12±9.06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术后注射痛、呼吸抑制及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宫颈癌根治术是一种创伤较大的手术,手术时间较长,尽管采取硬膜外麻醉能够提供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是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恐惧等心理状况,内脏牵拉反射等自主神经活动也无法完全消除[4]。因此,及时给予有效的镇静药物有积极的意义。

右美托咪定为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物,消除半衰期比较短,能够较好的维持自然非动眼睡眠,镇静作用明显[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开始15 min、手术开始30 min、术毕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镇静前,心率明显低于镇静前,手术开始15 min、手术开始30 min的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同组镇静前,实验组手术开始15 min、手术开始30 min、术毕的BIS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右美托咪定在术中有较为明显的镇静作用[6]。另外,实验组术后注射痛、呼吸抑制及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右美托咪定的安全性较高。

麻醉师在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的时候,不仅要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还要以最小剂量的麻醉药物,达到最好的麻醉效果。在患者完全丧失意识的情况下,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能使患者尽快苏醒。本研究中实验组所用麻醉方法,基本能满足麻醉的各种需求,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综述所述,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麻醉下宫颈癌根治术中的Ramsay镇静评分、BIS、心率、血压的影响积极,有确切的镇静效果。

[1]金涛林,胡宏东.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麻醉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6):137-139

[2]Jumean K,Hawatmeh A,Arqoub A,et al.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 as a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recurrent cervical cancer[J].Lung India,2016,33(2):246-247

[3]林仲秋,王丽娟,刘龙阳.国际妇产科联盟2012宫颈癌诊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5):323-325

[4]左志,朱芝玲.宫颈癌根治术宫旁切除范围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23(12):1016-1018

[5]陈龙水,杜少芬.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下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0):2246-2247

[6]徐辉,李梅娜,史潇,等.腰硬联合麻醉下术中静脉右美托咪啶对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6):7039-7042

R614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8.034

2016-07-12)

猜你喜欢

硬膜外美托根治术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