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驻美联络处建处工作点滴
2016-11-11王红宝
◎王红宝
忆驻美联络处建处工作点滴
◎王红宝
1973年驻美联络处在华盛顿“五月花”旅馆举行首次国庆招待会时,全体人员合影。前排左四、五分别为黄镇主任及其夫人朱霖,第二排右六为本文作者
时光似流水,自1979年中美建交至今已37年,但建交前我赴美国华盛顿建驻美联络处的工作经历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 抽调人员组建联络处
1973年4月,我在外交部西欧司英国北欧处主管挪威工作,正忙于准备接待挪威首相一行访华。某日,司领导通知我去检查身体并告诉我,接待完挪威首相访华后即交接工作,转调去驻美联络处工作。当时我自以为忙完挪威首相接待工作后,总会有一二个月时间准备熟悉有关美国情况,谁知5月18日刚接待完挪威首相从广州回到北京,即接到通知,让我5月28日随黄镇主任夫妇等首批工作人员赴华盛顿驻美联络处工作。当时,我的心里非常紧张:其一,对美国情况不甚了解,只晓得一些报刊上报道的有关美国的情况;其二,在西欧司主管挪威主要用挪威文,英文用得少,而到美国则主要用英文,不知自己能否马上适应和胜任?
建立联络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前的特殊安排。1973年2月,基辛格第五次访华时,中美双方达成协议约定:1973年5月底前,相互在各自首都建立联络处。毛主席亲自点将任命黄镇大使为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主任赴任前,毛主席予以接见并指出驻美联络处是"比大使馆还大使馆"的外交机构。通常,大使馆只设一名特命全权大使,而驻美联络处主任和副主任均为大使级的外交官,足以说明我国对联络处的重视。
我们作为第一批随黄镇主任夫妇赴美国华盛顿的工作人员,除了个人行李还带了不少驻美联络处所需办公用品,包括驻美联络处铜牌和国旗等,还有客厅和会客室等陈设用的艺术珍品,其中有些是黄镇主任专门请示中央,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从故宫博物院借用的25件堪称国宝的古代文物和艺术珍品,如商朝青铜器、唐朝三彩陶、明清的名瓷器、清明上河图以及徐悲鸿、吴昌硕等大师的书画。因为是国宝、文物,托运不安全,我们就要求航空公司准许将这些文物、珍品随身携带坐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我们每人两小时轮流值班监管文物安全,途中换机时也都一一清点数目,以防丢失。
★ 赴美受到高规格礼遇
5月29日,我们一行安抵华盛顿,200多人的欢迎人群已在机场等候。美方白宫国家安全副助理斯考克罗夫特、美国务院助理国务卿邦办恒安石、礼宾司长斯莫克和中国处处长等及友好国家的驻美使节到机场迎接。当地华侨、华人代表也到机场欢迎来自新中国的首任外交代表,但美方出于安全考虑,没让华侨、华人代表靠近,只让他们在远处挥手致意表示欢迎。这是新中国外交代表第一次踏上美国首都华盛顿土地。整个欢迎场面友好、热情、激动人心,气氛甚为热烈。次日,美国友好人士夏仁德(Randolph Sailer) 全家自掏腰包在《华盛顿邮报》刊登大幅广告,热烈欢迎驻美联络处黄镇主任一行光临华盛顿。不少美国友好人士送来鲜花,表达他们的情意和祝贺。
经美方推荐,韩叙副主任率领的先遣组已将联络处驻地安排妥当,我们下榻“五月花”旅馆,这是华盛顿最好的旅馆之一,离白宫、主要政府机构和国会都不远。“五月花”旅馆成为驻美联络处第一个馆址。那时,我的工作是每天早上9点给黄镇主任读报刊,《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英文报纸以及《时代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杂志,负责安排黄主任夫妇和韩副主任外事活动和发照会以及处理两位正副主任信件等外交文书工作,还兼职黄主任夫人朱霖的翻译。黄主任抵华盛顿后,美方当天下午就安排他会见基辛格。当晚,恒安石在国务院举行晚宴为黄主任洗尘。次日上午,美方就安排车辆接黄主任到白宫会见尼克松总统。会见中,他们除了公开交谈一些话题以便让记者报道、拍照外,还单独交谈了近半小时,尼克松“希望黄镇大使在华盛顿好好安顿下来”,他还简要介绍了“五月花”旅馆名字的来历:1620年9月,有102名英国清教徒自称“朝圣者”乘“五月花”号船离开英国前往北美洲殖民地。“五月花”是英国第一艘载运清教徒移民驶往北美洲殖民地的船只。“五月花”象征着美国的开始。尼克松称“黄大使也是开辟新天地”,黄主任即表示“愿五月花为中美两国人民开放”。
7月4日是美国独立日即美国国庆日。当晚,基辛格在国务院7层大厅设宴招待黄主任夫妇、韩副主任等联络处全体工作人员。晚宴后,他又邀请大家在国务院顶层观看焰火。这种独一无二的礼遇,当时只有中国驻美联络处享受到,由此可见美方对中美关系的重视。
7月6日,黄主任夫妇应尼克松总统邀请乘总统专机到加利福尼亚圣克利门蒂西部白宫做客,基辛格出席作陪。尼克松总统夫妇像对待好友一样热情接待了黄主任夫妇。
在黄主任赴任一个月内日程上,排满了同美国高层领导人的会见,还先后到国会拜会参、众两院共和党和民主党领袖和一些重要参议员、众议员,在华盛顿所受礼遇之高,在美国外交史上是罕见的,各国驻美国使节都无法比拟。那时,联络处不仅两位正副主任,即使参赞、秘书等官员,与美国白宫、国务院各级官员之间往来也都是相当频繁而友好的。
1973年夏,驻美联络处黄镇主任夫人朱霖拜会美国副总统福特夫人,在其官邸游泳池旁合影。左一朱霖、左二王红宝、左三福特夫人
★ 举办第一次国庆招待会
10月1日,驻美联络处在“五月花”旅馆宴会大厅举行第一次国庆招待会,旅馆屋顶上挂起一面五星红旗,联络处全体同志都激动万分,无比兴奋,所有参加招待会的华侨华人同胞都感到扬眉吐气。
参加招待会的来宾约有500多人。美国官方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基辛格为首,还有副国务卿拉什、总统助理齐格勒、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将军、助理国务卿理查森、助理国务卿邦办恒安石、众院议长艾伯特、参院两党领袖曼斯菲尔德和斯科特、参众两院外委会主席及一些重要参议员杰克逊、小肯尼迪等,还有华盛顿市长等各界代表。基辛格曾对黄镇主任说过,他不参加任何大使馆的招待会、宴会,因为华盛顿有150多个使馆,此例不可开,否则就得跑遍所有使馆。黄主任当即答称:“我们可不是大使馆而是联络处。”基辛格风趣地说:“驻美联络处的邀请,我都接受。”从此,基辛格成了联络处的常客。记得当时还有一段花絮,华盛顿著名记者安德森不请自来,他主动跑到“五月花”旅馆参加招待会并一一采访从旅馆老板到服务员、安全官、附近建筑工人(在附近修地铁的工人)等各界人士,了解联络处中国人的情况。后来,他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华盛顿邮报》副刊"Parade"上,用许多具体事例客观介绍了联络处外交人员新风格、新面貌,盛赞新中国外交人员的良好作风,深得美国民众好评,在美国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不少人都因读到此文而上联络处同中国人接触交友。
★ 享受到优惠待遇
为确保使馆区安全,美方每天派警车在使馆区巡逻。驻美联络处下榻“五月花”旅馆7个多月,美方派了一组安全官(保卫总统级的Secret Service)24小时轮流守卫并留出旅馆一部电梯供联络处专用。同时,他们在两位正副主任住房的楼上楼下,用电线和现代化设备将上中下3层房间连起来防止坏人爬窗破坏。联络处工作人员外出还有安全官跟随保卫。美方还提供防弹车供黄主任对外活动使用。当联络处搬离该旅馆迁入自己买的房子即温莎公园旅馆后,美方才撤回这一级别的安全保卫,改派两名警察在联络处门前值岗直至中美建交正式成为大使馆。
驻美联络处是一种特殊的安排,虽未正式建交,不是大使馆,但享有一切外交待遇,实际上待遇更特殊些。譬如,美国务院规定某些驻美使馆(主要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官和工作人员外出超过华盛顿市25英里外,需提前3天向美国务院提交书面申请,经美方批准方可成行,然而,中国驻美联络处只需打电话给美国务院礼宾司提出口头申请,美电话批准即可。周末、节假日,美方还安排我们参观游览华盛顿景点和附近历史古迹如盖蒂茨堡古战场、威廉斯堡、华盛顿总统故居等。美方还经常在我们居住的“五月花”旅馆走廊放映一些美国电影,如介绍美国情况的《今日美国》和美国地理学会拍摄的美国地理风光,还有如《爱情故事》《教父》《谋杀戴高乐》等当时的热门电影,既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帮助我们了解了美国。
旅馆老板威廉姆·哈勒特对我们十分友好,深知中国人喜爱乒乓球,还专门为联络处购买乒乓球桌和拍子等放置在走廊,后又腾出一个大房间供我们锻炼身体用,希望我们在旅馆过得愉快,如同在中国一样。
在联络处搬离“五月花”旅馆前夕,旅馆老板还为联络处全体人员举行了欢送会,按照美国民俗风情,招待大家吃烧烤牛肉、热狗等并有乐队演奏乡村音乐,还给每人赠送了一顶牛仔帽和一条小布围巾,气氛甚为友好热烈。当时,黄镇主任夫妇回国述职,韩叙副主任率领大家出席并代表联络处向旅馆老板赠送了中国手工艺品表示答谢。该旅馆老板还给韩副主任一张他亲自签名的名片并告称,韩副主任到任何他开的牛排馆都可免费享用牛排。旅馆老板还特地在黄主任夫妇住的那套房间的门上钉了一块铜牌,说明黄主任夫妇在此居住的时间,以作永久纪念。
★ 搬入温莎公园旅馆
购买温莎公园旅馆遇到了一个问题。按照华盛顿市《分区规划治理法》规定:所有华盛顿市建筑物高度不能超过国会高度,温莎公园旅馆所在地康涅狄克大街2300号一带住宅区房屋不能用于办公,房屋外表也不能随便更改。为此,黄主任、韩副主任约见华盛顿市长做工作,请市长为之说项,幸好华盛顿市长对中国较为友好,经过耐心友好的工作,华盛顿市议会总算通过了市长的解释。与此同时,黄主任夫人朱霖走访居委会有关负责人和周围一些主要邻居做友好睦邻工作,因而周围居民也不再持异议。
1973年底,联络处迁入买下的温莎公园旅馆后,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如何将该旅馆改建成适合对外工作需要的馆舍。国内派来的10余人的施工队只有五六位工人师傅,但改建的工程量相当大,劳力明显不够,本着艰苦奋斗勤俭办外交的精神,联络处领导研究并发动全处同志讨论,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决定不请外工,发动大家动手自己干。所有外交官、干部轮流参加体力劳动。大厅、门厅、宴会厅和几间会客室的改造,需要推倒不少房间的隔墙、提高大厅屋顶、打磨水磨石地面等,基本上由外交官、干部轮流参加劳动完成。出于安全考虑,一楼所有门窗都要装铁护栏。黄主任亲自参与,同工人一起设计铁窗的图案,铁护栏做得既美观又符合安全需要。联络处的女同志也不甘落后,在黄主任夫人朱霖带领下,糊墙纸、油漆门窗并承担起缝制全楼窗帘的任务。
大楼的后院是杂草丛生、高低不平的空场子,联络处领导也同样发动全处同志利用周末和业余时间,清除杂草和垃圾、平整土地,将一大半改为停车场和运动场,一小半辟为菜地,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便完工了。这不仅改善了环境,解决了停车问题,修建了运动场,而且还有了菜地。一位农民出身会种菜的干部主动提出,他自愿负责种菜任务,在其他一些同志协助下,不久就在大楼后院种起菜来。朱霖同志还同他合作在浴室浴缸内泡发绿豆芽,供厨房增加蔬菜品种和改善伙食。
大楼改建工程完工后,整个大楼内外焕然一新。国内来访的一些代表团看到驻美联络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建的成果,赞不绝口,称赞说:“你们把一个旧旅馆的餐厅改造成像人民大会堂式的大厅,真不容易啊!”当地不少美国人听说了也都来参观,并表示赞扬。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目前水平,我还清楚地记得1973年5月我开始在联络处工作时,每月工资仅有30多美元,可谓每天仅1块美元“one dollar per day"! 这对现在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然而,那时我们虽然工资很低,但大家干得劲头十足,干得很欢、很开心,整个联络处团结、紧张、积极向上,犹如一个革命大家庭。在联络处从建处到转为大使馆不到6年,但对我各方面,无论是外文、对外工作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确实是很好的磨炼和提高。这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这是值得我一生中永远铭记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