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训练对9~10岁少儿体质发展的实验研究

2016-11-11魏力深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9期
关键词:功能性稳定性实验组

魏力深,魏 源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10500)

功能性训练对9~10岁少儿体质发展的实验研究

魏力深,魏 源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10500)

学生体质健康成为国民体质健康的重点。少儿这个特殊的群体在面对增强体质的问题上需要进行特殊的对待。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注重对学生的身体指数、肺活量、肌肉耐力、爆发力、柔韧性、敏捷性、速度和协调能力的测试。少儿在9~10岁这个年龄阶段,处于儿童至青少年的过渡期,各项身体素质得到快速增长,但身体仍处在各项素质的发展敏感期。在身体素质的敏感时期对少儿进行功能性训练,对少儿的身体素质增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为功能性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力量素质作为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石,在少儿生长发育时期容易出现力量素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主要是快速生长所致。力量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身体左右、上下以及主要关节运动过程中的肌肉不均衡。这个阶段的少儿极易出现身体姿态的形变和肌肉紧张,极易导致运动损伤。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来分析,力量素质不均衡,身体关节的活动度、灵活性以及稳定性都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动作模式也将会受到破坏。身体结构决定身体动作,身体动作决定身体功能。错误的动作模式将会导致动作输出功率减弱和动作的功能性下降,甚至会出现运动损伤。

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在大众健身、竞技体育、运动康复以及力量训练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竞技领域中功能性训练作为体能训练的辅助性训练,其中功能训练内的“预康复”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功能性动作训练、动作纠正训练和灵活稳定性训练为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能力和纠正运动中错误动作模式做出了巨大贡献。功能性训练在遵循人体生理解剖功能和人体运动科学的基础上,以运动链原理和竞技体育动作模式为内涵,采用“动作模式”操作实践作为监测评价训练的切入点,依据运动项目专项结构,能量代谢等特征,促进练习者机体康复及健康,提高及保持竞技水平的一种训练观念及方法体系,属运动康复及体能训练范畴。功能性训练在全面分析青少年身体运动系统功能性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均衡促进机体神经和骨骼肌肉等系统功能发挥,实现青少年身体素质科学、全面、安全、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功能性训练体系分为:功能动作系统、功能训练系统、动作纠正系统和激活与再生系统4个方面。整个功能性训练体系围绕着动作的高输出功率而打造,动作功能性越强,输出功率越高。通过功能动作筛查(FMS)对儿童7个基本功能动作进行测试评估,制定出适合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身体矫正训练、动作模式训练、功能性力量训练、核心脊柱训练以及能量代谢训练,促进少儿力量素质的均衡发展,提高少儿关节的活动度、稳定性和灵活性,以及增强少儿多平面、多环节和多关节参与的动作模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功能性训练对9~10岁少儿体质发展的实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以广州市天河区长湴小学4年级学生(9~10岁)为调查对象。从4个班级内每个年级各抽取5名学生,将20名学生(12男,8女)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6男,4女),另一组为实验组(6男4女)。调查对象排除了患有儿科慢性疾病或是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学生。调查对象身体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身体基本情况

实验对象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测试内容均由体育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示范以及解答问题。功能动作筛查测试在测试前1周进行动作的讲解与培训,并解答疑问。测试前的准备活动:动态性拉伸和慢跑,共10min。为了保证测试前后数据的有效性,都由课题组人员进行测试。每个测试动作均完成3次有效测试,取最好成绩。(测试成绩精确到0.1s或1cm)。所有学生完全按照正常的教学大纲进行学习。

2015年10月1日—2016年1月4日,每周2次,共8周。功能性训练方案由身体纠正训练、动作模式训练、功能力量训练、脊柱稳定训练组成。身体纠正训练和动作模式、脊柱稳定性训练为前4周训练训练的主要内容。功能力量训练、动作模式训练、脊柱稳定性训练为后5周训练内容。训练内容采用循环练习法,依次完成每个动作,组间休息3min。

1.2.2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对象的身高、体重等基本情况做描述性统计,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相关指标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取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概述

表2 两组学生实验前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对比

表3 两组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对比

表4 实验组功能训练前后功能筛查前后对比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体重、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等指标,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t>0.05,对照组与实验组不存在差异性。(表2)

2.2 试验后研究对象身体素质变化情况对比

经过为期8周的实验干预,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均发生了相应变化。统计显示相比较于仅仅参与常规体育课堂教学的学生,参与功能系统训练的男、女学生,在仰卧起坐、跳绳、立定跳远、50m跑以及坐位体前屈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P<0.05)。(表3)

2.2.1 试验后实验组功能筛选评分变化情况对比 经过8周的实验干预,实验组功能动作筛中的上踏步、深蹲、分腿蹲、体旋稳定性、脊柱稳定性、肩关节活动度、主动举腿评分取得明显进步(P<0.05)。(表4)

2.2.2 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跳绳与深蹲相关性较大,R值为0.73。50m跑与稳定性俯卧撑相关性较大,R值为0.782.50,50m跑与主动举腿相关性较大,R值为-0.611(表5)。

表5 相关性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身体素质均得到了提高,但实验组身体素质提高具有显著性。研究发现,系统的功能训练,对儿童的力量、身体关节灵活性、稳定性、灵敏性、爆发力、速度、柔韧性的提高均具有显著性。功能性训练较传统体育教学在培养儿童身体素质的全面性发展具有较强的优势,它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得到证实。在实验过程中儿童并未出现损伤,它的安全性得到证明。体育课中可以将系统的功能性训练进行动作筛选,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Santana J.C认为,功能性训练是一系列使身体与使用的动作模式相一致的训练活动。动作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动作质量决定运动表现,运动表现决定专项表现。在对儿童进行系统的训练时,动作模式训练应该放在各项训练的首位。在动作模式得到发展的情况下进行各项身体素质训练。身体素质结合动作模式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以及构建良好的动力链运动模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功能性训练系统将身体各项素质结合到动作技术中进行训练,将乏味枯燥的单一训练,结合到动作当中,提高了学习的乐趣和效率。

儿童、青少年曾是被认为不适宜参与力量训练,没有经过系统的评估而进行力量训练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功能动作筛选的7个基本动作从解剖学中的3个解剖面对儿童进行评估。Gary Cook提出了人体运动链理论,人体借助关节和肌肉使参与运动的环节(链条)按特定的动作顺序连接起来,“链条”通过对参与人体运动的肌肉与关节的关联和功能整合控制人体运动姿态及发力路径,认为运动损伤源于协调性差、肌肉紧张、运动链存在薄弱环节(弱链)及代偿性动作、动作不稳定与不对称;人体通过动量在各个链条间传递实现各环节功能的整合。上踏步的动作可以检测支撑腿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髋关节在封闭链中的伸展能力,以及人体两侧对称性。深蹲需要闭链中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弯曲能力,胸椎的伸展能力以及肩关节的外展能力。同时可以检测身体两侧的对称性。分腿蹲主要是检测支撑腿脚踝、膝盖、髋关节的稳定性以及髋关节闭链外展的能力。分腿蹲同样也要求后腿髋关节外展的能力以及踝关节的屈曲能力。在测试过程中运动员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深蹲所针对检测的软组织肌肉为:臀大肌、腓肠肌、腰、髋内收肌、小腿三头肌。当深蹲动作出现功能性障碍时,会导致走、跳以及跑动作功能性减弱和输出功率减弱。上踏步所针对的软组织肌肉为股四头肌、臀大肌。当上踏步出现功能性障碍时,也会导致跳跃、走和跑步动作功能性减弱。主动举腿所针对的软组织肌肉为髋屈肌、腘绳肌和小腿三头肌,当主动举腿出现功能动作障碍时,也会导致跳、走和跑步动作功能性减弱。在经过系统的评估后,我们可以对儿童出现功能性障碍的环节进行矫正训练。当儿童的身体动作在多方向、多环节、多平面内运动时能够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可以进行系统的动作模式训练、功能力量训练以及脊柱稳定性训练。构建机体力量、协调、平衡能力的一系列的全身性活动,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有效应对日常活动以及提高竞技能力的目的。

3 结 论

功能性训练体系的安全性、系统性在儿童身体训练中得到了证实。功能性训练可以作为提高儿童体质的训练方法。功能训练将发展动作作为首要任务,动作的发展促进儿童对多项运动技术的把握。实验的复杂性导致样本量少,对进一步的研究缺乏数据证明。同时也需要进行长期的实验,去寻找功能训练与身体素质间的发展规律。

[ 1 ]李德兵.浅谈少年儿童身体训练的有关问题[ J ].教育论坛,2012,(17):21.

[ 2 ]王安利,张新,汪黎明,李丹阳.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征及力量训练[ 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0):48-51.

[ 3 ]李丹阳,胡法信,胡鑫.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0):71-76.

[ 4 ]姜宏斌.功能性训练概念辨析与理论架构的研究述评[ J ].体育学刊,2015(22):25-130.

[ 5 ]廖婷,郑伟涛,李丹阳.核心稳定性、功能动作与青少午身体素质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37-43.

[ 6 ]李笋南,齐光涛,宋陆陆,等.功能训练体系分类研究[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75-80.

G804.49

A

1674-151X(2016)09-096-03

2016-08-05

魏力深,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功能性稳定性实验组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弱电网条件下V2G充电桩的并网稳定性分析与改进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