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晚年与大国主义的斗争研究

2016-11-10刘思茗

现代交际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斯大林列宁

刘思茗

[摘要]自1922年开始,列宁就对于不仅背离社会主义大义而且危害世界民主主义的大国主义进行指责,并提出了要与之进行斗争。列宁指出,斯大林的大国主义是危及社会主义事业前途的重大祸害。列宁晚年身体状况不佳,一直持续治疗。而这期间开始,列宁越发对斯大林不满以及不信任,甚至提议撤销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等等。直到列宁去世,由斯大林当时控制的苏联共产党都没能也不可能重视列宁对于反对斯大林大国主义的宝贵指示。

[关键词]列宁 斯大林 大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015-02

一、斯大林大国主义的始发

斯大林1879年出生于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他开始参加革命运动是在1898年左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在1903年后成立的,斯大林作为高加索布尔什维克领导干部坚持活动。1905年12月,斯大林首次在芬兰塔莫夫斯召开布尔什维克全国代表会议的时候与列宁相见。后来他脱离了高加索的系列活动,参加到党中央的工作中。1912年1月之后的“布拉格代表会议”,斯大林被补选成为了党的中央委员,同年4月来到首都彼得堡,开始担任《真理报》的编辑等党中央的工作。在此期间,斯大林在1912年12月来到了波兰的克拉科夫,即列宁当时流亡的地方。之后1913年年初,他在列宁的指导下完成了《民族问题和社会民主党》一文的写作。由此,斯大林得到了所谓的“民族问题专家”的这一称号。

斯大林认为:民族就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他不承认民族是存在于资本主义之前的。而斯大林的民族理论有着十分严重的缺陷,并且与列宁的民族观点相差甚远,可以说就是考茨基帝国主义定义的副本。列宁在这里指出:“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只是力图兼并农业区域,甚至还力图兼并工业发达区域……是根本要不得的。”斯大林无视了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对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压迫,他固执地认为推翻了封建农奴主的政策并确立自由就意味着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并为民族自由创造了实际条件。而在二月革命之后,斯大林在帝国主义和民族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混乱,暴露了被称为“民族问题专家”的他,在理论方面的局限性。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人民委员会议,在彼得堡成立了。但是由于民族问题与该民族内部的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搅在一起,或同从东方和西方打进来的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的缘故,出现了“布尔什维克想用强迫手段在柏林建立共产主义制度”等流言。这一期间,列宁一直担任领导,严格贯穿整个苏维埃政权的对外政策。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在阿富汗、波斯、土耳其和中国的邻国关系上,废除了沙皇俄国时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一切特权,真心实意地为建立独立、平等、友好的关系而努力奋斗。但是斯大林本身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倾向并未得到解决。

1919年的俄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指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当十分谨慎地处理。像大俄罗斯人这样的民族,更是需要十分慎重。因为这样的民族曾经引起过所有其他民族发自灵魂的切齿的痛恨。”列宁认为,正是因为“大俄罗斯民族”有过长期压迫各民族的历史,所以对于同大国沙文主义作斗争要引起十分的重视,同时也要特别慎重地对待这样的民族问题。然而到了1922年,列宁因病情无法重返莫斯科主持工作,继而由斯大林任领导人,从而开始了不可收拾的斯大林的大国主义。

二、列宁对斯大林大国主义的预警

自1922年5月起,列宁由于疾病,一直在哥尔克村治疗。在此期间列宁发觉,斯大林的大国主义已经发展到对社会主义和革命来说不能不管的境地了。列宁由此警觉,并展开了针对斯大林这种大国主义的斗争。

比列宁预计还要严重的是,当时斯大林凭借自己在中央领导机关占有的多数支持,排除了关于“自治化计划”的反对意见。列宁以最快的速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他在信里表示:“我们是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其他共和国相等,并且,我们将与他们的新同盟结合在一起。”斯大林虽然对列宁的态度有所抗拒,但是最后还是让了步。于是,列宁计划对斯大林的大国主义进行彻底根除。

可惜,天不遂人愿,列宁在病痛的持续折磨和加重下,终于在1923年8月卧床不起,没能实现这个彻底根除斯大林大国主义的计划。但列宁并没有放弃战斗,他在1922年10月,党的中央委员会讨论组成苏维埃联盟的问题时,假借自己时下的牙疼问题,写下了“备忘录”送给了当时的政治局:“我宣布同大国沙文主义决一死战。讨厌的那颗蛀牙一旦治好,我就要用我这满口的好牙吃掉它。”

1922年12月,列宁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斯大林以统一社会主义共和国为借口,打压苏联境内异民族并侵犯他们的权利的做法。在一份口述信件中,列宁表示,党中央委员会势必存在着分裂的危机,有可能在列宁死后发生。这是由于斯大林与托洛茨基之间的联系。并且表示出了对斯大林的深刻评价:“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利,我没有把握。”在1922年4月就担任总书记的斯大林,在任命8个月后就让列宁的担忧成为了事实。而之后的十天,列宁建议,要求代表大会解除斯大林的总书记这一职。他写道:“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来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职位上便是完全不可以容忍的。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另外选定一个人当总书记,这个人在各方面和斯大林一样,只是有一点要强过他,就是耐心,更忠顺,更和蔼,更关心同志,少任性等等。”1923年,列宁由于再次发病,没办法参加俄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而使得斯大林的大国主义不曾受到根本的打击。

如此,列宁的晚年不得不同斯大林的大国主义“决一死战”。

三、列宁晚年与斯大林的“决一死战”

由于发生了奥尔忠尼启则的暴力事件,列宁指出第一个应该负责的人就是斯大林,他认为斯大林的急躁和专制起了不好的影响和作用;第二,需要负责的则是奥尔忠尼启则,他没有尽到克制自己的义务,不应该借口发怒;第三,则是捷尔任斯基对这一实践的行为采取了轻率的态度,从而造成了无法挽回的过失。

而事实上,斯大林在格鲁吉亚问题上却给他们扣上了“社会民族主义”的帽子,甚至使用了暴力,却是因为格鲁吉亚共产党人基于民族独立的原则不赞成统一计划。富奇耶娃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列宁气愤地说,斯大林和奥尔忠尼启则公然在公开集会上使用了‘毫不姑息地揭发、根除民族主义的情绪这一措辞,对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绝大部分中央委员使用了‘倾向分子这一侮辱性的用语”。然而,即便受到了列宁如此严厉的批评,斯大林等大国主义者们,仍然一面口口声声称社会主义的“同志”,一面却为所欲为。

列宁在1922年12月31日傍晚,口授了最后一部分信件。列宁建议“应当保留和巩固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时,他主张在这时应该采取特别的警惕措施,忠诚地、策略地同借口在各个领域里面的业务与制度“统一”而造成的大量“真正的俄罗斯式的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列宁说道:“应当使斯大林和捷尔任斯基对这一真正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运动负政治上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列宁对待格鲁吉亚问题的态度上,一句也没有指责穆迪瓦尼尔等格鲁吉亚的共产党领导人,而是用了关心和让步的态度处理此事件,并指责斯大林和奥尔忠尼启则为首的“大俄罗斯式的”压迫方式。重要的是,列宁最后是站在同帝国主义规模斗争这个高度来看这个问题的,为了肩负起解放世界民族的重担,对斯大林的大国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在此之后,列宁亲自重新调查格鲁吉亚问题,排除斯大林等人的重重阻挠,并就斯大林辱骂克鲁布斯卡娅问题给斯大林下了最后通牒,要斯大林斟酌,是赔礼道歉还是断绝同列宁的关系。之后,他对格鲁吉亚党员们表示,关于奥尔忠尼启则的那些粗暴行径,对于斯大林的做法十分愤慨。列宁在重新调查取证之后,决定在即将举行的第十二次党的代表大会上,把以斯大林为代表的危险的大国主义消灭在萌芽状态。令人惋惜的是,列宁的病情急转直下,右半身逐渐瘫痪,丧失说话能力,虽然几度康复,却再也未能回到政治活动中来。

随后的日子里,列宁的宝贵的指导意见被以斯大林为首的各种党代表会议一次又一次地埋葬,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斯大林的各种诡辩完全颠倒了之前列宁对他的批判。

四、结语

列宁晚年时期虽然饱受病痛折磨与困扰,但是却仍然坚持活跃在党政工作的第一线,负起了党政工作的责任,这是令人钦佩的。虽然列宁在这一时期对斯大林也好,对当时的政党和国家也好,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可惜都没有被以斯大林为首的大国主义者们所重视并兑现,继而使得恶果开花,为斯大林以及苏联党的悲剧和之后的苏共解散乃至苏联解体埋下了罪恶的种子。所以说,斯大林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成为列宁的“忠诚继承者和卓越发展者”。

如果不是因为列宁在其晚年受病痛困扰失去了工作能力,或许苏维埃领导阶级出现的一些矛盾和分歧就会有不一样的发展轨迹。而斯大林等人的大国主义之根也不会迅速发展。可是这些事情的发展都是苏维埃成长发展所经历的必然路线和现实结果。理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地对待政治领导权利之间的事件、矛盾或者纷争都能起到经验借鉴的作用。为我们以后建设更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维护有积极促进意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列宁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

[2]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列宁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9.

[3]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列宁全集》第二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7.

[4]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8.

[5]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列宁全集》第三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9.

[6]胡林辉.列宁晚年对斯大林工作的六大批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06):34-35.

[7]王祖奇.列宁晚年对斯大林评价的再认识[J].求索,2008(11):224-227.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斯大林列宁
斗鹅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列宁的后代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拉美有多少“列宁”?
斯大林坠马
纪念列宁
《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通向权力之路)》等
影子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