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下应用型工程师职业发展规划研究
2016-11-10王学宏
王学宏
[摘要]本文的研究以面向“卓越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从职业发展规划的角度,对实施卓越计划的大学生“准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增强这个群体职业发展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校进行工程教育、顺利开展“卓越计划”,培养应用型工程师提供理论实践指导。指导大学生有效规划学业发展,科学制定职业目标,合理定位未来职业,从而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综合素养,为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和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卓越计划 应用型 工程师 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230-03
一、“卓越计划”项目的实施背景及相关概念厘清
(一)项目实施背景
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发展和振兴工程教育的一次重要探索,对国家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提高培养质量,推动教育发展改革,增强职业发展与就业能力,促进应用型工程教育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具有重要价值。2010年6月浙江某省属本科高校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能力素质培养的转变为理念,以应用型工程师作为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完成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和一线工程师的基本操练,提高在工程一线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并不在于其专业知识更丰富,也不仅在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而在于其综合素质更高。因此,要使所培养的大学生将来成为“卓越工程师”,就必须夯实综合素质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卓越”就是素质更高。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这也是高校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积极就业的重要内容。
当前,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持续增多,就业形势严峻,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727万人,2015年就业人数749万人,2016年将达到779万人,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更好地促进和实现就业,是高校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个体职业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阶段性表现,而成功就业不能仅仅局限于找到一份好工作,更在于这份工作能否为更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好积累。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是国家振兴高等教育的一次改革,可以有效增强毕业生就业和发展能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素养的高级工程人才,但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实现者个体就要突破各种障碍,需要做职业发展规划的引领,用目标和途径的力量达到突破障碍、开发潜能和实现自我职业发展价值。因此,在通往专业工程师这一卓越品牌的征途中,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可以:定位,准确分析自我,认清自我,把握形势;定向,选定职业发展方向和就业目标;定点,明确努力的途径和程序;定心,始终保持平和的良好心态;定志,树立坚忍不拔的意志,确保规划顺利执行。
(二)应用型工程师
严格意义的工程师是指具有工程师执业资质或具有工程师职称的人才,但“卓越计划”的工程师主要是泛指高等教育培养的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和经验,并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工程师职称潜能的后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科技人文知识,设计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实践技能和经验,还有要具备相关专业发展趋势,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工程素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三)职业发展规划
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一个人主动地对自己的未来作计划的过程或结果。按照麦克弗兰德的说法:是一个人依据心中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的工作选择,包括其相关的教育或培训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本文所指的职业发展规划亦指职业生涯规划,简称“职业规划”,主要针对培养应用型工程师整个学习教育以及成长发展的职业历程。职业发展规划(生涯规划)理论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最早应用在企业管理领域,随后扩展到学校教育领域。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彩虹图”),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以及社会学习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等都是重要的生涯规划理论。其中,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尤其适用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是最经典生涯规划理论之一。卓越人生始于规划,生涯规划专家Michelozzi(1998)指出:职业规划有突破障碍、开发潜能和自我实现等三个积极目的。生涯规划可以促进个人发展,有效经营人生和打造个人品牌。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工程师的重要阵地,应顺应社会新需求,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规划,自我发展和成才,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发展规划理论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职业生涯指导、职业发展研究已经日趋完善。1908年,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帕森斯出版了《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系统介绍明智生涯选择的三个步骤,即特质因素理论,这是用于职业选择和职业指导的最经典的理论之一。职业选择和指导概念提出以后,迅速广泛发展。美国、欧洲等国家陆续通过立法,制定了相关“职业发展纲要”等,学生很早就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起步较早,大部分中学时代起就开始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在中国,职业发展规划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个新名词,高校长期以来不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更多的只是关注就业、就业率等,较多注重结果,思想上没有意识到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大背景下,市场发展和就业形势的逐年严峻,社会和高校也逐渐意识到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教育部办公厅[2007]7号文件,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精神,提倡从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相关课程,纳入公共课教育培养课程,贯穿大学全过程,逐步设为必修课,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平台。
职业规划(Career Plainning)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后,高校关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的文章已经很多,但是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已发表的论文方面,通过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2000—2014年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关键词检索有100多篇,核心期刊只有10多篇。特别是2002年之后,数量不断增长,主题的研究视域逐渐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引起广泛关注。尽管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学术论文较多,但是大部分研究的视角相对较为单一,如从教育学角度,朱福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王政忠等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从心理学角度,如刘晓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分析》;从实践对策角度,如李华平的《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困境与出路》、张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等,还有从考察调研的角度,如张庆强的《从当前就业形势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尤其注意的是,当前多数研究只是从教育学角度或者就业指导角度对职业发展规划的不同方面进行探讨,关于职业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理论体系构建尚待优化;研究方法与思路尚需拓展,缺乏实证研究和国外比较以及定量研究,更多的是文献分析和移植法。
“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是调整培养结构,提高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改革,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振兴工程教育的一次重大探索,注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提高学生在工程一线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201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自该计划启动以来,关于卓越计划的研究方兴未艾,大部分都是从卓越计划的本身探讨教育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合作、和德国等高等工程教育的比较研究以及各专业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如曾永卫等《“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析》;白艳茹等《卓越计划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段蓉等《“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践探索》;张慧平等《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索与实践》;孔捷《从平等到卓越——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评析》等。
三、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职业发展相关问题与成因
(一)学生系统:自我认知模糊、自我定位不准
自我发展评估是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客观地、全面地进行评估无疑是进行科学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它对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确立、生涯策略以及自我评价等环节实施意义重大。在自我评估环节,要清楚自身兴趣爱好、技能专长,充分、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和基本素质、特长学识、技能等。不少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一些高中毕业生按照家长意愿填报志愿进行选择学校,再加上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导致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明确职业发展规划,工作求职时,求职岗位和所学专业造成错位,专业不能得到有效发展等。
(二)学校系统: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健全
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虽然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但并没有广泛普及。高校对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还没有凸显出来,发展规划的知识和理念不能进行有效普及,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合作不足,沟通渠道有待拓宽,师资队伍以及课程设置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等。
(三)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
政府保障和社会支持有待进一步增强。第一,缺乏积极有效、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第二,家校互通有待进一步增强,家长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都会影响到该系统的有效发展。
四、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职业发展实施内容
(一)个人系统:运用科学职业发展理论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
学生在熟悉职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法,结合实际情况,在自我探索层面,从理论上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MBTI性格理论、橱窗分析法、360度评估法、职业能力分析法等,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目标,系统分析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系统探索达成应用型工程师的微观、宏观环境,职业环境(行业、岗位、工作),以及职业信息的搜集评估;运用生涯决策SWOT分析法,提升决策技能;制定生涯设计规划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和再调整,分步实施以期达成卓越工程师的愿景目标。
(二)学校系统
1.构建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课程体系
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在此过程中,课堂教学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阵地和主渠道。国内高校基本上都已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还处于初始阶段,一直以来,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由于各种原因,受长期教育思维定势的影响,出现功利化的偏差,认为职业发展就是就业,就是为了四年后的学生就业率,所以抓职业发展主要面向大四毕业生进行,辅导内容大多是在介绍就业形势和政策法规,缺乏对学生择业观和职业观的引导,以及就业心理发展和就业心态的调适,对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的辅导更是不够,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少学生因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而在就业发展过程中受挫和打击。因此,作为高校主管部门,可以结合行业企业背景、社会实践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进行资源整合,构建一体化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和创新实践做好理论和实践基础。
2.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计划
学校在培养应用型工程师这一主要目标的引领下,充分重视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目标、价值理念、办学特色,结合学生特点和潜能,制定科学的专业培养计划,切实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高校要加强学生个性化指导,鼓励按个性发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另外,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改革课程结构,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鼓励大学教师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拓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
3.切实注重师资力量培养发展
由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岗位缺乏严格准入标准,很多学校配备的老师都是非专业的,主要是缺乏专业培训和有效辅导,很多一线指导老师没有经历过社会磨练,没有企业实习背景,缺乏职业指导的实战经验,等等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职业发展指导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专业化的师资人才队伍培养关系到学生的职业发展质量和准工程师未来成长发展的潜能,因此,只有走专业化的道路,才能不断有效地提升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培养专业化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任重道远。
4.建设职业发展咨询测评
面向要培养的准应用工程师,职业测评尤为重要,它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验其兴趣爱好、心理发展、职业价值以及人格特质。通过测试,进行有效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可以有效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高校专业职业咨询机构和人员相对稀缺,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学校大力发展。
(三)社会发展系统:借力联动,实现资源优化最大配置
构建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职业发展规划模式,要充分挖掘各类有效资源,学校职能部门、职业咨询机构以及行业企业实践单位等部门都要调动起来,借力联动,共同参与,针对同一个目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发展、职业辅导、就业能力提升、兴趣个性培养、国际交流与实践等;家庭通过自身资源和价值观影响大学生的决策和目标制定;第三方职业生涯咨询结构负责师资培训和个体咨询。企业行业提供相关实践实习锻炼机会,进行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积极锻炼学生的动手意识,增强综合能力和素质。
五、结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职业发展规划,要统筹规划,要有目标的针对性、方向的引领性、理论的系统性;要优化资源,借力联动,从而实现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能力素质培养的转变,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完成工程基础教育和一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在工程一线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美国)塞缪尔·奥西普(著),顾雪英(译).生涯发展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金海燕.大学生人生规划和择业指导[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115066.html.
[5]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1年第七次学习会)学习资料,2011年12月.
[6]李名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7]朱福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7):3.
[8]刘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09(07):112.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