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候课”“踩点”“压堂”
2016-11-10温庆辉
温庆辉
摘要:“候课”“踩点”“压堂”的现象反映在高校教师的教风中,影响到的是学生的听课情绪和听课效率。本文就“候课”“踩点”“压堂”的利弊予以分析,目的是警醒教师对这些方面的认识,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进一步端正自己的教风,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候课 踩点 压堂 教师教风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21-01
“候课”之意是指教师在上每节课之前,提前几分钟到所要上课的教室门口等待上课时间的到来,上课铃声响起就能准时走向讲台;“踩点”之意是指教师将走向上课教师的时间拿捏到上课铃响,踩着上课的铃声走向教师的讲台;“压堂”是指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教师还没有结束讲课之意,仍在滔滔不绝地讲述,尽管学生们都已经坐不住凳子了,课教师似无察觉,执意要将自己的讲述进行到底。
身为教师,根据笔者的体会:“候课”是老师的良好教风,表现出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尊重,能够引发学生的亲近感和敬重感,调动学生认真上好这位老师所讲授的每一堂课的积极性;“踩点”的做法尽显弊端,匆忙急促情态下进入教室和进入授课之中,会对教师和学生同时造成课堂初始的紧张感,也可能带给教师因课前准备不足的麻烦;而“压堂”则带给学生听课的疲惫感,教学效果不佳,还会影响到后续学生听这位老师讲课的焦虑感。再具体地分析教师“候课”“踩点”“压堂”现象,笔者的认识和体会是:
一、“候课”当肯定和提倡
“候课”对学生来讲,首先会感到教师的职业操守是可敬的,教师很重视给学生授课。教师的“候课”会让学生感受到上好这堂课的思想上的暗示和鼓舞,以饱满的精神集中的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也就是说,教师对待一堂课的认真和热情会传递给学生,学生同样会产生要认真积极地上好这堂课的感情。这样的心理效应符合心理学所阐述的情绪和行为会受到环境中的榜样人物的“感染”的道理。“候课”老师虽然只不过是提前了几分钟到教师门前等待上课,但就是这样一个似乎很不起眼的小节就给学生释放了一种信号,老师是敬业的,是对学生上好这堂课很负责任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视程度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要认真对待这堂课,甚至会影响学生也“候课”,逐渐地形成“候课”习惯。
“候课”对教师来讲,更能体现“有备而来”和“有条不紊”,有了较为充足的课前等待,可以对这节课的备课“过下电影”,检查下教具是否准备齐备,和同学做下交流,回答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观察学生准备上课的情绪,学生中有无异常的表现,控制学生课间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让教师不必因为时间紧迫、匆匆忙忙地进入课堂而产生进入授课过程的忙乱感,带给学生稳重、彬彬有礼的良好印象。
因而,教师的“候课”理当肯定和提倡,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双赢的效果,有益于稳定师生的授课和听课的情绪,和谐师生的教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踩点”“压堂”当否定和规避
其一,“踩点”存在弊端。来之匆匆,教师忙乱的紧张感会带给学生,教与学双方的情绪均不能很快集中起来,影响授课伊始的教学质量。同时,“踩点”的老师虽然能够立马开始授课,但由于学生也是急匆匆地从玩闹中进入课堂学习的,情绪的调整需要有一个暂短的时间,影响这个时间的听课效果。正如有些时候,上课伊始老师向学生提问时,被提问的学生站起来后会张口结舌,不知道老师提出了怎样的问题。还有时,有些“踩点”的老师由于来得匆忙,往往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不是忘带教具,就是忘记带仪器或者U盘,课前准备不充分,课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学生对老师“踩点”上课普遍会持反面看法,如有的同学这样说:“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要遵守时间,不许我们迟到,迟到了还要惩罚,但老师自己却违反这一纪律……”学生这些反应,都不是空穴来风,实实在在的是他们不愿意看到在任课老师的身上出现这些问题,学生希望老师给自己做出榜样。
其二,“压堂”存在弊端。“压堂”常常很集中地出现在某些老师的身上,学生们往往都很打怵上这些老师的课,因为学生打心眼儿里不喜欢被老师“压堂”。不可否认,有时候教师的“压堂”似乎是有情可原,因为课程没有按时结束下来,要通过这样的形式把课讲完。但是,出现“压堂”的问题确实是教师的责任,甚至于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教师教学“失误”。从教育心理学讲,只要下课铃声一响,学生就会形成下课了的条件反射,会立马走神,处于不得已的必须听课的状态,即使在这个时段中老师的讲课再精彩,学生的听课情绪也热烈不起来。
因而,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踩点”“压堂”的做法当否定和规避。
参考文献:
[1]柏纪荣.有效教学,从候课开始——关于数学课前两分钟候课活动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9,09:21.
[2]孙河川.我国教育效能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 35(05):39-43.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