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广告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11-10王宇周惠玲刘忠超刘丽杨格格

现代交际 2016年18期
关键词:公益广告文化差异翻译

王宇 周惠玲 刘忠超 刘丽 杨格格

[摘要]公益广告有别于常见的商业广告, 它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特殊广告。公益广告的目的包括倡导某种社会事业或社会风尚,促进社会进步,或引起公众对某些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公益广告语的英译存在许多问题,如语法不规范、用词不当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对策,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文化差异对公益广告的影响。

[关键词]公益广告 文化差异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097-02

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亦称公共服务广告或公德广告,它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公众切身利益服务的特殊广告,具有社会效益性。它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人们关注社会性问题,以合乎社会公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和社会风尚。

随着世界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公益广告已成为传播信息、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国际形象、赢得世界尊重的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公益广告的翻译越来越重要。而现在英译出来的公益广告语因为文化差异或翻译错误,有些语言平淡或用词不当,难以吸引人的眼球,而且远远表达不出公益广告的内涵及思想,从而达不到公益广告的目的。本文立在研究社会广泛宣传的公益广告及其英译语,根据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翻译现状,分析影响公益广告语翻译的文化差异因素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公益广告的传播发展及翻译研究出一份力。

一、公益广告语英译常见的问题

(一)中式英语错误

中式英语翻译是指将中文逐字逐词翻译成英语,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甚至带有拼音翻译,让外国人看起来很别扭。例如:之前在南京某路一处墙壁上的公益广告“圆我梦想”被翻译成了“round my dream”,而“荡起梦想”的翻译竟然直接使用汉语拼音,翻译成“dangqi dream”。这种哭笑不得的神翻译不仅有损城市的形象,若让懂汉语的外国友人看到,恐怕也会笑掉大牙。而类似的不伦不类的翻译还有很多,如“小心地滑”被译成“slip carefully”,再比如中国人几乎人人从小都知道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被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甚至将“黄色书籍”译成“yellow book”等等。

(二)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是公益广告语翻译中最为常见的低级错误,这么明显的错误只要细心便可避免,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低级错误却随处可见。例如:某公司发布的“用爱照亮希望”公益广告牌上的一句标语“我们在一起”的译句有明显的拼写错误,将英文词的“together”拼写成“togther”,少了一个字母“e”。再如“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翻译成“The 2nmmer Youth Olympic Game”,这句翻译,将表述“第二届”的“2nd”和表述“夏季”的“summer”两个单词拼在了一起,生造了“2nmmer”这样一个单词,让人哭笑不得。

(三)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大多是因为译者能力不足而造成译文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现象,有些甚至不知所云。主要有词性误用、冠词遗漏、名词单复数不分、词义混淆等问题。例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被译成“yes to life, no to drugs”,这种译法明显不符合表达习惯。

(四)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在公益广告语翻译中也很常见,它主要在于所运用的语言词汇不准确或者不符合场景,这种错误不仅会给外国人带来理解上的错误,甚至会引起他们的误解。比如:“关爱老年人”有人将其译成“care about old people”,但是“old”给人的感觉是老态龙钟、没用的、死脑筋、观念旧的人,所以西方的老年人很忌讳被别人叫做“old”,他们希望被别人称为“senior citizen”,“senior”不仅可以人指年龄大,也可以指在社会地位、知识层面等处于一个较高的地位。再比如一个献血的公益广告“无偿献血,时常献血,献血事关紧要”,有人译成“Give freely, give often.Blood donation works”,但是“work”一般表示起作用、奏效,不如“matter”贴切。

二、中外文化差异对公益广告语翻译的影响

众所周知,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载体,公益广告标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深深地烙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记,并直接影响且反映出中国的民族精神。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中外人民在语言的表达上会有所不同,而且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会有所不同,这种文化差异就会在公益广告领域对广告标语的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影响广告的语言

从形式上看,汉字几千年来,从讲究横平竖直,演变成如今规规矩矩的方块字。无论笔画、结构有怎样的差别,都可容纳在田字格里。而且中国人自古代以来无论是写诗还是写文章都习惯讲求对仗押韵,读来朗朗上口,现在的公益广告中就有许多对偶甚至排比的标语。而在英语中,都是通过二十六个字母的不同组合来表达。以至于单词长短不一,难以在同样长度下同时达到押韵、对仗的要求。如一则献血的公益广告标语“献血的你,灵魂如虹;你献的血,生命涌动”,平仄押韵,对仗工整,且富含诗意,充分传达了献血的光荣。若要翻译成英语,则很难保证词数上前后一致和语法结构的工整。甚至从语意上来讲,“灵魂如虹”都很难翻译出诗的韵味,也译不出中国公益广告的内涵。另一个影响广告语言的就是不同文化中的特定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沉淀后给当代人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财富。如《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也有一些广为人知的谚语。如“吃不了兜着走”,本意为惹出了事或造成了不良后果必须承受,而又承受不起。随着“光盘行动”的深入,把谚语中“兜着走”加上双引号后传达的则是“吃不完就打包带走”。在谚语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这句话既有内涵又有创意,大众也喜闻乐见。但是,英译成“find oneself in seious trouble”或者“get more than one bargined for”所表达出的意思都无法将源语详尽说明。

(二)文化差异影响广告的创意

中西方由于长久以来追求的价值取向、信仰模式、审美趣味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其文化价值观也大相径庭,导致公益广告在信息传播功能和呼唤功能方面的宣传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华民族独有的含蓄沉稳的思维模式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的价值取向,在公益广告的翻译中用词略显委婉拘谨,语言平淡。如“water is the life wellhead(水是生命之源)”。而西方的表达方式性情奔放,语言直接,所以西方人制作广告常采用夸张的修饰方法,大量的幽默和讽刺更为常见。同时,新颖大胆的创意及丰富的表现形式使简洁明了的广告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共鸣,也从而达到了应有的宣传效果。如“give your garbage another life(呼吁社会群众垃圾循环回收利用)”。美国崇尚个人主义,注重个人价值的追求,并且赋予了浓厚的人文情感色彩,因为它不仅是“Make room for more”的环保思想,更是对都市人应获得的心灵放松,就像暗喻着让我们的生活空间更广阔,思想空间更自由一样。另外,在这里美式幽默也是很常见的,这样独特轻松诙谐的氛围容易与观众达成共鸣,从而也达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美国广告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简单幽默。例如“we lead, others copy”(我们领先,他人效仿)巧妙地借用了“copy”和“lead”两个动词,张扬了个性并深深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公益广告标语英译的策略方法

如翻译功能论中的讲述:只要一种译本成功地达到了原广告预先设定的目的,使其具有同样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也就实现了广告本身的各种功能,我们就认为它的翻译是成功的,而公益广告语翻译也不例外。只有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才能使翻译后的公益广告具有原广告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实现公益广告在社会生活服务中的价值。

(一)多使用简单句

中国公益广告标语大多都简洁精炼,读来朗朗上口,让人耳目一新,过耳不忘。在使用简单句翻译时,译者也能更容易避免一些低级的语法翻译错误。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可以翻译为“Cherish your life and stay away from drugs”,比较简单的词汇和简单的祈使句,这样的翻译也能为大众所接受、理解。此外,省略句也被广泛使用,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译为“one world, one dream”。

(二)注意词汇选择

和一般的商业广告不同,公益广告要在各个地方进行展示和宣传,从而达到劝导和警示大众的目的。因此,翻译过后的公益广告语也应当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这就要求在翻译公益广告语时要注意词汇的使用,在尽量使用简单词汇的同时,还要避免使用外国文化习俗中比较忌讳的词。比如“精神文明”不宜译为“spiritual civilization”,可译为“cultural and ethnical progress”。

(三)注意审美翻译

公益广告语的目的是向大众传播公益观念、理论,倡导公益行为。译者在注重目的的同时也需要从美学视角对公益广告语进行翻译,人们都有一定的审美观,具有美学视角的翻译更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在美学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增加译文的说服力;也可以将其翻译成诙谐逗乐的语言,便于大众的理解和记忆。使用修辞手法可以让译文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如一则让我们关爱地球的广告“拨开绿色的外壳”译为“Push green shell”,并配合一张被拨开外壳的地球的图片,既让我们产生一些想象,又能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四)尊重文化差异

中西双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民族情感心理以及认知方面的差异导致许多词语在中西方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因此汉语和英语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文化差异,而翻译则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最大程度上转化文化的差异。因此,在翻译公益广告语时不能只追求字面上的等值,还必须从汉语和英语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根本出发,在两种不同语言的思想角度进行翻译。

四、结束语

公益广告标语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个媒体社交网络以及城市的街道广告牌上都会有公益广告的影子。它的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展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文明,承载着我们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以及优良传统。因此,当我们的公益广告向其他国家展现时,公益广告标语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翻译学者,不仅要深入研究翻译理论,更要对中外文化有透彻的理解与掌握,此外,通过对公益广告语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两种不同的语言,从而妥善得体地翻译公益广告,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和中国文明形象的良好传播作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希.公益广告标语英译中的两个问题[J].修辞学习,2005(02).

[2]蔡建平.文化差异与含义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1997(04).

[3]金海兵.试探公益广告标语及其翻译[J].孝感学院学报,2005(05).

[4]刘晓芳.目的论视角下《中国日报》公益广告英译的探析[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03).

[5]冯国华,吴群.论翻译的原则[J].中国翻译,2001(06).

[6]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7]蒋磊.英汉文化差异与广告的语用翻译[J].中国翻译,2002(03).

[8]郭遂红.中英公益广告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

[9]胡联伟,周长利.从语用翻译视角探公益广告标语的汉英翻译[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10]牛淑珍,胡平.当下中文公益广告语英译乱象及解决方法[J].语文学刊,2016.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公益广告文化差异翻译
我们爱劳动(公益广告)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