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装备研究
2016-11-10高秀芹
高秀芹
摘要:介绍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和装备水平,与水稻传统人工生产进行对比,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展望未来水稻生产发展方向,为促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和装备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技术;装备;研究
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识码:Adoi:10.14031/j.cnki.njwx.2016.10.012
1 当前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内容
(1)工厂化育秧技术。工厂化育秧是一项现代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生产的前提条件。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技术是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基础,播种采用机械化,采用集中培育的一种大规模育秧方式,可降低单位成本20%以上,秧苗成活率可达90%以上。
(2)机械化插秧技术。机械化插秧技术是指以插秧机代替手工的一种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与方式。技术要点是:手扶式插秧机作业分4行或6行,效率为2~4亩/h;乘坐式高速插秧机作业分6行、8行和12行,效率为4~8亩/h。插秧质量要求为: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作业覆盖面达98% 以上。
(3)机械化耕整地技术。利用水田耕整地机械及选配合理的作业机具,按照一定的规范完成水田干、水两项耕整地作业,必须满足插秧或抛秧等后续作业条件,其主要作业项目为耕、耙、平三项作业。水田梨耕的工作流程是:先由铧式犁耕翻地或旋耕机旱旋,灌水泡田,再由水田耙耙田,最后是耢平。水田复式型耕作机械的工作流程是:先灌水浸泡,再旋耕、灭茬、起浆平整同时进行。技术要点是:机械化整地后达到田面平整、整洁,平整后应沉淀1~3天后再进行机械插秧。
(4)机械化深施肥技术。机械化深施肥技术是在机械插秧的同时,将化肥定量埋在深4~5 cm、距离苗带5~6 cm的水田泥土中。其好处是:土壤中肥料能缓慢溶解,肥效持续时间长,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期的要求,有效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同时,与传统施肥方法相比,施肥量可减少30%,并只在插秧时一次集中使用。
(5)机械化植保技术。化学防治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主要手段。一般采用手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喷射式机动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在田间进行实际操作时,喷雾作业时要保持人体处于上风向喷药,隔行喷雾,严禁逆风喷洒农药,在风速大于5 m/s和风向多变不稳时不宜进行喷雾作业。应根据风力确定有效喷幅和行走方向,行走方向与风向垂直,最小夹角不小于 45°。
(6)机械化收获技术。水稻机械收获一般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水稻的收割、脱粒、茎秆分离、谷物清选等作业。技术要求是:在 90% 以上水稻谷粒变为金黄色时进行收获,收获时限应为6~10天;收获时应收割干净、不漏割、总损失率小于2.5%、破碎率小于1%;割茬高度应符合当地农艺要求。联合收割机的机型选择应根据田块大小、机耕道的通过性及稻田的防陷性等自主选配机型。
(7)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要实现机械化秸秆还田,必须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作业。我们常用的自走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一般都带有秸秆切碎装置,有切碎和不切碎两种状态可供选择。秸秆还田时应选择秸秆切碎状态,联合收割机收获作业时一般留茬 15 cm 左右。
2 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
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对于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的原则
(1)推进技术装备创新。农机科研院所、农机企业和农机推广部门要重点研发基质育秧技术、水田高效植保机械、杂交稻、超级稻机械化育插和收获的技术与装备等。着力形成类型稻区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着力提高水稻栽插、收获机械的产品质量和性价比。
(2)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将农村机耕道路、农机场库棚、中小型农村机电提排灌设施纳入相关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积极推进水稻种植区的农田整治,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创造条件。
(3)扩大示范推广区域。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对口帮扶、结对发展、扶持“两户”(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等多种形式,示范带动广大农民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有条件的地区要巩固推广成效,实行整村、整乡、整县推进。
(4)提升机手技能水平。整合农机教育培训资源,面向广大农机手开展多层级、多形式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指导到户,培训到人,服务到田,造就一批既懂农艺技术、又懂机械操作的农机作业能手。
(5)培育农机作业市场。大力培育发展水稻机插秧合作社、机收作业公司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不断提高水稻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
4 水稻全程机械化装备的研究发展方向
当前,应以地区分类,制定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针对技术规范研究机械装备,机械装备要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确保其能有效满足这一地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要。未来,还要在精细、实用、高效上做文章,才能不断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装备水平的提高,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