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顺
2016-11-10杰罗姆·桑斯,王思顺
王思顺
王思顺《启示》 装置 2016年
王思顺推介词
500多块石头肖像的启示
RECOMMENDATION ON WANG SISHUN' S WORKS
INSIGHTS FROM OVER 500 STONE PORTRAIT SCULPTURES
推介人:吴小霜 RECOMMENDER: WU XIAOSHUANG
王思顺《启示》 装置 2016年作品说明:在全世界收集像人物肖像的石头。
在长征空间最新的展览《启示》中,参观者将会见到艺术家王思顺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石头肖像”。艺术家缘何要开始收集这些具有人类特征的石头?它们又和“启示”之间有着怎样微妙的关联?
收藏中也有一些大石头,一件就几十吨,虽然此次没展,但以后会出现。这些大小、形态、颜色、纹理各异的石头来自俄罗斯、法国、意大利、中国等不同国家和地区。它们都带有人类的特征,仿佛是来自各种世界和地域、族类和身份、历史和未来的生命,也具有着种种内在价值,诸如神圣、高尚、丑陋、邪恶等等,从而汇集成互相冲突和交汇的世界。
搜集这些石头,王思顺用了大约半年时间,这还要追溯到他在去年秋天实现的艺术项目。2015年8月10日,王思顺携带“真理”之火向西远征。从北京出发,独自一人驾车经过满洲里、莫斯科,横跨西伯利亚和欧洲,经历17000公里,最后到达法国巴黎。这次旅程最终以展览《真理》呈现,而旅途中艺术家自发搜集的石头,则为今日的展览《启示》埋下伏笔。
最开始,他只是有感于各地石块的纹路质地有所不同、十分有趣而开始进行下意识的搜集,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石块数量的积累,便开始有意找寻“具有人类特征”的石头。
展览海报上巨大的山体从侧面看好似人脸,这让我很好奇,问及王思顺石头收藏中最大和最小的个体分别是什么?最大的石头,是否就是海报上的山峦呢?“最大的来自火星!人们观测到的火星上的一个‘人脸’,‘火星人’已被3D建模并打印成雕塑,而最小的……”,王思顺随即从兜里拿出一块他不久前捡到的、只有指甲盖大小的棕色小石,“目前是这块。”小石上依稀可见两只人的眼睛。
这个与石头有关的项目,涉及范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估,而同艺术家之前很多项目相同,它也是一个不断进行中的,随着时间流逝而生长、积累的项目。
搜集这么多石头,我很好奇王思顺选择石头的依据。“我选择的是肖像,而不是头或者脸,因为肖像是具有人格特征和内在价值的。”他强调,“我收集的石头中,不要求一定很像肖像,太像了有时就假了,有些石头完全不像,只是形态,颜色,花纹很特别,具有某个族类和具有某种文化暗示,和一种生命的信息。另外一进展厅门口有一块石头也并不像肖像,但它有一块突出的黑色,很像人的胎记。传说如果有这种胎记,前世是恶人。”
石头与人之间,在这里产生了非常有趣的联系。类似的指应并没有和任何国家地区产生直接的对应关系,却让我们看到了石头本身所呼应的鲜活世界和充满想象力的暗示。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每一地区的石头又确确实实和那里的人文环境发生着联系。“开车去欧洲,沿途会看到各种不同的人种和名族以及群落关系,不同种类的石头也会有各种族类的感觉。”“比如有一种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石头,通常被他们制成钥匙扣,生长在高寒地区,质地特别坚硬、纹路十分灿烂,不由让我想起当地少数民族金龟子一样的装束和铿锵的民族性格。”
将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汇聚在一起,是否想要表现现今世界的纷繁?是希望它们可以产生对话还是交流?按照王思顺的话说,它们汇集在一起,可能产生对话和交流,也可能是矛盾和冲突,这就是我们的世界。
正如王思顺把展览命名为“启示”一样。“神借由创造、历史、人的良知,向人类揭示神自己。”在对“启示”的不同解释中,王思顺选择这一种。他说他很欣赏“宗教”性的精神力量。同时,这种解释还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宿命感。我们似乎无法说,这些石头本身就是神所给我们的启示,但“石头肖像”和“启示”之间却又有着“既模糊又准确”的关系。
王思顺在《不确定资本》(2009—持续)、《果实》(2014—持续)、《深渊》(2014—持续)、《真理》(2014—持续)等以往作品中,经常利用自然性规律和社会化机制形成作品,使作品一开始便贯穿着巨大的时间性并在时间中不停延续和演进,同时导向强烈的想象空间和不可测的未来。而这个作品和之前的作品一样,也会以一种“持续”的方式进行。
其实,在收集带有人类特征的石头之前,王思顺还进行了另一项艺术创作:驾车去欧洲途中,将沿路随手捡到的石头雕刻成小作品再扔回自然之中。“当未来这些小雕塑被发掘和发现,此刻即文明。”虽然王思顺并不认为这个艺术行为和此次展览的石头肖像有什么直接联系,但艺术家对于时间和人类的关注维度之深,在此处却达到了惊人的一致。
王思顺的创作什么时候开始对人的议题感兴趣呢?他是这样解释的:“从有人类开始,就有了对人的关注。”基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艺术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对根本的人的困惑和关怀,为何如此真诚与自然了。
王思顺《欲望又n分之一》 装置、行为、录像 6cm×8cm×2cm 2012年
作品说明:随意将一饮料瓶盖扔在展厅地上,在瓶盖外画个圈,捡起瓶盖,再扔,直到扔进那个圈,作品完成。
王思顺《和神统一,并分享他的纯洁和不朽》 黄金、漆
4.786cm×2.958cm×1.828cm 2013年
作品说明:将黄金立方体的长和宽,宽和高的比例均打制为黄金分割比例。表面烤蓝漆。
《不确定资本》 装置(硬币) 2009年
作品说明:定量钱币熔化并铸造成钢锭。卖掉,用卖来的钱全部兑成硬币再熔铸成钢锭。再卖掉,再熔铸……循环不止……
王思顺《深渊》 铅 240cm×170×110cm 2014年
作品说明:将一块铅穿透挂在墙上,它承受不了自己的重量,某个时间撕裂自己从墙上坠落。
写于2016年
王思顺《真理》 装置、照片、影像 2014年
作品说明:“从一个火灾中取得了一个火种,请专人看护使它永不熄灭,千百年后仍将在世界上永远燃烧。”
这枚来自火灾的火种具有所有灾难的野蛮、邪恶、侵略性和毁灭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它微弱如同用野心和贪婪饲养的幽灵,但在适当的时机和条件下,它可以像世界上任何生命一样,迅速生长、蔓延,引向未知结局。
绝对真理与普世价值是两个彼此盗取互为借口的概念,就像这团名为真理的火一样,它存在的意义是凌驾同时潜伏于普世价值其上和其中的,它可能是一种堕落,失真的真理。
王思顺访谈
AN INTERVIEW WITH WANG SISHUN
访谈人:杰罗姆·桑斯、王思顺 访谈时间:2013.11
INTERVIEWER AND INTERVIEWEE: JEROME SAND, WANG SISHUN DATE: NOV.2013
杰罗姆·桑斯(以下简称“杰”):你的第一件作品是什么?
王思顺(以下简称“王”):照片,2008年去纽约飞机经过北冰洋时,我随手拿相机拍了洋面景象,当时是晚上什么也看不见,最后我还是把它洗出来命名为“海拔33000英尺,温度零下81华氏度”,这是当时机舱屏幕显示的舱外环境条件。
杰:梦,记忆和欲望似乎是你作品的中心,为什么?
王:它们不是中心而只是我作品的一个方向。
杰:你的作品与人体的关系是什么?
王:我的作品中没有人体,只有人。
人在我的作品中只是作为一种尺度和象征。具体来讲比较集中体现在个展“错误的身体”中。我做了一人体石雕,将头敲掉搁手上。作品源于我的一个梦,梦见在黑暗中走路,脚被绊了一下,俯身捡起,一看,是自己的头。人作为个体在黑暗的茫茫宇宙中是没有起点也不知所终的孤单的一条线,但如果将它折回并首尾相接,那一瞬间能看见自己的镜像,超越破碎的自己达到完整的错误的正确世界。该展览中同样来源于我的梦境的另外一作品是用纸折的一只皱皱的红色小高跟鞋,它显得有点情色和惊悚,像一个故事的道具并和该梦境相关,鞋子上写着梦境情节:梦见小学时上课,同桌迟到好半天,问她为什么迟到,她说∶“昨晚,你把我剁成很多小块块,早上,我花了很多时间才把自己拼起来。”这两个作品中我感兴趣的不是人体和梦境本身,而是它们处于一种意识如同被诱惑之后体现出的分别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的悖论结构。
而黄金用牙咬出人的造型则利用材料和表现方式展现出隐忍的宗教色彩和人的温度与痕迹,以及超越人本身达到灵魂的双向挣扎和抗拒。
该展览中画廊二楼小展厅里窗户对面的墙上有一幅窗外的景象照片,照片中景象远处有一个人,展览期间任何时候,回头远望窗外实景,那人一直在那里。芝诺悖论揭示了“二分法”的谬误:时间是不可切分不断延续的。时间如果是微积分的,就不会有空间的静止,但展览期间任何时候眺望远处,那人都在,和时空对耗,具有绝对的空寞感。那人的存在反证了都市的迷失和疏离。
该展览作品以身体原罪般的错误暗暗地传达出一丝来自人性或现实深处的冷暴力。而其中所体现的复合层次结构,以及无穷倒退的逻辑原理,和平行宇宙的重复世界观以及奇异循环的悖论均试图展示出精美、优雅的理性美感。并同时用理性和逻辑去证明感觉和经验,超越超现实达到另一种现实。
王思顺独自驾车从北京将作品《真理》运到巴黎 2015年
杰:距离的概念在你的作品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吗?戏剧场景呢?
王:我作品中某种空间距离通常是以时间换取的。我喜欢时间的矢量感,即一种站在时间轴上透视任意的过去和未来都近小远大的宿命色彩。《多巴胺之巅》呈现的是须臾千里的意象距离,《向时间之矢复仇2#》呈现的是时间悬崖断面上永恒的距离,个展“空间差”呈现了每个作品内部结构空间的关系和距离。《和神统一,并分享他的纯洁和不朽》则是将距离换算成更本质的形态和数据,用黄金制作的立方体的长和宽,宽和高的比例均打制为0.618即黄金分割比例,表面烤蓝漆,塑造出一个不是物质的物质,而是乌托邦的物质。
杰:你如何看待你作品的未来?
王:未来是永远无法到达甚至无法想像的,比如《2008高盛计划》我通过遗嘱让现世所有活着的人将无法得知该股票最后价格,让资本主义陷入一种更彻底的未知和危机。
同时我相信所有未来都由过去所决定。比如《不确定资本》,2009年仅在脑海形成这个方案一刹那,我就断定此作品拥有不可估量的商业前景和未来,虽然当初鲜有藏家购买。并且在该作品行情看好的前提下我正计划将另一条金融策略即类似于“期货”的概念纳入作品进行新的运行机制尝试,实践方式是加大熔铸硬币数额提前将预设的一个版(拟为13#)制作出来,呈现一个更为可观的发展效果并预支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此前已卖到的第10版和此版同时平行出售,用积极的财经政策刺激作品更高速、更有效、更有序地向前发展。同时作品本身的内在构图和结构更为复合且多元,结实而精美。
因设定该作品不停止循环下去,最终结果只能交给未来,如果若干年后它卖到一千万人民币,熔铸后为60多吨,3米见方的立方体。但这还没有结束。
王思顺简历 | RESUME
1979年,生于武汉。
200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
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 | SOLO EXHIBITIONS
2010年
“多巴胺之巅”,泰康空间,北京。
2011年
“错误的身体”,艾可画廊,上海。
2012年
“空间差”,长征空间,北京。
2013年
“不确定的无限制者”,歌德开放空间,上海。
“长物志”第三回,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背后”,Krinzinger im parterre,奥地利,维也纳。
2014年
“真理”,没顶画廊,上海。
2015年
“真理”,New Gallery,巴黎。
2016年
“启示”,长征空间,北京。
群展 | GROUP EXHIBITIONS
2008年
“前夕”,中央美术学院通道画廊,北京。
2009年
“再实验:智性与意志的重申”青年艺术家推介展,798创意广场,北京。
“全手工”,天安时间,北京。
2010年
“心境”,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
留住时间——中国当代艺术群展,艺术公社,香港。
2011年
“清晰的地平线”,寺上美术馆,北京。
“图像历史存在”,中国美术馆,北京。
“占领舞台——回放”,外滩18号,上海。
“51m2:16位年轻艺术家”,泰康空间,北京。
2012年
“墨不到”,Art-Ba-Ba流动空间,上海。
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路吉·佩吉当代艺术中心,普拉托,意大利。
2013年
“纠缠粒子”,Saint Mary's University Art Gallery,哈利法克斯,加拿大。
“基础部”,泰康空间,北京。
“内观——个体的经济化”,金鹰当代艺术中心,南京。
“ON/OFF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尤仑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14年
天下无事——第三届曼彻斯特亚洲艺术三年展,UHC当代艺术空间,曼
彻斯特,英国。
“八种可能路径”,Uferhallen,柏林,德国。
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第二届CAFAM双年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15年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4,北京民生美术馆,北京。
“影像景观”,OCAT,上海。
“发明仪式”,格拉兹美术馆,格拉兹,奥地利。
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叶卡捷琳堡,俄罗斯。
On Curbstone Jewelsand Cobblestones,Daimler Contemporary Berlin,柏林,德国。
Essential Matters,Borusan Contemporary,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2016年
“Bagism包·当代”,K11,上海。
“无序之美”,卡斯雕塑基金会,英国。
“真实的假像”,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上海。
You may say Iamadreamer,VM Gallery,卡巴奇,巴基斯坦。
王思右作品《真理》背景图片 西伯利亚
王思顺作品《启示》系列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