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模式推动规范发展——张掖市农机合作社发展实践
2016-11-10贾怀德刘文武魏列广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贾怀德,刘文武,魏列广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创新工作模式推动规范发展——张掖市农机合作社发展实践
贾怀德,刘文武,魏列广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农机合作社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不仅数量上居全省领先地位,规范化建设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助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甘肃省农机局对张掖市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张掖市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一、发展现状
截至2016年5月底,张掖市现有农机合作社234个,农机合作社乡镇覆盖率85%;有成员3 313人,社均14.16人;有经营场地面积38.02万平方米,社均2.44亩;农机具库棚面积10.53万平方米,社均450平方米;维修间1.1万平方米,社均47平方米;拥有各类农机具12 289台,社均农机具52.52台;现有农机原值4.53亿元,社均193.59万元;现服务农户15万户,占总农户的57.69%;2015年完成作业面积362.09万亩,社均1.55万亩,占全市总作业量的34%;年度经营总收入4.5亿元、纯收入2.6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0%和37%,其中:农机化服务收入2.52亿元,社均108万元;现有市级以上示范社44家。主要呈现以下
特点:
(一)创建主体多元化
张掖市农机合作社创建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农机大户联合型。主要由农机经营时间长、技术娴熟、有一定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农机大户联合其他农机户组建,采取“合作社+代耕代种”的形式开展经营服务,这种模式约占40%左右。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部分合作社开始流转土地,采取“合作社+承包土地+代耕代种”的形式开展经营服务。如民乐县兄弟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由李寨村农机大户王国义联合本村8户农机大户带机入社成立的,现有社员30户,各类农业机械170台,在管理方式上,农业机械权属不变,平时由合作社统一维修、保养、存放,生产季节,由合作社按照作业要求,本着动力互补的原则,统筹安排农机化生产服务。二是产业基地配套型。由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大型畜牧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发起,发挥其资金雄厚、集约经营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当地部分农机户组建,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形式开展经营服务。这种模式作业基地稳定、操作规范专业、装备配套先进、经济效益稳固、场地整洁宽敞等,约占25%左右。临泽县奥瑞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依托奥瑞金种业公司组建而成,专业为1.6万亩制种基地提供耕作、播种、植保等农机作业服务。三是致富能人创办型。由致富能人牵头投资并联合当地的部分农机户和农户组建而成。采取“合作社+土地经营+代耕代种”的形式开展经营服务。这类合作社都是能人通过从事其他产业掘取第一桶金后,又看好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前景而投资创办的,具有市场运营能力强、资金投入有保障、公关能力强、机具性能好、基础设施全的特点,约占30%。如山丹县润牧牧草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社长刘希德,以前从事粮油加工,在掘取第一桶金后,联合本村6户农机大户投资600多万元筹建了润牧牧草机械化合作社,开展牧草种植、收获、加工服务,年收入在1 000万元以上。如民乐县新绿地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王玺怀,大学毕业后放弃南方工作,于2014年联合16个社员成立合作社,开展农机代耕代种作业服务,同时流转土地4 800亩,种植谷子、蚕豆等,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四是村级组织牵头型。发挥村委会的组织、领导、协调优势,从本村自身的特点出发,通过与农民、农机专业户的合作,建立有产业特点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村级组织+产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的形式开展经营服务。如:甘州区大满镇訾家寨村委会依托张掖市訾家寨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在杰灵蛋鸡和食用菌产业发展基础上,提出了“地由谁来种?农机合作社来耕种;农民哪里去?循环农业产业链中当员工;钱从哪里来?做强做大产业赚回来”的合作社宣言。由村委会牵头,投入资金1 000多万元,创建了訾家寨农机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6 800平方米,其中“三库一间”、办公用房面积3 200平方米。2016年,整村流转土地4 000多亩,农机合作社在完成本村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同时,还为周边提供农机作业服务。
(二)服务方式多样化
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机合作社的主业,面对一家一户、土地流转大户、土地托管户、大型农场等多种市场需求,张掖市农机合作社积极探索出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来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由单一的为农户提供服务逐步拓展向土地流转、耕地托管、订单作业等形式转变,不但拓宽了作业服务渠道,丰富了农机化作业方式,而且探索解决了“谁来种地”的实现路径。一是“订单式”服务。合作社统一制定机耕、机播、植保、机收等作业服务和收费标准,由农户自主选择服务项目,并按作业量支付服务费。这种服务方式较普遍,大多数农机合作社都能提供。二是“托管式”服务。农户将承包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根据托管协议开展代耕代种代收等全程农机作业服务,收获的粮食作物归农户所有,合作社获得以粮食或现金结算托管费。这种服务部分合作社能提供,主要受制于合作社装备条件、服务领域及能力。三是“承包式”服务。合作社既经营土地又提供农机作业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有效降低了土地经营成本,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及社员有效工作时间。这种服务方式越来越普及,流转经营土地的农机合作社越来越多。目前,全市参与土地流转的合作社90多家,流转土地59.14万亩,其中:流转面积5 000亩以上的50家。这样的合作社较单纯经营农机作业服务的收益要好,但资金需求量大,受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影响也大。
(三)利益联结紧密化
合理的盈余分配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合作社有效运行的保证。张掖市农机合作社盈余分配和利益联结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单机核算。社员带机入社,实行单机核算。合作社就是一个组织、管理和服务平台,在主要农时,合作社负责“统一签订作业合同,统一组织作业,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单机核算”,其他时间分散经营。合作社根据每个社员收益情况,每次提取收益的5%左右,或每亩提取1-3元作为合作社服务费。如民乐县春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6人,拥有各类农机具26台(套),农忙时,社长何增春利用自己的客户资源优势,组织合作社成员集中作业,每年完成订单作业8 000亩以上,实现纯收入45万元以上,依据各自作业量及收费标准,收入按单机进行核算,订单任务完成后,合作社成员各自分散经营。二是股份制。主要以机具折资入股和资金入股的方式组建而成,盈余按股分红。山丹县祁连山牧草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现有带资入社16人,社员按照“固定工资(每月4 500元)+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分配。甘州区服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带资和带机折资入股16人,社员按照“固定工资(每月1 500元)+出勤工资(每天200元)+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分配。三是股份制+单机核算。核心成员是以机具折资入股和资金入股的方式组建,按股分红,其他社员带机入社,实行单机核算。如临泽县华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由新华镇宣威村农机大户常林、常东兄弟发起,联合同村的农机大户参与组建而成。两兄弟投入机具和资金大,按股分红,其他社员带机入社,经营收入按单机核算。调研中发现,合作社不管采取哪种经营分配方式,关键在能否有效运行,存在即为合理。
(四)数量质量同步发展
张掖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边探索边发展,边发展边规范,在当前数量基本能满足阶段需求时,发展重点逐步转到农机合作社质量提升上来。一是管理运行不断规范。2014年,张掖市就制定了全市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提出按照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有较大的作业服务范围、有显著的综合效益的“五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规范发展。重点把建立健全管理规范的运行机制作为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组织召开农机合作社现场推进会、举办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学习观摩等多种形式,力促合作社规范发展。二是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如何延长合作社农业机械的有效作业时间,提高机械利用率,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每个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都费尽心思,采取了多种办法。张掖市农机合作社在发展中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机械植保等薄弱环节逐步得到加强,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开展跨区作业服务的合作社越来越多,部分农机年作业时间达到了280天。三是经营效益不断提高。从调研的15个农机合作社看,经济效益普遍较好,年均农机化作业量在1~8万亩,田间作业收入在100~500万元,人均收入在5~12万元,开展土地流转和产业经营的合作社效益更好。甘州区盛兴农机合作社2015年完成各类农机化作业面积7.1万亩,经营纯收入180万元,成员人均纯收入12.8万元。山丹县祁连山牧草机械化专业合作社2015年农机作业面积8万亩,年经营收入800多万元,合作社人均分红10万元以上。临泽县耘野农机合作社2015年完成作业1.6万亩,实现农机经营收入280万元,纯收入106万元。
二、主要经验
(一)建立“三个一”工作模式
近年来,张掖市把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作为提高农机利用效率、促进农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首要任务,探索建立了“选好一个带头人,建设好一片场所,完善好一套运行机制”的“三个一”工作模式,有力推进了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关键,选好一个“头”。注重从农机大户、农村能人、现任或离任村社干部中选择农机合作社领办人,发挥他们热爱农机,群众威望高,组织协调和创业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同时提高“带头人”的经营管理能力,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学习、合作社理事长现身说法等方式,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农机合作社的自身发展能力。二是抓基础,安好一个“家”。把合作社建设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用地规划,按生产性建设用地审批;在落实农机补贴、审核确定农机合作社累加补贴对象、推荐认定示范社等工作中,把基础设施作为一项硬性指标来考量,推进建设。2015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占地面积近3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近10.5万平方米,维修间面积1.1万平方米,当年有35家合作社投资600万元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抓规范,拧好一根“绳”。把规范提升、拓展服务确定为农机合作社建设的重点任务,通过召开农机合作社现场推进会、举办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各县区相互学习观摩等多种形式,采取加强政策引导、细化要求规范、集中培训强化、项目资金扶持、突出示范带动、表彰先进激励等措施,从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基础设施、清晰财务账目、明确社员权益、强化民主管理、合理盈余分配等方面入手,力促合作社规范发展。
(二)用足用活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农机管理部门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张掖市充分发挥补贴政策导向作用,优先满足农机合作社购机需求。2015年,全市用于支持农机合作社的购机补贴资金达3 780万元,购置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机具2 393台。去今两年,全市享受省级累加补贴的农机合作社86个,资金701万元。各级政府也相继配套了累加补贴资金,临泽县政府连续三年对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秸秆收获加工机械实行了累加补贴;高台县从今年开始,对购置大型杂交玉米去雄机械的合作社,每台给予50%购置资金补贴;对购置大中型自走式或喷雾式制种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的企业或合作组织,每台给予50%购置资金补贴;对运行规范、经营效益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经验收达到县级以上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3~5万元奖励。
(三)党委政府重视支持
张掖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为农机合作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张掖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张掖市农机合作社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生产重点产业全程机械化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农机合作社建设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政府也相继制定出台了相应政策措施。《张掖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从2015年开始,由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每年重点培育的10家市级示范合作社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5万元的奖励。2013年以来,各县区1号文件明确政策,先后对67家农机合作社给予了财政支持。如:甘州区2014年以来对经营规范、资产达到200万元以上、年作业面积2万亩以上农机合作社以“以奖代补”方式,给予了10万元的支持;临泽县先后扶持农机合作社13家,扶持资金累计达到182万余元。
(四)行业指导服务到位
张掖市各级农机部门充分认识到农机合作社的重要性,把发展合作社作为农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积极探索以农机管理部门抓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的新型农机化管理新模式。近年来,张掖市农机局聚集全市农机系统的力量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市局已连续三年每年都召开全市农机合作社推进会议,举办多期合作社成员培训班,组织理事长赴省外考察学习和培训,组织编印了《农机合作社建设50问》、《农机合作社建设法律法规及制度选编》实用知识读本,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制定了《张掖市农机合作社规范建设指南》。在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张掖市农机管理部门,立足行业特点,主动作为,为全市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的问题
张掖市在合作社发展中探索出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布局不够合理
一是合作社存在一哄而上的倾向。张掖市有农机合作社的乡镇占85%,每个乡镇平均4.59个,多的乡镇有8个。合作社过多过于集中,势必影响农机效率的发挥和效益的提高。二是服务同质化。许多合作社机具配置大同小异,形成“你有我有全都有”,有“同质化”倾向,服务功能单一,价格上恶性竞争,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二)扶持政策不到位
一是融资难。大型农机具不予抵押,合作社贷不上款,尤其承包经营土地的合作社,生产资金需求大,制约了合作社发展。二是设施配套用地落实难。农机合作社用地作为配套设施用地受当地用地指标等方面的影响无法落实,而市场化征用土地合作社又买不起,致使许多合作社只能租赁场地,制约了合作社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三是政策扶持不足。受地方财力的制约,地方政府缺乏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农机合作社受部门条块的影响,能够享受农民合作社扶持政策的机会少。
(三)运行有待进一步规范
一方面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好聚好散,凝聚力不强;第二是农机合作社管理能力欠缺,社员对合作社长远发展以及如何经营管理参与少,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兴趣;三是公积金、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财产、捐赠财产存在没有量化到每个成员、被少数人占有的问题。
四、政策建议
(一)优化区域布局
张掖市农机合作社发展数量基本能满足现阶段生产需求,建议今后发展的重点是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质量。引导同一区域的合作社依据耕地面积、作物结构、产业发展、服务领域等情况,合理调整优化现有农机装备结构,补充薄弱和短板,突出优势,差异服务,切实提高机具利用率和作业效益。对空白乡镇继续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早日实现全市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全覆盖。
(二)强化扶持政策落实
积极向地方政府部门汇报,争取金融信贷政策支持,协调信贷机构开展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试点。协调落实《国土资源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精神,切实把农机库棚等配套设施用地政策落到实处,解决农机合作社建设场地的问题。
(三)提质增量并举
针对我省不同区域,因地施策,提质增量并举,全面推进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对张掖等农机合作社发展快的地区,在数量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发展重点应转到提质增效上来,突出“拓展服务领域、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着力提升合作社能力建设;对农机合作社发展较慢的地区,重点解决数量不足,突出一乡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着力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