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东首富哈同

2016-11-10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6年9期
关键词:上海滩上海

一位漂泊异乡的犹太人在上海滩白手起家,最终成为地产大亨。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大半个上海滩都是属于哈同的。到20世纪30年代,哈同集团成了上海名副其实的“地皮大王”,仅他一家就占有了上海最繁华地段南京路地产的44%。

民国初年,上海滩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大富翁:哈同。

哈同全名为欧司·爱·哈同(1849-1931),英籍犹太人,出生于巴格达(今伊拉克首都)的一个商人家庭。他上有四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父亲是设在巴格达的沙逊洋行的一个小职员,全家生活并不宽裕,五岁时随父亲迁居印度孟买,六岁时其父去世,生活更为艰辛。哈同要帮助母亲做些杂务谋生,拾破烂,捡煤核,捡瓜皮烂菜,这形成了他勤劳、俭朴的习性。

他在上海滩风生水起的时候,杜月笙还在当小混混呢,那时无论黑道白道哈同都能摆平。

流落上海滩

19世纪40年代,自从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上海被列为通商口岸,从此在上海的黄浦江边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区域,那就是租界。租界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上海强行获取的租借地,这里享有“治外法权”和“自治权”,成为世界的“自由港”。既可享受中国的广大市场,又可以置身于中国的法律之外,于是很多抱着发财美梦的西方人,纷纷前来淘金,哈同就是其中的一个。初到上海市哈同投靠了这里的一个亲戚,凭着亲戚的几分薄面,他被安排到了外国人开办的沙逊洋行工作。

刚到上海的哈同时年21岁,一是年纪较小,二是没什么技术,而且身体干干瘦瘦,他能干什么呢?洋行老板想了想就说“你守大门去吧”。上海沙逊洋行干的是最恬不知耻的勾当——贩卖鸦片,每天早上很多的买办都会集结到洋行进货,然后卖到大烟馆里,洋行门口每天人来人往,这成了哈同出头的机会。

为了抢生意每个人都希望第一个拿货,所以每天都有人打架,哈同也因此挨了不少骂。不过正因为这个,给哈同带来了一个机会,他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给每个来取货的人,发一个号码牌,标明先后让他们在门外排队等候,如此一来秩序自然就好多了。如果有人愿意多给他两块银圆的话,他就会让这个人先进去,不但解决了秩序问题还有了额外的收入,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就这样哈同在洋行里干了十多年。哈同陆陆续续收着不少提货人给的小费,加上平时省吃俭用,他很快就积攒了一笔小小的财富。

一天,黄浦江的货船和往常一样络绎不绝,35岁的哈同独自走在黄浦江边,心情有些烦闷,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突然哈同听到有人用英语喊“先生,需要买束花吗”。这声音实在是太美妙了,一下子就把哈同吸引住了,他在想,这一定是个洋姑娘,当他抬头一看,竟然是一个标致的中国姑娘。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会有个了不起的女人。当时的哈同,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他觉得要想成功就得寻找到这个女人。不久后哈同如愿找到了这个女人,她就是卖花女罗迦陵。这位女子笃信佛教,睿智而心地善良。

说起罗迦陵,她是近代上海滩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性人物,坐拥财产无数,还曾被光绪皇帝的老婆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后认为干侄女,不过这都是后话,因为她在遇到哈同之前,生活苦不堪言。罗迦陵祖籍福建,父亲是个法籍水手,母亲是中国人,她是个混血儿,罗迦陵出生后不久,她的父亲抛弃妻女,回到了法国,六七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因此罗迦陵被送到了亲戚家寄养。长大之后罗迦陵出落得十分漂亮,但是因为生活所迫,她做过外侨女佣,还在上海虹口做过“咸水妹”,也就是说她曾沦落风尘,可就是这么一个生活在做底层的女子,竟成为了哈同命中注定的贵人。

妻子催生地产大亨

自从罗迦陵嫁给哈同后,哈同在上海滩十里洋场竟飞黄腾达、财源广进,华丽转身成为了上海滩首富,被人称为远东第一富翁。那么这个罗迦陵究竟有着什么魔力,能使得一个混在上海滩的洋人变成富翁呢?罗迦陵和哈同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

十九世纪末在上海租界的西方人都自认为高人一等,如果一个西方人,娶一个中国人为妻肯定会遭来非议,那么哈同为什么会不顾一切迎娶一个卖花女呢?因为哈同第一眼就看出这个女人能让他发财,而且是发大财。

一个卖花女如何能让他发财?在《哈同先生行状》一书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夫人庄敬明达,先生即获内助,即外事亦必咨度之而后行。”也就是说罗迦陵不仅把家里料理的井井有条,对哈同的事业更是尽心竭力,出谋划策。罗迦陵告诉哈同,在上海滩要想赚钱,只有两个办法,第一就是卖鸦片,可是我作为中国人,这种事情干不了;那就只有第二个办法了——搞房地产。

哈同听从了罗迦陵的建议,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买了几处房子,然后租出去,收取房租。刚开始的时候收租金可是个难事,很多租户都拖着不给钱,这可让哈同伤透了脑筋。后来罗迦陵给哈同出了个主意,让他每次出去收租的时候都带着一个小孩,从早到晚,这租户见了会心疼小孩,心一软就把租金交了。听了罗迦陵的建议后,哈同果然顺利了很多,从此他对妻子是心服口服,慢慢地在罗迦陵的帮助下,哈同开始利用自己的房地产事业疯狂捞金,短短几年间哈同成功跻身上海富商行列。

大半个上海属于他

哈同有一个特点——抠,在生意上锱铢必较,在生活中也是。举个例子吧,有一天用人给他冲了一杯咖啡,正要喝的时候发现里面竟然多了一只蜘蛛,哈同当时就怒了,用人立马来赔礼道歉。用人正要把之倒了想重冲一杯时,哈同的举动却让人大吃一惊,他竟然说:“倒什么倒,这不是浪费吗?”哈同随即把咖啡和蜘蛛一同喝了下去。为什么连蜘蛛也吃呢?“因为蜘蛛的肚里也有咖啡啊。”

不过,别看哈同对别人那么抠,对夫人罗迦陵可不一样,想买什么随便买。有一天罗迦陵向哈同要十万两银子,哈同只是问了一句:“干什么用?”罗迦陵说:“修马路,在南京路上修一条红木马路。”

当时上海南京路远没有现在这样的繁华,可罗迦陵敏锐地觉察到,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可能成为上海的交通枢纽,所以他强烈建议丈夫哈同修整这条马路。可是一个连蜘蛛都要吃下去的小气鬼,会舍得花这么多钱吗?真没想到这抠门到家的老爷,竟然相信了夫人的看法,不久后他真的花了十万两银子,从印度进口了一批上好的红木,把它切成了百万段,然后从外滩一直铺到了江西路,南京路也因此成为了远东地区最漂亮、最平整的马路。不久后南京路果真就成为了上海的商务中心。地价疯长数百倍,至此哈同彻底发了大财。根据当时的统计,哈同拥有1.7亿块银圆的财富,其中包括460亩地1300多幢房屋,以及大量的金银珠宝,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大半个上海滩都是属于哈同的。到20世纪30年代,哈同集团成了上海名副其实的“地皮大王”,仅他一家就占有了上海最繁华地段南京路地产的44%。当时南京路两侧的大楼、里弄,凡是以“慈”字命名的,如慈淑大楼、慈裕里,都是哈同集团的产业。哈同要么在自己地皮上盖上房子,收取租金,要么干脆把地皮租给别人,坐享其成。

1916年,他将南京路浙江路口的一块以1.8万两银子买进的地皮,租给永安公司建造百货大楼,年租金5万两,租期30年。按规定,到租期满时,哈同可以获得150两的巨款,外加一幢大楼。

哈同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聚敛这么多财富,绝不是偶然的。有一首歌谣曾这样描述他:“哈同,哈同,与众不同。看守门户,省吃俭用;攒钱铺路,造福大众。筑路,筑路,财源亨通。”正是凭着勤劳、俭朴和智慧,哈同成为当时的经济巨子之一。

伙同他人低价买地

哈同的成功,除了因为有罗迦陵这位贤内助之外,还在于他有着独具智慧的胆识,以及知恩图报的处世品质。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军队接连挫败法国侵略军的攻势。上海的洋人认为中国打败法国后自然就会清理他们,于是纷纷逃离上海,上海的房价因此暴跌。哈同却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联络了周围的一批外国人低价收房。哈同把筹来的钱全部用于购买房屋土地。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反而“不败而败”,李鸿章与法国签订了《中法和约》。洋人又纷纷回到上海,“十里洋行”恢复了繁荣。哈同则名利双收,他购买的房产,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东路一带,逐渐发展为上海的商业金融中心,在数年间地价上涨千倍以上。由于哈同在关键时刻维护秩序“有功”,1887年,哈同担任法租界公董局董事。1897年,担任英美租界工部局董事,当时这是租界最高的荣誉职务,由此成为寓沪西人中的显赫人物,哈同从此被人称为“远东首富”。

哈同利用担任公共租界工部局、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之职后,勾结巡捕房和律师,拉拢当地地保,软硬兼施,陆续在西摩路、静安寺路、长浜路一带,低价收买土地170余亩。1904年起,在涌泉浜(今南京西路)建造私人花园,1910年竣工,花园以欧司·爱·哈同与罗迦陵(俪)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为爱俪园,又称哈同花园。园内规划设计,仿大观园式样,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景色幽雅宜人。园分内园与外园,内园有黄海涛声、天演界剧场等,外园有渭川百亩、大好河山、水心草庐等三大景区,全园景点不下二十余处。

哈同花园一时成为上海著名的地标。

爱俪园到1917年扩充为200多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此园为上海园林精品。哈同在此度过20余年晚年生活。此外,哈同还在杭州西湖边建造了一座风景优美的“罗苑”(今杭州美术专科学校),在北京购置了一所前清官员的旧宅(北京安定门外永康胡同),人称“北京哈同花园”。

拉拢政界学界名流

其实,旧上海的外国炒房团并不只哈同一家。19世纪70年代后期,沙逊集团就将业务拓展到房地产业,成为沪上“房地产大王”。哈同集团之所以能后来居上,除了哈同出色的判断能力外,还和他与当时中国政府高官的良好关系有关。

哈同倚仗英、法帝国主义在上海的势力,大力拉拢清政府官员和北洋军阀。不少政界、学界名人都同哈同有交往。政界名人孙中山、蔡锷、陈炯明、杨善德、卢永祥、何丰林等,学术大师罗振玉、王国维,都和哈同有关系。1923年,哈同夫妇曾进京晋见逊位皇帝溥仪和北洋政府贿选总统曹锟。

1915年,哈同在爱俪园内设立一所仓圣明智大学,学生从膳食、住宿到学杂费全部由园内提供,先设小学、中学,后来有了大学和仓圣明智女校。仓圣,指传说中创造文字的圣人仓颉,1916年,园内又成立广仓学会。学校与学会,均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古董和典章 制度作号召。王国维、章一山、费恕皆、邹景叔等学者都曾在里面教书、编书、做研究工作。

他的经营手法有:置地建房出租,收取高额租金;凡租赁店铺房屋者,额外增收大额租金;出租土地供房地产开发商建造房屋,契约期满将房屋收归己有,继续出租渔利;以抵押贷款循环获利,即以甲地道契向银行抵押贷款购乙地,再以乙地道契向银行抵押贷款购丙地。

哈同除了是一位卓越的商人之外,他们夫妇更是一对受人尊敬的伉俪。哈同和罗迦陵结婚后并没有生下一子,为此他们领养了大批中外孤儿,这些孩子中有外国人,有中国人,外国人跟哈同姓,中国人跟罗迦陵姓,到了最后得到正式承认的就达22位之多。

哈同勤劳,俭朴,对待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晚年,即使年过七十,照样按时到办公室上班,他总是亲自签订各种合同。(编辑/南风)

猜你喜欢

上海滩上海
《上海滩》(下)
小螃蟹
浅谈音乐剧《上海滩》唱段《在一起》
欢乐上海迪士尼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
复古不失时尚 上海滩推出新系列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