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阴市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16-11-09张启伟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4期
关键词:江阴市

摘要:促进经济薄弱村的脱贫转化是当前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江阴市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本文梳理总结了江阴市在扶持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介绍了行之有效的做法,那就是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式,部门结对搭建好致富平台,通过银企合作另辟脱贫新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收支行为,通过财政补助保障经济薄弱村的基本运转。

关键词:江阴市;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

中图分类号:F327;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2

促进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是统筹推进江阴市村级集体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物质基础的重要工作,江阴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2013年以来,全市新确定了60个经济薄弱村,开展新一轮扶持工作。市委市政府出台扶持意见,调整扶持政策措施,整合财政补助资金,汇集结对部门优势,加大了扶持薄弱村力度。各级各部门按照既定目标要求,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有效落实增收项目,严格执行村级管理,薄弱村脱贫转化工作成效明显。2016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关于继续实施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的意见》,立足“长效”、突出“精准”,不断创新思路、优化举措,持续探索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的有效路径。

一、成效显著

一是村级经济稳中有增。通过对各项扶持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村级经济始终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2014年全市60个经济薄弱村资产总额达8.97亿元,村均达1495万元,比去年增长13%;净资产总额达6.5亿元,村均达1083万元,比去年增长17%;入库税金达9.55亿元,村均达1592万元,比去年增长10%;开票销售达300亿元,村均达5亿元,比去年增长6.4%。

二是收入水平明显提升。随着薄弱村经济规模的逐渐壮大,村级有效收入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14年全市6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村级收入达2.62亿元,村均收入达436万元,比去年增长16%;村级有效收入超200万元或人均村级经营性收入500元以上的村将达33个,占第八轮薄弱村总数的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069元,比去年增长11.2%。

三是农村环境有效改善。通过集体出资、社会资助和财政奖补等途径,薄弱村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全市60个薄弱村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7244万元,村均达120.7万元。

四是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扶持薄弱村的各项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实施,已初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政策效应逐步显现,薄弱村发展活力不断得到增强,“造血”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今年,20个结对薄弱村落实帮扶项目77项,其中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帮扶项目43项,增收载体帮扶项目15项,党员干部结对、创业培训、解决就业等帮扶项目19项。

二、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式

开展经济薄弱村结对扶持以来,市领导每年带领各挂钩单位领导对60个薄弱村逐村走访调研,与镇村领导商讨研究,分析薄弱村面临的困难和潜在优势,因地制宜寻找脱贫转化突破口,积极实施薄弱村转型发展。引导各薄弱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发展各业经济,转变生产经营方式,通过资源开发、资产经营、劳务合作、为农服务、异地发展、休闲观光等途径,增加村级收入,致富地方百姓。一是转变农业组织方式,向规模化求效益。农业资源普遍丰富是经济薄弱村的潜在优势,通过积极引导薄弱村打造品牌经济、转变组织方式等途径,在保障农民收入的基础上有效增加村级收益。青阳镇邓阳村在农林局帮助下,建设了102亩的蔬菜大棚,由村集体以每个大棚3000元的价格出租,既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又增加了村级收入。临港街道苍山村、璜土镇常泽桥村、徐霞客镇南苑村、华士镇陆南村、长泾镇蔡桥村等薄弱村,积极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上下功夫、动脑筋,发展特色农业,建设蔬菜种养基地和食用菌标准大棚,由单纯土地提供者转变为农业生产的经营者,走出一条稳增收、有规模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路子。二是夯实工业基础地位,向精细化求空间。经济薄弱村工业基础差、产能落后、厂房陈旧,生产资源配置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村级经济的发展。为此,通过引导薄弱村积极盘活存量资产,科学合理调配生产资源,促进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有效增收。南闸街道曙光村、顾山镇鉴青村、祝塘镇永平村等薄弱村,积极对村域范围内环境污染大,占地范围广,投入产出低的企业,实施“腾笼换凤”,在做好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引导其他骨干企业技改扩能做大村级工业总量。通过科学实施生产资源的优化调配,不仅提高了企业开票销售带来的规费收益,同时也增加了房屋、土地等租金收益。三是开辟三产兴村路径,向特色化求发展。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创新,形成多元稳定的收入来源,是促进薄弱村脱贫转化的新路径,通过引导薄弱村以大力发展物业经济和合理开发利用村域资源为主要形式,积极拓展增收渠道。临港街道横塘村、璜土镇篁村村、青阳镇悟空村、月城镇秦皇村等薄弱村,通过稳步发展富民合作、劳务合作等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服务于周边新建小区和绿化、道路、路灯业务,积极把农村各种资源转变成经营和服务对象,既提高了农民收入,又增强了村级实力。近一年来,各薄弱村积极通过农业挖潜、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业拓展空间、发展集体劳务合作等途径,全面拓展了增收空间。

(二)创新部门结对,群策群力搭建致富平台

按照“整合资源、集聚财力、分批结对、逐年脱贫”的办法,采用“3+1+1”的帮扶模式,即3个市级机关部门加1家银行1家骨干企业共同结对帮扶一个薄弱村,变以往单一结对帮扶为集中抱团帮扶,有效提升了薄弱村帮扶合力。各结对单位围绕目标任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给物资、给技术、给项目、给政策等多种形式开展帮扶工作,每年帮扶资金可达1000万元左右,确保了帮扶成效。一是建设增收项目,增强“造血”功能。结对部门因地制宜,深入挖掘薄弱村潜在资源,逐渐由救助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引进经济发展项目,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构建长效增收机制。市审计局、民政局、总工会等部门,合力为新桥镇苏圩村购置价值100万元左右的工程挖机,为该村建立稳定长效增收载体。市法制办、检察院等单位,积极帮助长泾镇蔡桥村拓展增收渠道,集中财力为该村建设食用菌大棚设施,助推村级持续增收。市民防局按照“帮一次、扶一程”的思路,计划用三年时间帮助临港街道景贤村建设150余亩疏散林项目,每年可使该村获得30万元的项目资金,村级实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农村环境。各级挂钩单位倾力相助,千方百计为薄弱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使得薄弱村落后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改观。市财政局、建设局从改善薄弱村基础设施入手,积极帮助临港街道横塘村、苍山村修建村级道路。市交通局、园林旅游局积极配合徐霞客镇宏岐村陈子白自然村村庄整治和创建二星级示范村工作,主动帮助承担自然村道路、村庄绿化的设计和建设等项目,为该村节省了近80万元支出,村庄环境焕然一新。三是发挥部门优势,帮助农民致富。结对单位利用部门技术和管理优势,引导薄弱村培育新型农民,拓展销售市场,开发增收项目,提高种养技术,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市园林旅游局充分利用技术资源优势,协助徐霞客镇宏岐村种植和培育符合市场需要的苗木,并积极帮助拓展销售渠道,有效增加农户收入。市农林局、供销社指导帮助青阳镇邓阳村充分挖掘自身农业生产资源好的优势,积极为该村申报农业示范基地、农业蔬菜基地等项目扶持资金,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基地的规划、建设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利用合作组织的平台扩大邓阳蔬菜的销售渠道,通过“项目扶持+技术指导+产品推销”的形式实施一条龙帮扶,不仅提高了该村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水平,同时也进一步打响了“邓阳牌”商标的品牌效应,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四是党员干部结对,救济困难群众。结合领导干部“三解三促”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31名市四套班子领导和4445名市级机关党员干部统一结对薄弱村和薄弱村困难群众,帮扶合力进一步聚集薄弱村。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带头蹲村进户调研走访,与镇村干部共谋村级发展之计,密切领导干部与基层村级组织、基层干部群众的联系,鼓舞薄弱村及困难群众脱贫转化的信心与决心。广大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灵活结对方式结对困难户,以实际行动访民情、暖民心、帮民难、解民忧,积极通过物资捐助、就业指导、家庭关怀等实施各种形式帮扶,物、资合计达459.4万元,薄弱村困难群众的基础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

(三)发挥银企优势,互惠互利另辟脱贫新径

组织骨干企业和银行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形式,是深入实施薄弱村帮扶工作的具体措施。目前,江苏在县域范围内超过60%的企业都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帮扶合作。[1]江阴市通过推行银企联合结对帮扶薄弱村,实现了村、银、企三方互惠互利,实践证明是互动多赢之策。一是企业资源让渡。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政策激励、合作共赢”的思路,组织我市骨干企业结对挂钩帮扶薄弱村,在帮助薄弱村加快发展和贫困农户增加收入的同时,企业进一步拓展了发展领域和资源配置空间,实现了村企“双赢”。兴澄特钢通过将金加工项目转让给结对薄弱村(临港街道苍山村)村内企业,在为该村企业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该村每年可获得50万元左右的稳定收入(金加工项目部分利润所得)。扬子江船厂把部分运输业务给结对村承包,为结对的南闸街道泗河村拓展增收渠道。联通实业计划为伊利集团生产牛奶外包装手提袋,项目确定实施后,通过将5000万份以上外包装手提袋的手工粘贴业务转包给南闸街道曙光村,联通实业不仅可有效降低用工成本,同时也可为该村提供400人以上闲散劳动力的创收(每人每月可获1000元左右),村级每年也可获得30万元以上收益。二是银行政策让利。银行结对帮扶薄弱村,不仅是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广大的农村金融市场也可为银行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可有效实现村、行合作共赢。在引导各银行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推进银行深入拓展涉农服务业务,全力打造服务优质、品种多样的“三农”金融服务平台。临港街道横塘村向村内4家企业筹资2000万元成立投资公司,结对的滨江交行利用该投资公司提供低利率信贷,根据2000万元的基础进行1:3的贷款授信,可提供6000万元贷款额度,并以5.25%(年利率)优惠利率下放贷款,村投入公司再以8%(年利率)放贷给村内成长性好的企业,预计此项可为该村增加180万左右的贷款利差和规范收入。三是银企合作共富。工业反哺农业、金融服务三农、银企合作帮扶是今年我市扶持薄弱村工作的一项创新做法,把银行与企业绑定在一起结对帮扶薄弱村,不仅银行可以扩大放贷创收、企业也能有效满足融资需求,更有助于薄弱村早日脱贫转化,达到了三方共同受益的目的。浦发村镇行通过全力扶持企业发展,帮助壮大村级经济,年内为结对南闸街道曙光村村内企业提供500万元低息贷款,金泰电子有限公司获得贷款资金支持后,企业产能可得到迅速扩张,产销可翻番。

(四)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约束收支行为

加强村级管理,提升薄弱村内生动力是此轮扶持工作中的重要改革内容。我市围绕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意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一是严格落实村帐镇(代理)制度。通过积极推进,经济薄弱村目前已率先全部实现了村账镇(街道)代理工作。严格落实村账镇(街道)代理制度,对薄弱村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各项开支、专项奖补和帮扶单位捐赠等资金使用进行了严格监管,在确保薄弱村把有限的资金管理好、使用好的同时,也有效控制了薄弱村在对外投资、专项资金管理、村级管理费用开支、村级举债、工程项目招投标、资产资源处置等各项村级事务,薄弱村财务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二是规范村级资产经营制度。以盘活集体存量资产为途径,初步建立了资产竞争性发包和租金正常调节机制。今年以来,在认真落实我市制定的土地、房屋租赁市场指导价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薄弱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出租、承包等经济行为管理,通过管理来提高收益。资源出租实行竞争性发包,并经村集体讨论、村民会议或其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后方可实施。规定合同签订期限以中短期为主,一般不得超过3年,合同期限在3年以上的,要求明确租金增长幅度,对以往已签订合同,租赁费用偏低的,指导薄弱村与承包者或承租方协商提高标准。三是实施开支硬约束制度。严格按照市委文件精神,落实经济薄弱村招待费零开支、村书记年报酬6万元制度。充分发挥三务公开信息“直通车”、村监督委员会的监管作用,积极开展薄弱村村级财务抽查审计,建立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引导薄弱村科学合理开支,使得经济薄弱村支出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预计今年薄弱村非生产性开支将大幅下降。

(五)落实倾斜政策,财政补助保障基本运转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薄弱村工作,在增强薄弱村积极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加大了财政倾斜力度,保障薄弱村基本运行经费,初步形成了一套“造血”与“输血”并举的扶持政策体系,有力保障了薄弱村建设发展。一是强化运行保障。市财政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分50万元、60万元、70万元三个档次,给予60个薄弱村财政转移支付,用于保障村级正常运转。通过将原有市、镇、村三级承担薄弱村老年农民保养金的政策,调整为市、镇两级承担,进一步减轻了薄弱村支出压力。二是奖补项目倾斜。通过将一事一议、土地复垦、农田水利等财政奖补项目优先选择安排给予薄弱村,有效引导带动了社会各界捐助支持薄弱村基础设施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有力改善了薄弱村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各级财政转移支付等扶持资金可达8494万元,村均达142万元以上。我市48%的一事一议项目优先安排给予了薄弱村,占到了薄弱村总数的70%;获得省市两级一事一议专项奖补资金近700万元,有效帮助了薄弱村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开支。

参考文献:

[1]戴晓东,等.经济薄弱村转化升级对策探讨——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J].江南论坛,2014(3):33.

[2]陈建辉,盛新荣.以扶持经济薄弱村为抓手 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J].江苏农村经济,2012(9):17.

[3]叶建跃,陈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与实践[J].新农村,2012(1):14-16.

作者简介:张启伟(1979-),男,山东菏泽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农村经济。

猜你喜欢

江阴市
江阴市举办2022年安全生产执法技能竞赛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江阴市集中开展电梯维保质量专项检查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江阴市开展“六个一”专题活动 切实加强水利行业安全监管
扶斯特冲施肥
——江阴市鹏鹞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阴市创新普法形式推动安全生产入脑入心
江阴市宏泽氯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