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生科研诚信制度及其启示
2016-11-09李颖李娜李畅宇
李颖++李娜++李畅宇
摘要:近几年来,学术界的学术不端、论文抄袭剽窃事件频频发生,研究生科研诚信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相比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开展高等教育时间较短,经验较少,研究生科研诚信制度建设方面较为薄弱。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美国完善的研究生科研诚信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介绍美国科研不端行为治理制度、防治办法以及学术诚信教育的现状,从而总结出其对中国的研究生科研诚信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科研诚信制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02
一、引言
当前,学术界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发生,校园内的科研诚信问题也颇受关注与重视。从2009年的“浙大论文造假事件”,到2010年“井冈山大学70余篇SCI论文被撤事件”,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在警示学者和研究生们要抵制学术不端,端正态度,诚信科研。面对高校学术不端问题屡屡发生、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现状,教育部于今年四月五日颁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办法指出预防及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则为“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且防治科研不端行为的主体是高等学校,高校应当建设一套综合的学术诚信体系,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功能于一体,建立由高校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间的职责与分工。
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背后存在着深刻的制度问题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会原因。目前来看,中国的科研不端治理制度化建设还存在着较多漏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纵观全球,各个国家针对科研不端行为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措施,如美国的“科研不端行为工作组”、德国的“德意志研究联合会”、芬兰的“国家研究道德委员会”。而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则将其纳入了公务员腐败范畴进行监管和处理。整体来看,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在科研不端行为治理制度方面,由于理论研究比较早,且受到政府、学术界、高校以及个人等各方面的重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美国科研不端行为治理制度
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化体系。该体系大体上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机构方面设立管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正式机构,该机构作为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的主体,其职责主要是对科研不端行为、科研诚信的概念进行定义,合法地控制科研不端行为,受理相关事件的举报事宜,就事实实施并展开详细的调查,情况属实的将对当事人员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同时保护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等;二是从法律层面制定详细的法律法规;三是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科研诚信教育;四是强调在调查以及处理程序中的公正性。这四方面共同构成了美国防治科研不端行为的周密的防护网络。
由此看出,美国科研不端行为治理具有起步早、制度化、系统化的突出特点,中国相对而言在很多方面有许多需要向美国学习的地方,比如建立适合中国的类似美国的科研诚信办公室(ORI)的管理主体,通过相关政府部门“赋权”,专业而规范地处理学术不端问题。
三、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问题的综合防治
美国采取了三种形式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防治,一是从高校角度出发在整个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学术诚信氛围和制定执行诚信政策;二是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探查,通过正当程序处理学术不端案件;三是上到美国政府机构中的研究诚信办公室的积极参与、再到司法机构的介入、下到学术团体出台的诸多办法,对于促进大学生科研诚信起均到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也就是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完善的科研不端行为防治制度。
在这里有一点重要的启发是,学术不端问题的重点不仅局限于妥善治理,而更在于采取各种措施防范这一现象的发生,所谓“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方式让研究生们意识到科研诚信问题的重要性,使大学生们从主观意愿上明确诚信科研的决心;另一方面,研究生出现科研不端的行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没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面对需要做出科研成果的压力,在信念不坚定地情况下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学校方面也应增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教育,从客观上帮助研究生坚持走正确的道路。
四、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现状
姜小平在其文章中对美国高校科研诚信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尽的阐释,一是通过美国高校会进行科研程序方面的广泛宣传,培养浓厚的科研道德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树立起诚信科研的意识并获得情感体验。二是通过各种渠道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加强高校学生对科研诚信内容的认知,形成正确的判断标准,并在日常训练中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学术研究行为。三是加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管理,根据各个高校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道德发展阶段,规范学术行为强意志锻炼,逐步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进而培养科研诚信方面的优良品格。
具体地,在大学开始时,入学新生会接受学术诚信政策制度学习,并签署荣誉守则。前者在国内很多大学已经推行,各高校纷纷在《研究生入学须知》中宣传学术规范的相关条例,有很多高校也专门开设了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课程。针对后者,国内很多高校并未实施。胡慧在其文章中将美国荣誉守则重点进行了介绍,美国高校普遍采取荣誉制度,每位大学新生需要在入学前,在一个非常正式且严肃的场合,郑重其事地签订 “Honor Code"。不同学校间荣誉誓言的文字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中一项却是不约而同且十分固定的:“我发誓,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一员,我绝对不会撒谎、欺骗或者偷盗别人的劳动成果。”大学生们往往会自己选举产生一个独立的学生法庭,该法庭会负责严格监督学生们的诚信状况,并且负责在出现剽窃现象时做出公正的裁决,如果裁决生效通常是要求该生离校。
学术氛围创建方面,美国高校会开展“学术诚信周”活动,校园中也会设置很多标识进行宣传。除此之外,还会利用课堂教学、学校图书馆、网站等进行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教师也会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总体上看,在宣传方面,美国的研究生诚信教育注重经常性和广泛性,构建了浓厚的学术诚信氛围;教育内容方面,具有系统、规范、明确的特点,可操作性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方面,指导具体而深入,针对性强;学生自我教育方面,美国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发挥教育主体的自我教育功能;另外,教育、制度、惩处相结合,起到较好的综合防治的作用。
五、美国研究生科研诚信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在向美国等科研诚信制度建立得较完善的国家学习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中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处于不同阶段,而且在文化传统、基本国情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研究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中,我们一方面要借鉴美国的经验,如在制度建设的理念上,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能够自觉管理好自己;在具体规范上,要明确内容细则,便于学生遵循;在制度执行上,应明确制度运行的程序规范,体现制度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但也不能完全照搬,要根据我国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现实问题,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基础逐步展开。特别是要重视顶层设计,增强诚信制度的权威性,要发挥好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基础优势,把诚信教育融入其中等等。
另外,从教育观念上,我们应该重视研究生的道德及教育,而不仅仅停留在学业成绩上,对于学术不规范行为做到“零容忍”,对于有过学业或学术行为不端的学生公正处理。
法律法规方面,除了出台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外,还应当注意积极宣传,并且严格实施,让研究生心里明确学术不端这根准绳不可碰。学校也应该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通报批评违规案例,起到警示作用。
其次,要发挥研究生主体的能动性,强调科研创新,从正面上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并且做好“提前预防教育”,而不是重治理、轻教育,同时可以以一些有趣的、参与度高的形式,引导研究生主动探讨科研诚信问题。
最后,中国高校要注意积极倡导科研诚信氛围,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科研诚信,并且探索出更加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活动形式,而不是停留在喊口号上。
参考文献:
[1]新华网. http://www.sh.xinhuanet.com/2016-07/20/c_135526210.htm
[2]曲安琪.美国科研不端行为治理制度化探析[D].东北大学,2013.
[3]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
[4]姜小平.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2.
[5]胡慧.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3.
[6]李嘉莉.美国研究生学术诚信制度及其启示研究[D].山西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