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6-11-09孔祥泉
孔祥泉
摘要: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一些跨国企业集团对财务资源进行了整合,构建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初步实现了财务共享。对于我国大型企业集团来说,需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在全员树立大数据思维的前提下,切实有效地防范风险,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逐步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财务共享 大数据 风险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组织效率,国外一些规模较大的跨国企业集团逐步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目前,我国中兴通讯、中国网通、中国电信、国家电网等公司也已引入这种模式,还有许多大中型企业正在研究探索向这种模式转变。虽然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一、对“财务共享”的理解
1991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纲要》中,提出了建立“数出一门,资料共享”的会计信息中心改革构想,这是我国在财务方面最早提出的类似“财务共享”的概念。2013 年12 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指出:“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是我国最近提出的“财务共享”概念。
比较这两个概念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部门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早期的财务共享概念更多的是在描述如何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会计核算模式,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随着信息技术及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当前的财务共享概念已演化为将分散在各子公司或机构中的共同的、重复的、标准化的财务业务逐步集中到一个组织中,将会计核算模式由分散型转变为集中型,并以此为基础,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标,利用现代化的分析技术提高财务数据的使用效率,提供持续深入的价值链业务支持,实现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的一种模式。与早期概念相比,现在的财务共享更强调相同或类似财务资源的整合、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更强调数据产生信息,分析信息支持决策、创造价值。在财务共享中,信息技术是手段,财务核算是基础,为用户创造价值是最终的目的。
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注意的问题
(一)树立大数据思维,营造全员财务共享文化。当前,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这将会带来诸多的思维变革,一是分析方法由随机抽取样本分析转为全体数据分析,二是更关注数据反映出来的趋势,允许少量数据出现偏离,三是数据信息不仅反映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还包括所有的相关关系。在这种思维变革下,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员工首先必须意识到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等各经营环节的各种经营活动都可量化、数据化。企业对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再利用和重新整合,便可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支持经营决策,这个过程就是数据创造价值的过程。作为一个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正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大数据的生产、加工和应用的机构。企业所有员工的每个行为产生的数据通过信息终端(比如移动终端)传至信息系统,业务财务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确认、计量并分析,管理财务负责大数据信息的应用,公允、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因此,企业要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全体员工树立大数据的思维,认识到数据创造价值的重要性,以及一切经营活动均可数据化的可能性。同时,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即财务共享是企业大数据创造价值的载体,所有的经营活动均会产生与财务相关的数据,所有的经营活动均是财务共享潜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能将财务共享真正融入企业,那么为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的业务流程再造也就仅仅是简单的业务流程的重新组合,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也就仅仅是一个新机构的建立过程,实现不了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所构建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就有可能是失败的。
(二)加强风险管控,切实提高财务共享服务的安全性。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是对财务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作为企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应及时识别变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通过有效的措施控制风险。变革过程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务管理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转变后的信息风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会减少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面对面的沟通。财务人员在能够及时获得信息的同时,因所获得的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信息,信息的深度将会有所降低。如不能设置相关信息控制活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可能更加严重。比如,制造单位的现场不再有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只能通过生产业务的人员间接了解生产过程的价值链,存货的出入库现场管理、生产流程的现场管理等有可能会失去监督与控制;实施网络报销时,财务人员看到的是单据的电子影像,无法像实物一样随意翻阅,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所获得的信息也会减少。
二是财务管理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转变过程中的战略风险。分散管理模式下,每个独立经营单位的财务管理团队与独立核算单位的利益是一致的,会在独立经营单位与集团总部或集团内部其他单位的利益博弈过程中提供利于自己的财务信息。但在集中管理模式下,独立经营单位的价格、成本等关键核心信息将被共享,集团利益角度下,各独立单位的利益将被重新划分,这将会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带来较大的阻力。
三是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会面临较大的组织管理风险。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会打破原来的财务管理架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离,财务管理职能将独立出来,组织架构及各级财务职能也将重新建立和划分。另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模式将改为工厂流水线的工作模式,这会导致共享中心内部存在组织架构划分。能够协调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划分及两个职能部门内部的职能划分、建立健全监控和评价机制对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上述三个方面的风险,需要管理层综合考虑,逐步有序地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尽量降低相关风险。
(三)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更好地开展财务共享活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分离。原来从事会计核算的大部分财务人员,一部分仍将从事会计核算,一部分需要转型从事管理会计。
对于从事会计核算的财务人员,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原来一个单位的某一经营业务,而是要面对集团内部所有单位相同业务的会计核算,这需要这部分财务人员全面了解集团内部的管理架构、组织架构及各单位的经营情况,才能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将业务数据转化成管理信息,将在研发、供应、 生产和营销等环节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发挥财务管控职能,支持业务决策。
对于从事管理会计的财务人员,因为需要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为各部门、各业务单元提供专业的财务支持,要求相对更高。一是要尽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管理会计已经突破了原来的财务领域,管理会计人员需要了解集团内部各单位的经营业务,要有更加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和丰富的会计实务经验。除此之外,还要懂得战略规划,对财务管理及其他知识深入研究,精通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资本运作等,具备战略眼光、决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综合素质。二是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随着财务与业务的融合,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利用专业知识推动业务决策的科学化,提供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信息。这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和业务人员及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深入了解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等各业务价值链的业务流程。
这两类财务人员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相互之间的业务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增加,提高财务共享活动的效率。
(四)分步实施,逐步建立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大型集团公司的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如果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经营业务,那么就会有较多的重复的财务处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就能够较快地构建并实现财务共享。但对于一些生产较复杂,纵向价值链较长的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并非所有的业务都能立刻实现财务共享。以生产制造及销售汽车的企业为例,一般来讲,该类企业集团的财务核算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价值链通常包括汽车技术研发、总成及零部件生产制造、整车组装、销售(含售后服务)和金融支持及服务等环节,业务异常复杂,核算层级非常多。二是生产汽车或总成零部件的工艺复杂、工序多,这就使得汽车制造的成本核算非常复杂,包括直接材料、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也包括多次在产品、产成品的成本结转及分配。三是销售环节的重复性财务工作多。对于这样的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应当视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首先,将所有资金业务,包括费用报销、对外采购支付资金、获得收入收取资金等进行财务共享,建立资金业务的共享服务中心,既可以建立财务部下的资金业务核算中心,也可以通过设立财务公司并对相关业务实现流程再造。其次,将生产制造类似总成及零部件的成本核算业务建立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整车环节建立一个共享服务中心。第三步,对生产制造环节的财务管理业务进行梳理,合并总成零部件和整车环节两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第四步,建立整个集团的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另外,对于税务管理,如果涉及国家较多,不同的国家税收政策不同,这就需要相同部分共享,不同部分就要慎重考虑。S
参考文献:
[1]郭万莉.大数据时代财务人员定位与转型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5,(10).
[2]程平,万家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J].商业会计,2015,(15).
[3]陈虎.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4]钟邦秀.大型跨国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模式研究[J].财会月刊,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