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温暖送到乡村医生的心坎里
2016-11-09王夏玲
王夏玲
2016年4月,《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读者群的村医们连着几天都在热议一封求助信。求助信的发起人周婉玲大学刚刚毕业,正是带着抱负走向社会,展示自我才华的时候,正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时候,她却在人生的这个转折点遭遇了不幸。为村民勤勤恳恳服务了23年的爸爸——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镇龙泉湖村乡村医生周荣承,被确诊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让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跌入谷底!
得知消息后,《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立即在官方微信平台为周荣承积极组织募捐。来自五湖四海的热心村医向周荣承一家伸出了援手,村医们纷纷为周荣承捐款。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徐毓才在得知消息后,要求杂志社把他近几个月的稿酬都寄给周荣承。
2016年6月6日,带着全国各地乡村医生、热心人士及杂志社全体员工的爱心,《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慰问小组踏上了开往成都的列车,去探望这个患病之后依然坚守在岗位的乡村医生。
成都的“火炉”之名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早晨比一般城市都要热,出租车奔跑于群山环抱的盘山公路上,葱葱的树木纷纷张开叶子,将阳光反射成各种不同的绿色,漫向远方,以天为际。
不知盘旋了多久,司机师傅把车停在路边,打开了导航软件——看来这蜿蜒曲折的盘山道让久居本地的老司机也头痛不已,司机输入目的地之后,导航软件却半天都没有反应。恰好附近站着一对父女在卖桃子。同行的老师说:“我们买一些桃子给周医生带去吧!”
等到卖桃姑娘帮我们把桃子称完装好,同行老师对那个姑娘说:“你认识同荣承吗?”
小姑娘带着成都腔调的普通话回答说:“知道知道,他是我们村的村医,我家娃娃都找他看病,他人很好,看病也看得好,谁家老人、孩子不舒服的,都找他,村里的人都很尊重他。”“那你能带我们去他家吗,我们是来看望他的。”姑娘辞别她的父亲。和我们一起坐上出租车。她的个子很小,车上多了一个人,却不觉得挤,司机师傅也很乐意载上这位热心的向导。
在路上,我们问她知不知道周医生患白血病的事,姑娘沉默了一会儿。“周医生是1月查出白血病的,我4月在朋友圈看到他女儿发的求助信才知道。周医生人很好,我们都想帮助他,可是他不愿意,很多居民自发性地为他捐款,都被他拒绝了!”姑娘说道。
“卫生站就是我的家,最放心不下的是村民”
车子又颠簸了一阵。从远处模模糊糊看见了龙泉湖村卫生站的牌子,车还没停稳,周医生就从屋里迎了出来,连白大衣都没来得及换。刚刚买桃子的时候我给周医生打电话,他说他正在镇卫生院开例会,显然他是刚从镇上开会回来。
一阵寒暄之后,我们同周医生一起走进了卫生站,而这,也是周医生的家。这时,我才开始仔细观察这位让我们费尽周折、跨越2000公里才终见一面的乡村医生。这是一个精瘦的中年男人,胳膊、小腿、脸上都没有一丝多余的肉,他的面色有些发黄,颧骨有些突出,脸颊有些下陷,眼眶有些加深,再加上因为化疗而有些稀疏的头发,给人感觉这个人差不多有60多岁,只有漆黑的发色,证明着他今年只有46岁的事实。
在招呼我们落座之后,周医生自己也坐下了,坐在他服务了23年的卫生站里,坐在他每天给人看病时所坐的位置。当问及目前的身体状况时,周医生说正在恢复期,恢复好了马上就要去医院接受第4次化疗了,说到这,他的语气和眼神透露出他的心中仿佛还有着另一份牵挂。
周医生每次住院都要20多天,但村里只有他一个医生,他一走,卫生站就得关门。20多年来,卫生站就是他的家。平常他就住在卫生站,也没有什么上班下班之说,24小时坐诊,村里人不舒服了,可以随时过来,有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打电话说哪里不舒服,他就到患者家里去看病。
“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大都是老人、孩子,他们随时都需要我,以前我都不敢轻易出远门。但现在需要化疗、住院,一走好多天,我住院的时候心里最惦记的就是他们,万一有村民生病了,卫生站不开门,他们就只能去镇里看病,交通太不方便,我也不放心,住院的时候心里总是不踏实。”周医生如是说。
“有这么多好心人和同行的帮助,我非常感动”
患上白血病,就意味着需要一笔昂贵的化疗费和转院费。据周医生的爱人介绍,整个疗程的化疗和住院,医院说会花掉六七十万的费用。
“说实话,当时村委会要为我组织捐款,被我拒绝了,因为大部分村民家里并不富裕,都指着仅有的几分地种点水果维持生计,我不想加重他们的负担。我女儿一开始要在网上募集捐款,我也是反对的。我的想法是,不愿意去打扰大家的生活,况且,接受了天南海北这么多人的捐助,这份情,我如何还?但要治好这个病确实不容易,所以我同意了。有这么多好心人和同行帮助我,我非常感动。”周医生说道。
在得知周医生患病后,乡卫生院和县卫生局的领导都纷纷来看望周医生,也积极为他联系一些救助办法,这让周医生很欣慰,“做了这么多年村医,国家惦记着我,百姓心里有我,我知足了。”老实诚恳的周医生低着头说,“要是有社会医疗保险,就好了。我这一病倒,家里也没有了保障。”在这个时候,百万村医期盼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显得尤其重要。
“女儿想学医,我感到很自豪”
采访当天是6月7日,是周荣承小女儿高考的日子,“您怎么没去陪考啊?”周荣承略带自责地说,“这个疗程刚化疗完回来,一走半个多月,很多村民生病都拖着,所以刚回来的这几天,病人特别多,我得留在卫生室或去患者家给他们看病。”
突然,周医生面带微笑,并透露出一种满足感,“小女儿说她以后也想从医。这才让我很欣慰。现在很多人都不学医,压力太大,又不挣钱,但是我还是支持她,我守了住卫生站,若能把卫生站交给她,这是一件好事。”周医生的父亲就是医生,这间卫生站最早就是他父亲建立的,周医生从小就在他父亲身边学习,后来村里送他去卫校参加培训,再后来才获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如果我小女儿再从医的话,就是第三代了,我会感到自豪。”周医生笑着说。尽管现在乡村医生目前在工作和生活上都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周医生希望女儿不要受这些问题的影响,立志为村民健康服务。他认为,基层,特别是乡村这一级的医疗机构,最需要年轻的医生加入进来。
临走前,《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副总编张丽敏将杂志社成员的爱心捐款交到周医生的手上,周医生推让再三,但在我们的坚持下,周周医生最后接受了这份心意,并表示感谢。
坐上车,我们离开了龙泉湖村,后视镜里,这位谦和的村医摆手挥别的身影在慢慢变小,他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印象却渐渐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