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幸福埋单
2016-11-09
在物价与房价齐飞的大背景下,当知名演员王宝强与马蓉离婚的消息被热炒,当女歌手张靓颖的母亲出面“揭露”女儿未婚夫冯轲的种种“恶行”的消息传出,当上海、广州等地的购房者们为了买房而纷纷办起离婚手续,我们不禁要问:爱,在这个时代,到底还值不值钱?金钱,难道就真的能够对家庭幸福感造成“压倒性”的影响?
“爱值多少钱?”《小康》杂志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一些知名人士,当红的明星对此问题大多“避而不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李银河,主持人、米未传媒CEO马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悉尼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王丽萍,零点有数集团董事长、飞马旅创始人袁岳,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以及奥美创意总监东东枪,则分别从各自的专业和体验出发,回答了这个问题。
鲁迅先生说过,“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当代精英们的回答并未越出这一范围,有人坚信“爱就是爱,是很单纯的灵魂间的投契”;有人表示“从内心出发,才是真爱”,有人直言“爱不值钱”。在“2016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调查中,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爱不能用钱来衡量”,但也有三成受访者觉得“爱是无价的”。
爱到底是价值连城,还是一文不值?每个人都有着不尽相同的感受。那么与爱紧密相连的幸福,又值多少钱呢?《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所进行的“2016中国幸福小康指数”同样对此进行了调查,近七成人认为金钱买不来幸福,但这并不代表金钱与幸福完全没有关系。
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改革家、政治家、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梭伦便将“有中等财富”视为幸福应具备的五个要素之首。收入、财富对于幸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以肯定的是,天下并没有“不劳而获”的幸福,68%的受访者表示幸福需要“成本”,诸如时间、精力、金钱、情感,等等,都是获取幸福所需要的“成本”,并且,过半受访者认为用“成本”换来幸福是值得的。
无论是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30后”“40后”“50后”,还是在家庭和社会中正担当着“顶梁柱”的“60后”“70后”“80后”,抑或是成长中的“90后”“00后”,每一代人都有着不同的幸福感悟,他们中的代表人物陈爱莲、杨力、梁戈亮、周可、方芳与王林、韩悦与刘峰、徐逸群、王小芹,同样从各自的专业和体验出发,述说了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幸福与烦恼,阐述了他们眼中的幸福经济学,并透露了他们的幸福账单、恋爱账本甚至是离婚成本。
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而言,幸福需要付出;对于每一座发展中的城市来说,为它的市民创造幸福也同样需要付出。繁华的大都市并非完美无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问题的出现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幸福的体验。而中国人对于乡村的情感和态度,也从未像今天这般分裂,农村的环境好了,人们的负担减轻了,生活却寂寞了;人们的手头有了活钱,消费也更高了,人与人的差距却更大了;打工者喜欢乡村生活,却不得不离开……此时此刻,被寄予了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厚望的城市,能做些什么?
把脉公众对于幸福城市的选择标准,通过对幸福的重构,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能在时代的变化中感受到幸福,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如此为幸福而埋单,无疑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