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簇的桥梁监测数据流异常识别研究

2016-11-09吴运宏王戒躁闫光辉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6年9期
关键词:数据流聚类精度

吴运宏 舒 昕 王戒躁 闫光辉

1(中铁大桥局武汉桥梁特种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73)2(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205)3(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基于微簇的桥梁监测数据流异常识别研究

吴运宏1,2舒昕1,2王戒躁1,2闫光辉3

1(中铁大桥局武汉桥梁特种技术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3)2(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205)3(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针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的数据流异常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簇的数据流异常检测框架。首先对原始采集信号进行数据合并、缺失值填补等预处理;由于监测系统各传感器测点数据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桥梁主要特征参数,去除重叠信息;利用密度聚类算法把数据流转换成微簇,进行微簇的实时生成,并根据微簇更新机制进行微簇维护,对数据流进行分类。通过对湖北某大桥监测数据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异常识别能力,可以自适应概念漂移现象。

桥梁健康监测数据流异常识别多传感器网络主成分分析微簇

0 引 言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多传感器网络采集桥梁重要部位数据,对桥梁健康进行智能评估[1]。多传感器网络采集的流式数据连续到达、频繁随时间变化、数据量并不确定[2],根据数据的变化来判断桥梁运营情况,是桥梁健康监测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当桥梁结构出现损伤或产生其他干扰时,如传感器损坏、监测系统不完善或测试环境发生变化等,便会引起数据流分布不平稳,数据的走向和分布随时间不断变化,产生概念漂移现象[3]。因此,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异常数据流的识别精度,正确判断桥梁健康状况,尽可能避免漏检和误检成为桥梁监测中研究的关键问题。

针对数据流异常检测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Muthllkrishnan等人把离群点定义为异常,解决了基于时间序列的特殊数据流模型的异常检测问题[4];Park等人建立了用户活动的数据流,对用户正常行为模式建模,采用基于数据流的聚类方法对用户异常行为实现异常检测[5];文献[6]中利用K-means算法对大量原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对处理后得到的簇再用ID3决策树进行训练以消除因阈值带来的问题,最后综合两种算法的权值实现分类,提高了预测的准确度。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处理海量数据,不需要使用训练数据线下训练,空间复杂度较低。针对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许多学者也提出了相应的算法。Song等人为了把属性集对聚类算法的影响降至最低,利用Apriori算法先计算属性的频繁项集,然后作为K-means聚类算法的属性集合进行聚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李娜等基于信息熵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聚类的无监督异常检测算法[8]。肖政宏等人利用K邻近算法对传感器网络节点进行分簇,簇内节点的异常检测采用贝叶斯分类算法,簇头节点的异常检测则采用平均概率方法,该方案有较高的检测率及较低的误检率[9];文献[10]中研究了时间检测的覆盖空洞问题,设计了精确可认证的分布式覆盖方案保证事件检测的准确性。

以上聚类算法部分基于单传感器,部分不需要离线训练模型阶段。由于正常数据和异常数据特征差异较大,很容易就能将所有未知异常划为一个簇,忽略了数据中的概念漂移。多传感器网络中,异常数据的评价不能以单个传感器瞬时异常为标准进行处理,需要综合评价;数据流分布随时间不断变化,要求算法能对数据进行增量式聚类及自适应识别。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提出一种把主成分分析与微簇思想相结合的数据流异常检测框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桥梁主要特征,对高维空间的属性进行降维;对数据流用密度算法聚类时,引入微簇模型,把数据流转化为微簇,提高处理效率,自适应分类。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对传感器数据流有较好的支持,能有效应对概念漂移,提高异常检测的准确率。

1 桥梁监测数据流分析

多传感器网络采集的数据不再像以前是静态的、有限的、平稳的、低速的数据,而是无限产生的、类分布随时间变化的、高速的、动态的、海量的数据[11],这种像水流一样按顺序产生的数据,就叫数据流。在桥梁健康监测数据流中,数据会随着季节更替、桥梁行车环境、监测系统自身因素(如传感器温漂)而发生改变,异常数据会因异常种类不同,如传感器损坏、船撞等,包含的类标签并不一样,从而产生概念漂移。

概念漂移就是数据流的走向和分布随时间不断变化,数据隐含内容改变而导致目标概念的改变[12],形式主要包括渐进式漂移和突变式漂移。如网络入侵检测中,会因入侵行为发生改变,而产生突变式的概念漂移;顾客的购物偏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产生渐进式的概念漂移。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多传感器网络数据流,既存在渐进式概念漂移,也存在突变式概念漂移[13]。

假设有数据流模型S={s1,s2,…,sn,…},其中每段都由若干个连续的数据点组成。再设数据段Sm={sm,…,sp-t}是分布平稳的,类标签是m,表示概念M;数据段Sn={sp+t,…,sn}分布亦平稳,类标签为n,表示概念N。

如图1所示,数据流S隐含的概念从M变化到N,在时间2t内进行,说明发生了概念漂移。当时间t取值较小时,可认为发生了突变式概念漂移,发生了很快的数据分布变化;反之,t较大时,概念漂移的发生是缓慢的,概念为N的数据组慢慢“渗透”到概念为M的数据组中,直至分布平稳[14]。

图1 概念漂移示意图

实际应用中,引起概念漂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并不关心到底发生了哪种漂移、概念漂移对数据流造成的影像有多大,而更加注重于漂移何时发生,如何对当前学习模型进行修正,使更新后的数据模型能够适应新的数据分布。

2 基于微簇的数据流异常检测

对于刚采集来的桥梁监测数据,采集初始时刻不同、不同属性传感器采集频率不一样,包含噪声多,需要对数据进行缺失值填补、时间同步等预处理操作;根据胡顺仁等人在分析桥梁监测系统中各传感器之间关联度提出的观点,不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15],反映信息时有一定重叠,需要把桥梁主要属性提取出来以简化和精炼数据;对提取出来的桥梁主要特征数据用基于微簇的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来判断桥梁健康状况,如图2所示。

图2 桥梁监测数据流异常识别流程

2.1桥梁数据特征提取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原来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得到一组正交基,从而产生新的综合变量,这些新变量的正交性为零[16]。该方法对相关性大的数据进行过滤,在保证原有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情况下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尽量消除属性间的相互影响,对多维空间变量进行降唯处理,达到压缩和简化数据的目的。

已知有p维随机变量X={x1,x2,…,xp},它们的线性组合构成新的综合变量。设F1表示原变量的第一个线性组合所形成的主成分指标,即:

F1=a11x1+a21x2+…+ap1xp

(1)

每一个主成分所提取的信息量可以用方差来表示,为了让每一个综合变量尽可能多地包含原有变量的信息,主成分的方差应该越大越好,即Var(F1)达到最大。通常第一主成分F1是所有主成分中包含信息量最大的,若第一主成分不足以表达原来p个变量的信息,再考虑选取第二、第三主成分,并且F1与F2之间要保持互相独立,即两者的协方差:

Cov(F1,F2)=0

(2)

以此类推,可以构造出F1,F2,…,Fm为原变量指标的第一、第二、…、第m个主成分。如式(3)所示:

(3)

对于每个系数a,均应满足规范化条件:

需要计算原变量xi与xj的相关系数矩阵:

(4)

其中,rij(i,j=1,2,…,p)为原变量xi与xj相关系数且rij=rji,计算公式为:

(5)

(6)

前p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之和为方差累计贡献率,计算公式为:

(7)

根据前n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之和超过某一阈值(如90%)来选取主成分的个数。

2.2基于微簇的异常识别分析

常规的K-means算法、密度聚类等算法都是针对静态数据库一次性完成聚类。然而桥梁监测数据是以数据流的方式不断到达的,这就要求聚类算法必须以增量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聚类,而不是每当数据到达时都需要扫描数据库来确定数据的标签。本文引入基于微簇的数据流处理方法来提高检测的精度。

传统聚类算法中,经过对数据集一次性扫描后数据集被分为不同的类别,这些类形状任意,包含的数据点任意,如图3所示。在基于微簇的聚类算法中,数据集合均以微簇的形式存在,并且微簇能够覆盖数据流中随时到达的数据,完成聚类。

图3 传统聚类算法

时间窗口分析和K-means密度聚类算法将会被用于其中。时间窗口分析就是对某一时刻开始到另一时刻结束时这一段时间内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确定需要处理的目标数据流。算法开始工作时,数据集进入内存,当第一个时间窗口数据到达时,微簇并没有形成,需要调用K-means密度聚类算法对数据流进行聚类,以形成新的微簇;随着数据流的不断到达,潜在概念漂移可能发生,微簇随着数据流的演化而变化,不断产生新的微簇或者核心微簇组逐渐退化为孤立微簇,即离群点,此时也需要调用密度聚类算法定期更新核心微簇和孤立微簇的集合。核心微簇和孤立微簇定义如下:

根据核心微簇的定义,核心簇中所包含的数据均为正常数据,最理想的状况就是核心微簇集能覆盖所有的正常数据,且任何一个核心微簇都必不可少。

桥梁数据流异常检测的目的就是通过训练数据集建立一个模型,然后监视微簇群的吸收和记录情况并不断更新模型,识别隐含概念漂移的数据流类标签,达到提升识别精度的目的。基于异常数据在数据流中所占比例较少以及数据特征与正常数据流差别较大的事实[17],可得出:正常数据流产生大量微簇,且不断有新的记录加入而表现活跃;异常数据流产生少量微簇,这些微簇中数据点不如正常微簇群中的数据多,表现较不活跃,且由于产生异常的原因不同,异常微簇之间、异常微簇与正常微簇之间的微簇间距较大[17]。微簇生成步骤如下:

(1) 对训练集x采用K-means聚类算法;

(2) 设训练集中第一个点生成微簇C1,并加入微簇队列;

(3) 取训练集x中的点xi,计算xi到微簇队列中所有点的欧式距离,若该距离小于微簇半径,则xi加入并更新该微簇;若该距离大于微簇半径,则生成新的核心微簇或孤立微簇;

(4) 重复步骤(2)、步骤(3),直至扫描完训练集中所有点。

根据训练集建立的初始模型,微簇队列包含核心微簇和孤立微簇,接下来对于数据流中新到达的对于数据流中新到达的数据点p,有如下步骤:

(1) 当该点与核心微簇中心点c的欧氏距离满足dist(c,p)≤ε时,p被核心微簇吸收。如图4所示,实线部分的圆表示核心微簇,虚线部分的圆表示孤立微簇, 数据点P1落在核心微簇中直接被吸收,更新核心微簇。

(2) 当该点与孤立微簇中心点c的欧氏距离满足dist(c,p)≤ε时,p被孤立微簇吸收,同时计算微簇的权值ω,若ω≥βμ,达到核心微簇的条件,则把该微簇从孤立微簇队列中删除,加入到核心微簇中;ω<βμ,更新该孤立微簇。如图4中的P2。

(3) 当该点到所有微簇(核心微簇和孤立微簇)中心点c的欧式距离满足dist(c,p)>ε时,该点不属于任何类,以该点为中心构造孤立微簇,同时加入孤立微簇队列。如图4中的点P3。

(4) 重复步骤(1)至步骤(3)。

图4 微簇进化示意图

3 实验结果及评价

3.1实验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本文采用湖北省某长江公路大桥的监测数据作为实验数据。该桥作为沪蓉高速公路主干线湖北省东段和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湖北段的共用过江通道,是跨径组合为(3×67.5+72.5+926+72.5+3×67.5) m的9跨半漂浮体系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主桥桥面最大纵坡2.0%,双向6车道;钢箱梁外形与混凝土箱梁一致,均为分离式双箱单室结构,主梁全宽为38 m,梁高3.8 m。根据桥梁的力学特性分析,大桥监控的主要参数为结构温度、环境温湿、斜拉索索力、主梁挠度和振动、结构应变等。每种传感器均主要安装在大桥斜拉索、主梁及主塔上。

实际桥梁监测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获得大量的正常数据样本,结构损伤样本不太容易获取。由于传感器数量较多,本文主要选取4号墩到5号墩的部分传感器数据作为样本,包括: 4个索力传感器、2个挠度仪、2个应变计、2个加速度传感器及2个温湿度传感器,并把它们重新编号。有选择性地选取了不同时间段的桥梁监测数据样本,共50 000条数据,人工为其标记,正常数据45 920条,传感器损坏异常样本集1980条、因大风引起的信号异常样本850条、因船撞引起的结构异常样本集320条和疲劳损伤样本集930条。图5是索力监测数据的采集界面。

图5 大桥索力监测界面

传感器采集数据时,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的初始时间不同,采集频率不一样,采集时间间隔不同,还会有缺失值,因而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对于频率不同的数据,把时间最接近的各个参数记录合并到一起,使之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当出现单点缺失值时,用该时刻前序2个数据和后续2个数据的平均值代替;当出现连续缺失值时,很大可能是传感器出现异常,直接归为异常数据样本集即可。表1是对某一时间段内的数据进行采集,然后经过预处理后得到的值。

表1 某段时间段内数据统计

3.2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查全率(recall)和精度率(precision)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算法判断数据流X是否属于类C时,输出的结果集可以分为C0、C1和C2三种情况。其中C0表示分类正确的数据集,即识别出数据流P属于类C,并且被验证确实属于类C的数据集合;C1表示这些数据不属于类C但算法把它识别错误识别为类C的数据;C2表示这些数据属于类C但算法却没有识别出来的数据集合。因此查全率公式定义为:

(8)

式(8)用来度量算法发生数据漏检的情况。精度率定义为:

(9)

式(9)用来度量算法发生数据误判的情况。

3.3实验结果

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与降维,由于收集的数据集中湿度变化不大,排除湿度对结果的影响。在此P=9,x={x1,…,x9}。通过Matlab计算得到前5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per=[49.90,15.35,13.52,10.85,4.77],所对应的特征值为egenvalue=[4.49,1.38,1.21,0.98,0.43]。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4%,若按90%以上的信息量来设定阈值,则可以选取前5个新的特征元素,其中第一个新因子F1所含信息量最大。

式(10)给出了前5个主成分的系数矩阵,则之前的9个属性{x1,…,x9}可以用5个新的变量F1、F2、F3、F4、F5表示,其各属性之前的系数就对应着矩阵里面的列值。

(10)

新得到的变量也是数据流形式,用基于微簇的数据流异常检测算法对其进行分类,选取50%的数据样本作为训练数据集,剩下的数据作为测试集。需要设定的实验参数主要包括微簇半径r,孤立点相对于核心微簇的阈值β,衰减因子λ。微簇半径r应大小适中,太大则同一个簇中会出现不同标签的数据点,太小则增加了算法空间复杂度,达不到聚类效果,该数据需要在实验中凭经验控制;衰减因子决定了历史数据对当前数据流影响的重要程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阈值β则按照桥梁监测数据流的特性来判定。根据文献[18],初始化参数进行如下设置,InitN=1000,数据流速V=1000,衰减因子λ=0.25,阈值β=0.01。

图6中左边的柱形代表查全率,右边柱形代表精度率。可以看出算法对每一类异常的识别效果,包括查全率和精度率。算法对四种异常情况的分类结果准确率大多都在80%以上,船撞事件的精度识别率在75%以上,精度略有降低。因桥梁传感器系统使用环境复杂并且多变,并且往往包含许多噪声数据,易引起数据流的分布不平稳,即发生概念漂移现象,需要测试在发生概念漂移时算法能否自适应处理这些数据流。用精度表示识别正确的数据流与总数据流的比值,建立了精度随数据流的变化曲线坐标轴,如图7所示。

图6 分类查全率及精度率

图7 算法识别精度变化

从图7中可以看出,算法识别精度主要保持在80%~90%之间,在第32 130条数据流出现时识别精度开始呈下降趋势,第34 870条流到达后识别精度达到最低。通过对数据流标签的监测,发现出现概念漂移的数据流是传感器异常数据流,传感器出现异常时,连续缺失值和无效值明显增多,造成数据分布紊乱,算法识别精度明显下降。随着数据流的继续达到,识别精度逐渐升高,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4 结 语

本文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多传感器网络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簇的多属性数据流异常监测框架。监测桥梁的传感器往往数量繁多,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关联关系,为了降低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并没必要分析所有数据。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原理,对判别桥梁健康状态意义不大、包含重复信息的属性进行降维,以减少数据的时空开销;然后利用微簇的思想对新的主成分进行微簇分类,识别异常数据。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在应对桥梁监测数据随时间变化分布不平稳而产生概念漂移的问题时,有较好的分类效果。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考虑到传感器众多,只是针对桥梁进行局部分析,若要做全全桥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还需要进一步降低。

[1] Jingqiu Huang,Ogai H,Chen Shao,et al.On vibration signal analysis in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by using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C]//SICE Annual Conference,IEEE,2010:2122-2125.

[2] 陈斌,陈松灿,潘志松,等.异常检测综述[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39(6):13-21.

[3] Elwell R Polikar.Incremental learning of concept drift in nonstationary environments[J].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2011,22(10):1517-1531.

[4] Muthukrishnan S,Shah R,Vitter J S.Mining deviants in Time Series Data Streams[C]//Proceedings 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and Statistical Database Management,2004:41-50.

[5] Park N H,Oh S H,Lee W S.Anomaly intrusion detection by clustering transactional audit streams in a host computer[J].Information Sciences,2010,180(12):2375-2389.

[6] Yasami Y,Mozaffari S P.A novel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for network anomaly detection by k-means clustering and ID3 decision tree learning methods[J].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2010,53(1):231-245.[7] Song N,Zhou G.A study on intrusion detection based on data mining[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2010:135-138.

[8] 李娜,钟诚.基于划分和凝聚层次聚类的无监督异常检测[J].计算机工程,2008,34(2):120-123.

[9] 肖政宏,陈志刚,李庆华.WSN中基于分布式机器学习的异常检测数据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1,23(1):121-127.

[10] Bejerano Y.Coverage verification without location information[J].IEEE Trans on Mobile Computing,2012,11(4):631-643.

[11] Knorr E M,Ng R T.Algorithms for mining distance-based outliers in large datasets[C]//Proceedings of VLDB 1998 C J. NewYork,USA,Morgan Kaufmann,1998:392-403.

[12] Widmer G,Kubat M.Learning in the Presence of Concept Drift and Hidden Contexts[J].Machine Learning,1996,23(1):69-101.

[13] Elwell R,Polika R.Incremental learning of concept drift in non-stationary environments[J].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2011,22(10):1517-1531.

[14] Tsymbal A.The problem of concept drift:definitions and related work[J].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Trinity College Dublin,2004.

[15] 胡顺仁,陈伟民,章鹏.桥梁监测系统多传感器测点之间的关联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9,42(3):81-86.

[16] 梁栋,张宇峰,袁慎芳,等.桥梁数据异常诊断方法在伸缩缝中的应用[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1,26(5):579-584.

[17] 肖三,杨雅辉,沈晴霓.基于微簇的在线网络异常检测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49(6):86-90.

[18] 任培花.基于微簇进化学习的数据流快速聚类算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3,30(3):343-346.

ON ANOMALY DETECTION OVER DATA STREAM OF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 BASED ON MICRO CLUSTER

Wu Yunhong1,2Shu Xin1,2Wang Jiezao1,2Yan Guanghui3

1(Wuhan Bridge Speci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Wuhan 430073,Hubei,China)2(StateKeyLaboratoryforHealthandSafetyofBridgeStructures,Wuhan430205,Hubei,China)3(CollegeofElectronic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LanzhouJiaotongUniversity,Lanzhou730070,Gansu,China)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data stream anomaly in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this paper proposes a micro cluster-based data stream anomaly detection framework. First, it pre-processes the primitive acquisition data by data merging and missing data imputation. Since there is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ata of measuring points of each sensor in monitoring system, it us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extract bridge’s main feature parameters in order to remove the redundant information. Then it converts the data streams into micro clusters with density clustering algorithm, carries out real-time generation of micro clusters, and maintains the micro clusters according to their updating mechanism, as well as classifies data streams. It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experiment on monitoring data of a certain bridge in Hubei Provinc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stronger capability of anomaly detection, and is able to self-adapt for the concept drift phenomenon.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Data stream anomaly detectionMulti-sensor network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icro cluster

2014-11-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63010);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现代服务业试点项目(2011-dhfwy-029)。吴运宏,高级工程师,主研领域:桥梁施工监控,桥梁维修整治。舒昕,助理工程师。王戒躁,教授级高工。闫光辉,教授。

TP306.1

A

10.3969/j.issn.1000-386x.2016.09.011

猜你喜欢

数据流聚类精度
汽车维修数据流基础(上)
汽车维修数据流基础(下)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分析误差提精度
基于DSPIC33F微处理器的采集精度的提高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GPS/GLONASS/BDS组合PPP精度分析
基于数据流聚类的多目标跟踪算法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