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自得,我在波兰做“懒妈”
2016-11-09口述李甜撰文云朵
口述/李甜 撰文/云朵
悠然自得,我在波兰做“懒妈”
口述/李甜 撰文/云朵
在国内带孩子,只有一个节奏:快。尤其带小孩出门,像打仗一样手忙脚乱,从出门前的准备到出门后的全过程,不停上演着“你追我赶”的戏码。但在波兰,妈妈们的动作似乎都被按了“慢放”键,她们从从容容、不慌不忙,街头哭闹的孩子更是少见。今年36岁的华裔妈妈李甜忍不住感叹:“在波兰,妈妈像花朵,走到哪里人人都面带笑容,施以援手。”这不禁令人好奇,在波兰,妈妈们享受的是怎样的五星级服务呢?
这里没有“快点妈妈”
我叫李甜,今年36岁,别看我名字很“甜”,但大学毕业后就没过过一天“甜”的日子。一毕业我就进了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做客户经理,天天晚上熬夜开会想方案,被客户逼,被老板骂,被技术鄙视,被文案不屑……自己仿佛一只活在笼子里的小仓鼠。嫁了人,怀了孕,我立马辞了职。本以为当个全职太太就是皇后娘娘的命,谁知道过的是奴才的生活——白天要给孩子干活,给自己做饭,晚上还得抱着孩子四处走动才能消停。
因为全职带娃,我跟朋友的联系越来越少,唯一的倾述对象只剩下老公。见我天天跟他吐槽国内生活太快,他拍拍大腿:“老婆,我以后一定带你去享受慢生活!”说到做到,2014年,老公申请外派国外,驻扎地是波兰。波兰诞生了肖邦、居里夫人、哥白尼等名人,其人文气质毫不逊色欧洲其他国家,可它最大的特点便是“慢”。
波兰的大部分火车还是铁皮车厢,293公里需要三个半小时。广播里没有双语,只有波兰语。出租车公司的前台接待竟听不懂用英语描述的地理位置,有几个司机甚至搞不懂“火车站”,我只得跟他说“呜……呜……”他才能明白。全波兰只有一条高速公路,大部分路上只有双车道,甚至很多公交车都还是上个世纪的古老有轨电车。习惯了国内快节奏的生活,初到波兰我竟然无法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吃饭为例,波兰人的早餐分两次吃。第一次早餐是在早上八九点,等待他们的还有中午十二点前的上午饭;下午四五点钟吃下午饭,至于晚饭,起码得到晚上八点去了。
很自然的,母亲带孩子出门也是再悠闲不过的事。到波兰后,我加入了社区的妈妈营。跟她们一起出门遛娃时,我发现她们几乎不会去购物场所,多是去公园或是风景较好的空旷地,选择的交通方式也是速度较慢的公交,因为她们觉得平时照看孩子很累,出门一趟就必须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放松身心。而当妈妈放松了,孩子与妈妈的关系也在平淡中透露出和谐、温存。另外一个原因是,波兰人认为大自然中的气息、光影和声响,都能让孩子长得更为结实、更为健康,所以他们总是乐意让婴幼儿尽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户外明媚的阳光和满眼的绿意。孩子两三个月大时,会被大人带到花园或森林中,聆听鸟儿的啼鸣。他们边欣赏小鸟歌唱,边露出会心的微笑。波兰的父母认为,让孩子听鸟叫有利于听觉器官的生长和发育。此外,孩子经常被放在青草地上,尽情呼吸着田野美妙的气息,好奇又快乐地观察着周围陌生的世界。而妈妈们也悠然自得地躺在一旁,享受着缓慢舒适的“度假”时光。
此外,波兰的妈妈们特别重视自我修养的提升。在周末或节假日,她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在那里经常能看到年轻的父母们拖儿带女,兴致勃勃前来观赏,而且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有的孩子还手握一簇鲜花,那是家长准备让孩子在演出结束之后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演出结束后,观众并不是匆匆离去,他们仿佛还陶醉在优美的艺术境界中,而演员谢幕、小观众献花有时竟持续半个小时。孩子在大庭广众下,手捧鲜花走上舞台丝毫没有羞怯之感,实在令人惊讶。
有爱的公共设施
渐渐适应了波兰缓慢的生活节奏,我很快就被它极具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吸引。在波兰机场、公园、商场及车站等社会公共场所,母婴室随处可见。考虑到妈妈们要哺乳,给孩子换尿布的辛苦,母婴室不仅设备齐全,包括垃圾桶、洗手台、换尿布台、自来水和消毒过滤器、洗手液、卫生纸、椅子、插座、冲奶粉用的恒温热水等,一应俱全。有些地方甚至还装饰出各种童趣风格,更有一些温馨知识提示,体现人性关怀。
在国内,有次我坐长途车,中途在休息站停靠,娃饿得嚎啕大哭,老公催我给儿子喂奶。我不好意思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宽衣解带,只得钻进厕所。谁知因将近年关,厕所里挤满了人,臭气熏天。我只得绕到休息站一旁的小树林,忍受着刺骨寒风和零下负十度的寒凉,光着上半身喂完了奶。结果上车后,被暖风一吹,冷热交替太快,患上了重感冒。老公事后还笑我:“让你死要面子活受罪吧!”而在波兰,就绝对没有这种情况发生。身为妈咪,不只是喂奶方便,而且还能享受格外的优待——
有年冬天,我带着不满五岁的孩子坐火车去波兰的首都华沙玩,当我们踏上旅程后,乘务员轻声细语地对我说:“让孩子去儿童车厢玩儿吧!”“儿童车厢”?怀着好奇,我带儿子走进这片神秘的空间,发现里面的确别有洞天——这个只属于儿童的游戏空间,地上铺有干净的卡通软垫,摆放着有趣的积木玩具,火车上的服务人员还会贴心地根据孩子身高降低座椅高度,便于孩子舒适就座。
此外,车厢的设计者还考虑到了孩子玩耍时的安全问题。这些儿童专用车厢在游戏空间之外,按车厢长度比例装有防护栏杆,防止孩子摔落。车厢内再配上一些轻柔恬淡的音乐,不只孩子,就连父母都会第一眼爱上这里。当我把孩子留在那里、独自返回乘客车厢时,我又有了一个发现:关上车厢门,我听不到儿童车厢里的嬉戏声。原来在保护孩子的同时,设计者也考虑到了成人们的感受,特地在儿童车厢与乘客车厢的连接区间安装了隔音设备。这段时间,我可以安安静静地看会书,或者看看车窗外的风景,就已经足够享受了。
全民关爱儿童
不只是硬件设施的友好亲和,当地人对孩子也有着极大的包容心。我在波兰几乎没有遇过因为孩子哭闹而被旁人指责的情况,反倒是当我面对哭闹的孩子手足无措时,好几次都是陌生人出手救了我。一次,我和儿子坐出租车,他很想睡所以一直哭,我怕孩子的哭闹会吵到司机,所以一直在哄他希望他安静下来。没想到司机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立马从他的车内储物箱里拿出一个布偶,然后对我说:“没关系的,给孩子玩这个吧!”儿子手上有了布偶,不但瞬间停止了哭闹,还一直开心地玩到我们下车。
一次儿子扁桃体发炎,我带他去看医生,谁知这熊孩子怎么劝说都不肯把嘴巴张开。这时,医生对他说:“那我不用压舌片压你的舌头,压舌片给你玩,你自己把嘴巴打开好吗?”令我惊讶的是,他真的张嘴了。原来,医生懂得压舌片会让孩子不舒服,所以儿子会拒绝打开嘴巴。我一个做妈的还不如医生懂自己的孩子,顿时有些脸红起来。除了有人帮我“带娃”,儿子还源源不断感受到来自同辈的善意。一次,我带他坐公交车,由于车太挤,儿子闹情绪大哭起来,旁边比他大几岁的小朋友不但主动过来和他说话,还把自己的玩具让给他玩,逗他开心。到我们下车时,儿子还恋恋不舍地跟那位哥哥挥手再见呢!
还有一次,我带孩子去一家咖啡馆,当时所有的座位早已坐满,没有位置坐腿又酸的孩子露出焦急的神情,继而哭闹不止。我正准备带他离开,旁边的一位小女孩突然上前拉住我:“您带着孩子坐我的位置吧。”儿子立刻停止了哭闹,他随后又不好意思地对那个姐姐说:“我们一起坐,好吗?”看着两个玩得开心的小朋友,我不禁感叹:波兰小朋友天生就对“小孩”有亲和力啊!
在波兰呆的时间越久,我心里越好奇:为何几岁的孩子也能对同龄人表达出最大程度的耐心与善意?在得知我的疑问后,一位在波兰住了二十多年的华裔妈妈向我解释道,这与波兰的政策有关。波兰是最早加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并执行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它以儿童公约为蓝图,在公众“儿童权”意识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并不断完善。最著名的是由儿童权衍生出的“对小孩友善空间计划”,这是由民间机构、当地媒体和政府机构共同举办的长期活动,旨在保障儿童在公众场合的利益不受无礼侵害,保证孩子们能尽情享受陌生人带来的关怀和爱,类似的计划还有很多。
儿童权在波兰的实施,上及政府,下达民众,深入人心。所有人都把孩子当作未来可以担起建设国家重任的勇敢者,都会考虑到儿童在公众场合的利益维护问题,学校也无一例外地向家长们传递“儿童是未来新生力量,儿童是未来新生希望”的观念。而孩子的人文教育也关于互帮互助、和谐共处,比如去社区做义工、收留流浪小动物,帮助残疾人等。
波兰在法律上对儿童的保护也是最严厉的。去年夏天南希在外玩耍,被附近的一只大狗咬伤手臂,警方不但专门出动警力查出狗主人,还判处对方一个月监禁、支付全额医药费。我对波兰的了解并不多,但陌生人是如何对待他人的孩子,最大程度体现了这个国家关于“爱”的教育程度。在波兰,每次当我得到周围人的帮助时,总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我不是一个人在带孩子,你瞧,全国人民都在帮我呢!
编辑:莫言言 happywyl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