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性个案对中国法治的促进

2016-11-09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6期
关键词:个案司法法治

乔 骞 陈 诚 赵 阳

(430212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 武汉)

影响性个案对中国法治的促进

乔 骞 陈 诚 赵 阳

(430212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 武汉)

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影响性个案构成法律改革和司法实践的窗口,其中既纠结着舆论与司法的复杂关系,也凝聚着民间社会推动法治的能量。从公开审理的贪污大案到搅动舆论的热点案件,都承载着公众对司法的关注和对法治的希望。人们通过对影响性个案的观察,来判断公平和正义,反思社会制度与价值。而借助个案的载体。司法也在回应社会关切中,弘扬法治中国的理想与信念。

法治社会;影响性个案;司法反腐;法治实践

一、司法反腐赢得广泛公信力

打量近年来的影响性个案,“反腐”成为首要的。从薄xx案、刘xx案公开审理并宣判,刘xx、刘xx、倪xx等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从“表哥”杨xx、“房姐”龚xx相继受审。到雷xx“不雅视频”案、海南“校长带女生开房”案的喧嚣一时,个案背后反腐逻辑日渐清晰:司法机关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原则下,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究,既彰显了中央加大整治贪腐的坚定决心,也为司法赢得了广泛的公信力。

在司法反腐的个案中,薄xx案无疑是具有历史性意义。因为对这一个案的司法审判,在形式上破除了民间对权力反腐的迷信。无论是诉讼程序还是判决结果,都向社会传递出强烈的法治信号:无论官位多高、权力多大、案情有多敏感,只要触犯国法就必然要受到司法的正当化追究。我们看到,“刑不上大夫”真正走进了历史,而对被告人正当诉讼权利夫人保护,更突显出现代刑事司法的文明与理性。

网络反腐继续发力。“表叔”案经历了网络曝光—纪检调查—司法追责三个阶段,被视为近年来网络反腐的又一典型案例;而“房姐”案虽然最终结果与“房”无关。其实,名表房产个案背后,是对于权力参与财富聚集的担忧。而这种社会心理,反映的乃是一个时代法治的健全与否。

对于腐败治理而言,司法或许只是治标之策,但这种治标一旦构成常态化,不仅能够为“治本”赢得时间,更是构成法治治腐的重要内容。一年多以来,诸多腐败个案进入司法程序,共同组成一幅反腐的法治图景。以往,司法反腐之所以难获好评,主要是人们对“运动式反腐”的担心。更值得期待的是,在这些个案背后,我们能够挖掘出一条法治反腐的道路来。

二、民间影响性个案的法治细节

个案点燃舆论风暴,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如此,拆迁编发如此,劳教制度的废止也是如此。2012年7月15日,湖南高院宣判唐x二审胜诉,成为推动劳动教养制度废止的标志性案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这一刻,注定会在中国劳教编发的坎坷路途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司法机关最终促使了法治成果的生成,也见证了法律实施过程中得以和力量。

与上述个案不同 温州杀医案的发生,折射出社会转型中医患关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各种讨论重构信任的意见此起彼伏,都在寻求通过各按租金制度完善的契机。或许囿于一时之地,个案并不能为社会转型带来立竿见影的制度架构;但毫无疑问,经过反复讨论尤其是对立群体的沟通与交流,必然反过来会为社会转型提供个案纠纷化解的法治经验。

北京大兴摔死幼童案,直接触及了公众的疑惑;如何化解可怕的社会戾气?仅因口角之争就对无辜幼童施暴,如此泯灭人性的行为,再加之长春发生的盗车杀婴案,河南警察摔婴案……这些恶性案件一次次地挑战道德、人性和法律的底线,在民警摔婴案中,除了事件本身的暴戾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案发后长达一个多月没有进展,当事人仅被关了15天禁闭。该案最终进入调查的原因,也是因为在舆论围观下,“捂不住”了才将涉案民警才还原到司法程序中来。人们也重新打量着公权力及其承担着的道德人格。

三、以个案带动嬗变、在围观中积攒能量

如果说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法律规范下的普通人的生活细节,便构成了一道道法治的脉络。普通人的纠纷造就了一桩桩个案,个案中的围观使其成为促进反思与进步的影响性事件。这些有普通人引发的个案,记述着中国在转型社会的法治律动,也共同汇聚出一种法治昌盛的延绵力量。

个案往往是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司法在解决个案的过程中虽然消极被动中立,但却被公众视为国家处理社会问题的契机。由此,司法在关注个案的同时也应深入了解社会需求,承担起司法的社会责任。个案是法的生长点,是新能量的聚集地。正是依靠可贵的社会正义作为推动力。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定义,法治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已制定的法律获得人们普遍的服从;而是人们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这一带有普遍性的法治“公式”,对我国的法制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他告诉我们法律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理论的而是行动的。每一个个案,无论是“影响性”的,还是“非影响性”的都关乎中国的法治进程。但是一般而言,那些“影响性个案”对于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要比普通的更为明显。

普通人的生活与境遇构成了法治的素材,个体的行为提供了法治向何处去的思索,而围观的力量则直接促进了法治的进步。人们通过对影响性个案的观察,来判断公平与正义,反思制度与价值。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影响性个案构成法律改革和司法实践的窗口,其中既纠结着舆论与司法的复杂关系,也凝聚着民间社会推动法治的能量。从公开审理的贪污大案到搅动舆论的热点案件,都承载着工作对司法的关注和对法治的希望。人们通过对影响性个案的观察,来判断公平和正义,反思社会制度与价值。而借助个案的载体,司法也在回应社会关切中,弘扬法治中国的理想与信念。

[1]李奋飞.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M].上海三联出版社.2011年版

[2]陈卫东.转型与变革:中国检察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乔骞(1994~),男,甘肃成县人,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本科在读。

陈诚(1995~),男,甘肃张掖人,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本科在读。

赵阳(1993~),男,甘肃张掖人,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个案司法法治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奏好人大内务司法监督“三步曲”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限于亲友“低吸高贷”行为的司法认定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