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历辅导员助理制度的特色创新
2016-11-09熊晶
熊晶
摘 要:辅导员助理制度是近年来国内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有益补充。笔者所在院校创造性地提出:在包含本、专科两个层次学生的高校,可以跨学历地选拔本科生作为专科层次的辅导员助理,以此来提高辅导员助理制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辅导员助理;跨学历;专科层次
一、引言
辅导员助理制度是指从高校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干部,协助新生辅导员,对新生进行学习指导、思想引导、生活向导和心理辅导。该项制度既满足了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的新要求,也符合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精神。
辅导员助理制度在笔者所在的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执行多年,取得了较好成效。笔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校具有本科及专科两个学历层次的学生,根据对比发现专科层次的辅导员助理制度的施行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分析问题及成因,并探索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是当务之急。
二、原有制度在专科层面效果不佳的原因
近年来,笔者对比本科和专科班级的辅导员助理制度的实施效果。相较之下,专科助理制度执行的效果和助理个人的成长程度等多个方面均与本科有较大差距。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一)助理辅导员自身能力有限
专科学生学习能力较弱,部分专科辅导员助理更容易陷入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困境。他们可能工作业绩突出,但专业成绩却岌岌可危。如果成绩成为了软肋,那么在学习方面的权威性将大大削弱,这种权威性的削弱势必会泛化到其他作用层面,影响辅导员助理制度的成效。
(二)专科学制受限
专科学制往往是三年,由于大三学生将离校进行毕业实践,所以辅导员助理的候选人往往只能从专科大二学生中选拔。因此,辅导员在选拔助手的时候,不得不“重使用,轻培养”,启用培养时间较短的大二学生。由于辅导员助理培养时间短,直接影响管理成效。
(三)管理对象引发管理难度
90后的大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思想早熟却辨别能力弱,他们思维活跃却容易偏激,他们勇于抗争但抗错能力不足。相较于本科生,90后专科学生更表现出自制力、服从力和学习能力较弱的特性。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任课教师,均表示专科学生的教学、管理需要更多技巧。所以,辅导员助理管理专科层次的同学也是更具难度的。
三、跨学历辅导员助理制度创新及优势
鉴于专科层次原有辅导员助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本、专科共有的特点,跨学历地选拔辅导员助理是一种有益地创新尝试。
(一)学习指导作用突出
学习指导作用是辅导员助理首要职责。本科生相较于专科生的学习能力或者掌握的学习方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于此同时,有一部分专科同学渴望提升自己的学历。由本科生作为辅导员助理,有利于正确引导专科学生们通过专升本或者本科自考进行深造。
(二)孵化过程长
普通本科学制四年,为辅导员助理提供了较长的“孵化”周期。通过大一、大二的培养,大三的学生干部各个方面都比较成熟,更能够胜任辅导员助理一职。本科大三年级的辅导员助理候选人,无论是思想政治、学习能力还是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锻炼与考察,更能胜任辅导员助理一职。
四、跨学历辅导员制度实施建议
(一)注意部门间的协调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在选拔跨学历辅导员助理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院系,所以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部门间的协调。在院系领导层面,要做好前期的沟通工作,为跨学历辅导员助理选拔和执行工作提供便利;在辅导员层面,新生辅导员要与辅导员助理自己的辅导员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帮助辅导员助理在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辅导员助理制度的成效。
(二)施行组合式的团队建设
一名辅导员往往会配备多个辅导员助理,形成辅导员助理团队。辅导员应该合理配置这一团队,不能因为跨学历的本科助理更具优势,而全部选用本科生辅导员助理。因为,同专业的高年级专科生可能在专业学习上更能贴近新生的学习习惯与风格。所以在打造辅导员助理团队时,最好是本、专科辅导员助理协同办公、互补所长。
(三)执行长效培训机制
虽然辅导员助理从本科学历中的佼佼者选拔而出,但学生本人对于学生管理认知模糊。在往年,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辅导员助理,均有因为对于工作的劳动强度和难度预估不足、半途而废的同学。所以要执行新的辅导员制度,要特别注意:前期的岗前培训、中期的跟踪培训指导以及任期期满后的总结。
参考文献:
[1]余桦,姚植兴.高校学生助理辅导员制度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5(024):60-62.
[2]纪晓黎.大学生党员担任新生辅导员助理制度实践和意义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170):150-151.
[3]苏旭东.“学长制”:辅导员助理制度的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6(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