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扬州运河线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
2016-11-09周杰
周杰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运河作为线性文化这一新型世界遗产种类已经受到国际社会及专家的认同和关注,进而论证了中国大运河所体现的文化线路特征,而扬州段运河代表着这一地区人类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流动。最后对扬州运河生态文化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作出系统的比较研究和思考,指出扬州大运河作为线性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重要性。
关键词:线性文化遗产;扬州运河;旅游开发
一、运河作为线性生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
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线性文化遗产主要指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如运河、峡谷、廊道、道路等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族群。它拥有生态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包括明显的经济中心、老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蓬勃发展的旅游、生态环境及娱乐改善,是一种文化遗产的综合性保护措施,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新趋势。国际上有德国莱茵河河谷、法国南运河、奥地利的塞默林铁路等,中国已通过的线性文化遗产有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
扬州大运河段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河段,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都对南北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历史上的扬州段大运河通江达海,链接了海上丝绸之路,扬州作为唐代对外交通和执法港口(中国四大港口之一),又位于长江与运河的十字形交汇处,是连接中国内地和海外的重要港口。茶叶、丝绸、瓷器、铜铁器及各种文化技术书籍从这里运向海外传播,新罗、日本、阿拉伯、波斯、天竺、欧罗巴等各国使节、商人从海外经江南运河、邗沟、汴河涌向长安。运河承载着各国的商队和海船。正在保护和建设中的扬州运河绿色生态走廊依托运河河道及两岸建设,将成为扬州重要的城市生态与景观绿色通道,同时扬州运河及其两岸也是历史积淀形成的运河文化集粹的线形文化遗产。把运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成为扬州精彩的遗产廊道,为生态建设植入文化之魂,可以充分发挥扬州运河的生态与城市景观作用,大力促进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扬州建设成世界名城具有重大意义。
二、关于扬州运河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思考
扬州运河河道包括:高邮盂城驿、镇水铁牛(高良涧铁牛、邵伯铁牛、三河铁牛、高家堰铁牛、马棚镇湾铁牛)、淮扬运河段主线、宝应宋泾河、宝应明清运河故道、高邮明清运河故道、邵伯明清运河故道、古邗沟故道(邗沟东道,扬州城区段) 、扬州城遗址、茱萸湾古闸、高邮南门大街历史地段、平津堰遗址、镇国寺塔、扬州个园、扬州天宁寺行宫(含重宁寺)、扬州盐业历史遗迹、扬州汪鲁门住宅、扬州卢绍续住宅、扬州盐宗庙等
(一)从空间属性看,扬州运河段贯穿扬州地区相邻几个市、县、区,跨区域合作才能防止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使扬州各区域旅游管理与服务标准有统一体系,建立“竞-合”机制,加强扬州旅游市场监管协作,形成一体化旅游格局。
1、合作性和整体性。首先调查扬州运河文化遗产资源赋存,明确其遗产边界,分析旅游合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沿线区域经济及文化联系。其次调查运河线性遗产作为一个整体,其生态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内涵对游客的吸引力,旅游形象及其市场感召力如何,应该呈现给人们什么样的旅游品牌,以及合作平台构建情况等;
2、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扬州段运河沿线旅游合作现状及合作前景分析,包括沿线旅游发展的差异性、项目配置是否雷同、地方保护主义情况、合作机制构建怎样,合作动力与意向,沿线政府对旅游开发所持的不同考量和利益诉求等;
3、结构模式。根据扬州地区地理空间结构关系,可考虑分为点(市区景点)-轴(周边景点)发展模式或单核辐射模式、双核联动模式、核心-边缘模式和网络型模式等;按照“旅游区-中心城市-重点城镇-旅游节点-产品体系”的思路作好统一空间布局。
(二)合作主体与合作机制
扬州运河线性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合作主体包括扬州地方政府、旅游企业、行业协会、民间个人等,如政府管理机构、旅行社、旅游协会和服务业各协会、民宿商铺等。不同发展阶段各机制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包括行政推动、市场调节、组织协调、法律保障、激励约束、利益补偿、信息互动等,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线性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点”状展示,以重大的人类活动为脉络的“线”性区域性展示,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文化”是其内涵,“线路”是其外在表象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其内容包括构成该线路的一切组成部分:既有自然遗产也有文化遗产;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个体价值,又有作为线路整体的文化价值,还有承载该线路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拥有的价值;还与重大历史、文化事件密切关联,历史文脉与现实沟通,连通古今的互动为“文化线路”注入新意。“文化线路”近年来已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界的热点之一,扬州运河线性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整体性”保护的理念对扬州及中国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