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镜》富不过3脑洞神剧变成二流美剧

2016-11-08朱白

南都娱乐周刊 2016年40期
关键词:英剧黑镜美剧

朱白

《黑镜》通过第一二季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使得大家对第三季的《黑镜》充满了期待。

人们喜欢在自己的认知体系内

塑造和寻找一个“神”,它既代表人们的欣赏品位,

也能将单独的个体变成“人以群分”。

从我们追捧神剧、神片来看,

能说明我们天生就是喜欢宗教的归属感,

我们活着就是想五体投地地信奉崇拜一个不会

更改和永久维持神迹的东西。

可是,如果它恰好是一个系列剧,

那么多半你要失望。

用富不过三代来形容《黑镜》是妥帖的。

从Channel 4变成到NetFlix

大概也正是因为《黑镜》前两季的成功,这部剧的制作方从英国的Channel 4变成了美国的NetFlix,虽然都是英语体系对于我们来说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这部剧的标签还是从高逼格的英剧变成了快餐的美剧。

而所有关于英剧与美剧的区别差异,似乎都能在这部《黑镜》里看到影子。首先,在鄙视链条上历来就是看英剧的瞧不起看美剧的,英剧属于精英小众,而美剧则更多地关照了最大公约数的观众;其次,英剧制作上更接近电影的质感,精致、耐看,而美剧则更注重“效果”,包括技术上的特效和人物台词的效果。这些在《黑镜3》上都有所体现。

曾经的《黑镜1,2》是脑洞大开式的小故事,短小但韵味十足,可以让观众看后产生某种挥之不去的情绪。换言之,前两季的《黑镜》在剧本上都是极其精致的,它们同时也传承了英国戏剧文学的优良传统,在讲故事这件事上更多的依赖迷人的戏剧性,情节的起伏更多来源于剧本本身的精巧和奇思异想。

而NetFlix制作的第三季《黑镜》,不但没有了那些让人一再慨叹的剧情,也没有了英剧中那种接近电影色调的布局。《黑镜1,2》适合在电影院看,无论画面质感还是景深人物的拍摄构图,都具备了基本的电影效果,而《黑镜3》真的只适合在电视或者电脑前看,虽然看上去技术更为炫目了,但无法细究,一旦放大会成为制作粗糙的证据。

还得承认,《黑镜3》之所以这一次口碑扑街,很多观众并不关心它的产地,而是从剧本巧妙度和剧集精致度上来给予否定的。《黑镜3》的剧本本身品质欠奉,如果说之前的那些算是厚积薄发,那么这次只能称作仓促出手。

人类的脑洞还有多大

在《黑镜1》中,一个多疑的律师不断纠缠自己老婆的过去,他的行为是基于人类的记忆都已经被置入到了芯片之中,作为他者可以随时翻阅这个人过去的一切。科技带来进步,但人类却在这种进步中不断摧残自己,乃至令人类走向毁灭的终点。这才是“科技-人性-反思”带来的脑洞主题,而不是仅仅将匪夷所思、空幻想拍成影像那么简单。

“黑镜”的原意没查证过,但透过危险的、不可知的、幽深黑暗的镜面观看到我们自身,应该是“黑镜”系列传递出来的寓意之一。在前两季的故事中,通过对人工智能、记忆芯片、极端政治诉求、大众文化思潮、虚拟社交网络、选秀等的黑色系统里的极端想象,仿佛是给现今的人类敲响一记又一记的警钟。这种反思与当今科学界的某些忠告不谋而合,比如霍金就曾经说过人类需要警惕人工智能等等。

而《黑镜》的高级之处又可以反映在,它永远是用我们耳熟能详的场景和通俗的故事,来讲述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结局,黑色之黑,好像《黑镜》的编剧正是那个对人类持悲观看法的先知。

《黑镜》第二季第二集《白熊》,颇有争议,这个从人类社会存在的意义角度探讨的故事,是从人类亘古存在的悲观中延续下来的。犯罪、惩罚、恶的权利、消费罪犯、民众的权力,这些元素从我们的生活被放大一万倍之后的想象空间里,得到了合理的故事性。《白熊》的逻辑仅仅在电影上,此前就有《发条橘子》、《楚门的世界》等等,它们都是基于现有社会中的不安元素进而放大,然后再重新移植到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中。

这不但是一个令人可以啧啧称奇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将人类的某种极致想象力发挥到绝佳点上的创意。人类在幻想危机、困境、灾难的时候有多聪明,就可以说明我们在顺境中有多么的紧张和绝望。事实是凌空虚幻的,但关于恐惧的情绪是真实的。

猜你喜欢

英剧黑镜美剧
黑镜
浅析美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美剧《黑镜》第三季:从“鲁迅”到时代弃儿
《唐顿庄园》(和其他的电视剧)
《神探夏洛克》的文本解读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追英剧=有文化?
黑镜
美剧台词秀——House of Cards 纸牌屋
Is Watching Amerircan Se ries HeIpful to EngIish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