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可持续发展经验分享
2016-11-08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首席执行官易珉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首席执行官易珉
港铁可持续发展经验分享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首席执行官易珉
目前国内诸如北、上、广等城市遇到的交通问题,在香港三十年前只会更差。香港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期,亦面临着包括交通拥堵在内的一系列城市问题。香港面积1104多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土地是山地、草地、林地。换句话说,如今大陆城市的土地和居住人口之间的矛盾,在香港也是如此,人口众多,可用土地资源非常少。
然而,从香港地铁2015年年报公布的利润分布看,总利润92亿元中,14%是纯票务收入,可见香港铁路的重要利润来源并不是票务收入。从1975年成立公司,到2000年上市,香港政府拥有76.5%的股份,2007年的时候与九广铁路合并,现在市值1788亿元。
香港是很小的地方,现有铁路网络为221公里,其中地铁96公里,市郊铁路88公里,轻轨37公里,在建线路53公里。
同时,港铁在中国内地也有北京地铁4号线、大兴线、14号线、16号线,以及深圳地铁4号线,杭州地铁1号线等业务,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伦敦、墨尔本、悉尼等都有运营和投资。
众所周知,纯轨道交通的投资和运营,在全球来讲都不赚钱,不赚钱的原因有很多,我想讲一下投资曲线。当我们投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后,要花一定时间通过票务收入才能回收成本,但每隔几年设备更新、信号、硬性设备等需要再投资。与此,当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运营带来的社会效益,往往是建设、运营单位和公司没有办法享受的。
基于此,我们认为要创造一种模式,能够让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各方受益。港铁推崇“铁路+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操作程序上看,首先我们跟政府要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如果全生命周期内资金缺口有多大,然后与政府协商所需要的地权,第三步是向政府支付地价,需要特别说明,这个低价要参考没有地铁规划和地铁实施项目之前,某块土地过去五年价格的平均值。第四步就是合作开发,港铁会用最优质、最优化的方案来解决土地开发问题。最后就是资金缺口通过整体的“铁路+社区”利润补齐。
目前,港铁在香港的物业开发情况如下,全网87个站点中,港铁开发的43个站点物业总开发面积达1300万平米,保留29万平米作出租用途,投资物业市值超過530亿元,开发中物业总建筑面积达139万平米,待开发物业总建筑面积达196万平米。
同时,在香港,票价也有很合理的制度。港铁每三年要跟政府有一次调价机制的探讨,但是把全球主要大城市的票价机制跟市民GDP收入和市民交通可支配成本叠加在一起比较,港铁票价是世界上相对低的。
从历史发展来看,上世纪80年代以后,港铁和香港的城市规划开始新阶段,称之为“人跟线走”。“人跟线走”的意义在于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用轨道线路带动客流增长,带动社区,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在香港,还有一种交通和人的出行的分层理念。所谓分层,一些新开发的城区,人与车不会发生冲突的,也就是说完成了人怎么出行、车怎么出行、地下怎么出行,这是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香港实现了交通工具分层。
从土地开发的角度,根据国际经验,基本理念在于,在地铁车站半径200米范围内为高强度开发区,200~500米范围内为中高强度开发区,500米以外为低强度开发区。
从轨道运营角度来讲,在亚洲城市,车站500米半径内覆盖人口达到最低5万人(居住和就业人口)的要求,利用门槛值倒推法估算地块平均容积率需在3.0以上。
在这一过程中,港铁的角色是总体统筹机构:负责制定规划蓝图、设定适当的分期开发、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协调政府各个部门、合作伙伴及铁路建设运营的要求,透过同一平台将不同种类物业连结起来。
(根据易珉在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机制创新研讨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