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数字化现状统计
——基于2015年CSSCI数据

2016-11-08汪欣桐范继忠

中国期刊年鉴 2016年0期
关键词:社科类学报投稿

汪欣桐 范继忠

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数字化现状统计
——基于2015年CSSCI数据

汪欣桐 范继忠

一、研究方法

高校学报数量极多,数字化水平也不尽相同。研究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的整体发展现状时,选择能够代表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信息化真实水平的期刊就显得非常重要。本题研究基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CSSCI收录的最新数据,依照样本数量选择了样本量较大的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文学以及高校综合性学报六大分类,并在此分类下对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进行随机抽样,共选择50个样本,并通过2个月的跟踪调查,对其中文和外文网站的建设、学报在线投稿系统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人文社科类高校学报数字化发展状况。

二、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数字化现状统计分析

1.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网站建设状况

表1 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网站建设情况

调查发现,50种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中,中外文网站内容丰富的仅3种,占调查学报总数的6%;有中外文网站的共10种,占调查学报总数的20%;有外文网站的学报共计13种,占总数的26%。可见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不太重视外文网站的建设以及学报数字化平台的国际化。在仅有的13家网站中,大部分网站的外文网站仅标题为外文,学报登载论文的标题、专业信息等均未翻译成英文,部分网站外文版中新闻及论文标题空缺,无法点选,可见其实用性较低。

只有中文网站的学报共计34种,占调查学报总数的68%,可见大部分学报只注重中文网站的建设。调查还发现,有3种学报没有独立网站,只有第三方中介平台提供的投稿页面。由表1可知,经济学类学报更注重外文网站建设,有外文网站的学报数量达40%,且其中一半的学报外文网站内容较为丰富,能将部分新闻与论文标题翻译成外文,与其他学报网站相比实用性较高。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的中文网站建设虽然渐入佳境,但对外文网站的建设仍然存在很大不足。无论是网站的实用性还是建设效率都需要不断提升。

2.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在线投稿系统建设状况

表2 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在线投稿系统建设状况

调查发现,50种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中,有在线投稿系统的学报共计45种,无在线投稿系统的学报共计5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90%和10%,说明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在线投稿系统的建设速度较快,普及率较高。通过表2可知,六大类学报均有较高的在线投稿系统普及率。

但根据网站点击量判断,许多网站的在线投稿系统应用率较低,且部分学报的在线投稿系统由第三方网站作为技术支撑,投稿程序较为繁琐,需要同时通过邮箱投稿,相当于增加了投稿的步骤。部分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虽有应用网络投稿系统,但将再次投稿到邮箱备份作为在线投稿的必要条件,势必会影响稿件的处理效率,不利于办公自动化。

3.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网上互动平台建设状况

表3 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网上互动平台建设状况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50种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中,有49种学报有和读者、作者互动的具体方式,占被调查学报总数的98%,比例较高。其中有12种学报设有网上互动平台,以留言板等方式和读者、作者进行实时互动,占被调查学报总数的30%,占比较少。74%的学报选择了较为传统的邮箱或电话互动方式,互动对象以作者为主。另有2%的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没有互动方式。由表3可知,调查选择的六大类学报均以电话或邮箱联系为主要互动方式,其应用率均达70%以上。高校教育学类学报对网上互动平台的使用和重视程度最低,使用率为0%。

通过对所选样本的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的网上互动平台建设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亟待提升。有部分学报既无独立网站,在其它网站上也难以找到其邮箱或电话,这严重影响了学报与读者作者的信息交流,阻碍了学报的发展。大部分学报受传统观念和技术条件所限,依赖于电话和邮箱与读者、作者进行互动,互动效率较低,且根据网站的点击量可分析出运用邮箱和电话与学报编辑部沟通的读者、作者数量同样堪忧。而对于少部分建立了网上互动平台的学报,互动较少则成为了阻碍互动效率提升,延缓编辑部与读者、作者间信息交流的最大问题。建立了互动平台的12种学报中,留言条数绝大部分少于10条,留言较多的情况仅有一种,而留言较多的互动平台上,其有效留言(指不是为了测试平台运行状况的留言)也是寥寥无几,大部分学报留言板的累计在线量少于三百,对于读者和作者的留言,学报方面也很少及时进行回复。可见无论是读者、作者还是学报编辑部本身,对于学报网上互动平台的重视和使用率都存在极大不足。

4.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信息服务功能状况

表4 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信息服务功能状况

调查发现,50种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中,网站有提供信息服务的共26种,占被调查学报总数的52%,其中仅有一种学报提供的信息较为丰富。而另外的24种学报则没有在网站上提供信息服务。由表4可以看出,政治类学报在被调查的六类学报中对网站信息服务的关注度最低,仅有不到30%的学报在网站上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且信息内容很难称得上丰富。其他几类学报则有半数以上对于信息的提供更为注重。

通过对于学报网站上提供信息深入调查可以发现,仅有的26种在网上提供了信息服务的学报,大部分信息也仅局限于该高校校园新闻和该期刊的动态,对业内新闻、专业信息、学术会议等消息提供较少,且大部分信息更新缓慢,许多学报的新闻页面上次更新时间在一年以前,且每年更新条数不超过7条。由此可见,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不太重视网上信息的服务,这样的现状使读者和作者很难通过学报网站获取相关的专业信息、期刊重要活动、期刊的发展状况以及专业会议信息等资料,也使得为数本就不多的高校学报信息服务平台“名存实亡”,实用性堪忧。

5.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应用新技术状况

表5 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应用新技术状况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50个样本中,有21种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应用了微博、微信、微刊等新技术,与普通杂志对于这三类新技术的使用状况相比,学报方面对于这些新兴平台的使用率较为低下。由表5可知,教育类和综合型高校社科类学报对于这些技术及平台的应用相比其他类别的学报更多,而管理类学报则对这类技术较不重视,6种被调查学报中仅有一种运用了微信这一平台对自己进行推广。在半数学报运用新兴技术平台的背景下,学报对于这些平台和技术的运用数量令人堪忧,受调查的学报中没有一种同时运用三种新技术,运用两种新技术的学报仅有3种,占调查总数的6%。被调查的学报中,没有一种运用微刊这一平台推广自己,5种学报有自己的微博,19种学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随着调查的深入可以发现,学报对于微信、微博、微刊等新技术平台的重视度极为有限,一半学报满足于用传统的方式推广自身,大部分学报仅使用一种技术平台进行宣传和推送。在5种拥有自己微博的学报中,微博粉丝数量参差不齐,从几十到两万不等,且即便是粉丝数最多的学报,其粉丝数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期刊粉丝数如《博物杂志》的364万、《青年文摘》的59万、《求是》的199万仍然较少。大部分微博更新缓慢,内容了无新意,有的学报微博上次更新时间为一年半以前,可见久未打理,几乎废弃。虽然学报受其学术性的局限,受众范围较小,但对微博的疏于管理也是其微博影响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的微信运营情况稍好,推送间隔时间相对于微博较短,但仍低于期刊微信的平均水平。学报微信的阅读量参差不齐,从几十到一千不等,同样远低于微信阅读量平均水平。与此同时,部分综合性高校学报没有单独的社会科学版微信。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对于这些平台和技术的运用数量,在官方网和其他方面很少对自身的微信、微博或微刊进行宣传推广,仅有两种学报在官网上放置了微信的二维码,以至于读者和作者甚至不知道该学报有这些新技术平台。学报的微信名称没有统一规范,有些以全名,有些则以简称命名,提升了查找和关注的难度,也降低了学报微信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由以上的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对于微信、微博和微刊等新型技术平台的重视度明显不足,这种忽略对于学报影响力的提升无益,更给学报自身的宣传和学术成果的传播造成阻碍。

(作者汪欣桐系北京印刷学院硕士研究生;范继忠系北京印刷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社科类学报投稿
诚挚期待您的投稿
月度荐书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投稿要求
投稿选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一束光
欢迎投稿
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