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工作记忆辅导员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2016-11-07郭明涛
郭明涛
1.前言
工作记忆与注意是心理学研究中两个重要的认知结构,人们时刻需要从视觉情境选择中选择有限的刺激进行加工,而工作记忆在注意选择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些年来,关于工作记忆和注意偏向之间交互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社会热点,由于视觉信息加工系统的资源有限性,当视野中同时出现大量信息时,视觉注意只能选择与当前任务相关的有限信息。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中注意偏向的选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工作记忆对注意偏向的影响是本研究的重点。
Che lazzi等人(1998)利用单细胞记录技术记录了短尾猿颞下皮层神经元的活动。结果发现神经元的反应依赖于工作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即工作记忆内容自上而下地改变了神经元的反应。Moores 等人(2003)研究发现,工作记忆中保持的客体表征不仅会使视野中的记忆匹配客体得到注意偏向,而且也会使得视野中与记忆表征存在语义关联的客体获得竞争优势。Downing(2000)的研究发现,当目标出现在线索化位置时,记忆任务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无记忆任务条件,说明工作记忆内容影响自上而下注意控制]。Soto等人(2005)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了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目标出现在记忆匹配图形中时,首次眼跳扫描该位置的概率显著大于其他条件。表明工作记忆内容可以以一种自动化的方式作用于注意早期加工阶段。
虽然上述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内容影响注意偏向, 但是另一些研究却没有支持这一观点。Downing等人(2004)的研究发现,工作记忆中的目标无关信息对自上而下视觉搜索的效率没有显著影响。Woodman等人(2007)的研究发现,工作记忆中目标无关信息不影响视觉搜索效率。由此可以看出, 对于工作记忆内容是否影响自上而下注意偏向,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对于国外研究来说,国内关于工作记忆和注意偏向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而且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专职工作内容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主要是研究不同年限辅导员在工作中积累的工作记忆对他们的日常工作(与学生沟通中的情绪面孔)存在着不同的注意偏向。研究假设,工作记忆内容影响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导致产生不同程度的注意偏向,工作年限长的辅导员反应时显著短于工作年限短的辅导员,注意偏向多集中在观察学生的眼睛、耳朵和脸颊上。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被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共计30人,长时工作记忆辅导员(工作5年以上)10人,平均年龄为32.00±1.63岁;中性工作记忆辅导员(工作3-5年)10人,平均年龄为29.80±2.04岁;短时工作记忆辅导员(工作3年以下)10人,平均年龄为27.40±1.51岁。所有被试无色盲且视力均正常。
2.2仪器与设备
采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Applied science laboratory,ASL)生产的504型眼动仪来记录被试眼睛的注视过程,测试模式为瞳孔—角膜反射,采样速率为120Hz。两台实验用计算机,一台用于给被试呈现刺激视频,另一台用于主试监控和采集眼动数据。被试坐在椅子上,头部固定在特制的头架上,且被试的眼睛位置与屏幕中心等高。实验是用“VC++”编制的E-Prime程序,将制作好的视频剪辑呈现在19寸的DELL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刷新率为100Hz)上,这個仪器主要是记录被试在操作过程中反应时以及反应的准确性等行为指标可以用眼动仪自带的软件进行采集。
2.3实验设计
研究为3(工作记忆:长时、中性、短时)×2(谈话场景:正常谈话、撒谎谈话)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工作记忆为被试内设计,谈话场景为被试间设计。
2.4数据处理
因变量为反应时,所有被试的数据均有效。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为了避免每次休息后按键反应的偏差,剔除了所有被试在每个组块中前5个试验的数据。参照相关研究的处理方法,剔除了反应时低于200ms和高于2000ms的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速度-准确性权衡
采用舒华提供的速度-准确率权衡方法,对反应时和准确性进行差异检验。反应时检验结果是t(29)=101.351,p<0.001;正确率检验结果是t(29)=0.592,p>0.05,说明本次实验的数据不存在速度-准确率权衡问题。
3.2 反应时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
1)不同工作记忆辅导员的主效应显著,F(1,27)=11.312,p<0.01,说明长时、中性和短时工作记忆辅导员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长时工作记忆辅导员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短时工作记忆辅导员。
2)谈话场景主效应显著,F(2,27)=13.105,p<0.01,说明辅导员在不同谈话场景条件下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长时工作记忆辅导员在正常谈话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中性工作记忆和短时工作记忆的辅导员,中性工作记忆条件下的反应时与短时工作记忆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
3)工作记忆与谈话场景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27)=1.985,p>0.05。
4.讨论
4.1不同工作记忆辅导员在不同谈话场景内注意偏向的差异
辅导员队伍人员变动很大,新入职的辅导员较难处理学生工作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如何正确帮助他们尽早掌握工作技巧,是当前心理学、教育学面临的重要而实际的课题。本文实验发现,不同工作记忆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时的注意偏向存在显著差异,长时工作记忆辅导员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短时工作记忆辅导员,说明长时和短时工作记忆辅导员在注意偏向任务上存在显著差异。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均需要消耗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认知资源,若同时进行的活动所需的资源总量超过了个体所具有的资源总量,就会出现资源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处理工作的效率。由于长时和短时工作记忆辅导员的认知资源总量存在差异,所以就导致他们在与学生谈话任务上出现差异。
4.2工作记忆对注意偏向的影响
注意偏向指个体加工哪些信息受他们大脑中早已形成的目标定势的影响。本文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在不同谈话场景条件下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正常谈话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撒谎谈话条件,并且不同工作记忆辅导员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表明工作记忆中信息的性质影响注意偏向。这个结果与Soto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正常谈话条件下,工作记忆中保持的记忆项目出现在搜索序列中,并且与靶刺激所在位置的项目相匹配。张学民等人的研究发现,有效线索条件下的靶刺激具有注意加工的优先权。本文实验中,在进行搜索任务时,被试会在搜索序列中寻找与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相匹配的项目,此时靶刺激嵌入在记忆匹配项目中,被试找到记忆匹配项目后也就找到了靶刺激。因此这种条件下工作记忆中储存的记忆项目信息促进了对靶刺激的搜索,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反应时变短[9]。也就是说,这种条件下工作记忆内容对靶的搜索起到促进作用。撒谎谈话条件下,虽然与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的项目出现在搜索序列中,但此时这个项目中嵌入的是干扰刺激,而靶刺激却嵌入在另一个非记忆匹配项目之中。这种条件下,被试先会在搜索序列中寻找记忆匹配项目。找到记忆匹配项目后,发现这个项目中的刺激并非靶刺激,因此便将注意转移到其它位置继续搜索目标,直到发现目标为止,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反应时变长。也就是说,这种条件下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内容对靶的搜索起到干扰作用。
5.结论
5.1长时、中性和短时工作记忆辅导员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长时工作记忆辅导员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短时工作记忆辅导员。
5.2工作记忆内容影响自上而下注意偏向,正常谈话情况下靶相关信息能促进对靶刺激的搜索,而撒谎谈话情况下靶无关信息却会干扰对靶刺激的搜索。
[基金项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校级教研项目(701422J20031);广东省高职教学改革资助项目(GDJG2015261)]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