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卖货聚粉建平台

2016-11-05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16年4期
关键词:卖货电商消费者

无论是线下农业还是线上农业,都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农业电商是一个巨大的风口,有巨大机会。同时,在前进的道路中除了机会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或挑战。那么,挑战怎么去应对,必须打好互联网的“三大战役”,概括起来就七个字“卖货聚粉建平台”。

第一大战役是卖货。卖货就是依靠网络渠道提高销量,根据流量规模、方向和速度决定在哪里开店卖货。从理论上讲,如果哪一天月球上人足够多,我们也应该在月球上开店。这点无所谓线上还是线下,所以这是B2C。

第二大战役是聚粉。以消费者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即AforC或叫ALL FOR CLIENT。一切围绕着你的用户,重新定义你的用户,和用户做朋友,让他们为你奔走相告,让他为你口口相传,也就是利用口碑效应聚粉。不仅小米可以成功,包括农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可以涌现出很多聚粉案例。

第三大战役是建平台。对于实体企业来讲,前两步更多是借助别人的平台,无论是B2C平台还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建平台则是自己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我们能不能自己构建一个垂直的农业平台?当然可以,实际上我们也正在做,但我想告诉大家,建平台是有风险的!从B2C的角度来讲,最大的风险是引流的风险。当一个企业有实力、有梦想,同时它也有策略的话,就有构建平台的可能性。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大致的数据来阐述卖货、聚粉、建平台这三件事情对于一个企业的价值,可以简单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我认为卖货很重要并且必须要做,对于一个实体企业讲,也许能增加整个规模的10%-30%。聚粉实际上是重新对你的品牌、对你的用户进行巨大提升,对你的线上线下的整个业务会有巨大的影响。选择一个好的聚粉方式,完全有可能让你的价值翻番。结合卖货聚粉建平台这个角度,如果一定要讲它有一定的价值,这个价值在哪里?简单来讲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互联网+”,电商不仅仅只是开店,不仅仅只是去天猫、去京东、去淘宝卖货。电商只是“互联网+”的一小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第二方面,是不是先卖货、再聚粉 最后建平台呢?非也 ,每个企业不一样,它的路径也是不一样的 ,而且实际上更多的企业开始在走先聚粉、再卖货、最后建平台。最耳熟能详的一个跨界案例,小米就是这个模式。

下面,分别对卖货、聚粉、建平台三个方面进行延展。

(一)卖货。现在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大的电商平台也是僧多粥少。所以,已在卖货或者将要卖货的企业一定会面临类似的困惑:规模有限、与线下业务有冲突、运营成本高及缺乏掌控权。怎么办?当然可以从战术上进行很多的优化。但是,对于实体企业来讲,不要再对卖货建平台抱太大的期望,甚至不要做大的投入。但对于聚粉,无论是工业品还是消费品,无论是零售商还是批发商,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聚粉,一定要打好聚粉这个战役。

(二)聚粉。极致产品聚粉丝,强调聚粉并不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出现之前聚粉的作用就已体现。例如:哈雷摩托。从商业本质来讲,品牌零售1.0是第一个时代,关注的客户是渠道而不是消费者,企业只跟经销商打交道。第二个时代是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品牌零售2.0版,企业发现必须直接接触消费者,去洞察、揣摩、定义消费者的动态需求。所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经营和零售。第三个时代是以内容为核心的3.0版,以天猫战略为例,今年年初,逍遥子提出天猫将做内容运营,用达人的方式和用内涵分享的方式驱动。互联网提供了最大的工具和机会,让我们能够面向消费者讲故事。内容重要的同时,形式工具也很重要。有些企业运营了公众号,但是粉丝不多或者有粉丝但活跃度不高,这表明工具没用好,故事没讲到位。

(三)建平台。建平台有风险,策略在哪里?一个大的指导方针是一定要去找大平台的软肋,去做它们做不好的地方。大平台的软肋一直存在,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以淘宝为代表,它不拿货运作很轻但是对品质的保障有问题。因此,早期的京东网、酒仙就靠强供应链模式拿货,靠 “正品低价”四个字就成功杀出;二是服务,大平台更适合交易服务而不适合交往服务;三是区域,在三四级城市或者农村,大平台有时鞭长莫及,所以给当地的企业留有一定的机会。但是,需要把握好“时间窗口”,意识到当前大平台兵临城下;四是产业B2B ,其中的关键词是F2R,这是指去除一切中间环节,农场产品直接到末端零售商。

最后,对农业电商的三个建议:第一是要讲故事,做好聚粉;第二,对于专注于农产品B2C平台,可能不是一个适合长久坚持的方向。如果只做农产品,企业将面临很多瓶颈,建议围绕人群做产品的延伸;第三,对于农业B2B平台,建议企业在进行可行性判断时,有三点值得注意:痛点需求、长尾需求和高频需求。如果这三个点如果满足度很高,那么建平台的成功率就会很高。痛点需求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便宜、方便、品质;长尾需求是指双边中至少有一端有长尾需求,而非全都是大企业;高频需求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它是一个天然隐含的弱点。举个例子,农资里要做一个化肥B2B的平台就比较难,为什么?它是常年生产、集中交易,一年就两个星期的时间进行交易。夸张地说,消费者今年用得很好,明年有可能都忘了网址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考虑。

猜你喜欢

卖货电商消费者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走出广播节目直接“卖货”的误区
直播卖货还能火多久?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知识付费消费者
销售要突破“卖货”思维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