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韩琦

2016-11-05

月读 2016年10期
关键词:韩琦仁宗宋仁宗

〔明末清初〕王夫之

夫韩公之坦然无惧而以为己任a,非一日也。其请皇嗣也,仁宗曰b:“朕有此意久矣!谁可者?”斯言也,在仁宗为偶然之语,而使顾瞻愿谨者闻之,必震栗失守而不敢争。公且急请其名,以宣示中外,视神器之所归,如献酬之爵,唯所应得者而揖让以将之。此岂文、富诸公所能任c?而内无可援引之后妃,下无可居间之宦寺,则即有奸邪,亦不能挟以为名而相忮害。为仁由己,岂袭义者之所可与于斯乎?无乐取人善之虚衷,不足以经庶务;无独行其志之定识,不足以任大谋。刚愎自用者,及其临事而待命于人。斗筲之器d,所受尽而资于瓶盎e,必然之势也。

(《宋论》卷五)

注释:

a 韩公:即韩琦(1008—1075),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字雅圭,号赣叟。宋仁宗时进士。做安抚使时,实行惠民政策,使九十万饥民得以存活。后与范仲淹等共事,指挥防御西夏战事,时称韩范。又同被召入朝,为枢密副使,赞成范仲淹、富弼等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出知扬、定等州。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为宰相。仁宗末年,力请立太子。英宗即位,促曹太后归政,进右仆射,封魏国公。英宗病危,又力请建储。神宗即位后,拜司空兼侍中。

b 仁宗:即宋仁宗赵祯(1010—1063),宋朝第四位皇帝。

c 文、富:指文彦博和富弼。文彦博(1006—1097),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字宽夫。宋仁宗时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生历仕四朝,两度为相,封潞国公。富弼(1004—1083),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彦国。宋仁宗时举茂才异等。任知制诰,迁枢密使,与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后拜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务守成,号贤相。

d 斗筲(shāo):因斗和筲都是很小的容器,比喻气量狭小和才识短浅。

e 盎:一种腹大口小的瓦盆。

大意:

韩琦内心坦诚、无所畏惧地以国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他恳请仁宗确立太子,仁宗说:“我有这个想法已经很长时间了,你认为立谁合适?”仁宗此言不过是随便一说,如果让瞻前顾后、谨小慎微的人听到,一定会吓得震惊失态而不敢说话,但韩琦却赶紧询问其名字,并请求将其名字宣告天下,把帝位所归看成是和饮酒相劝一样,只对应该得到的人行礼相送。这哪是文彦博、富弼等人所能胜任的呢?韩琦既没有可以依附的后妃,也没有可以作为中介的宦官,因此即使有奸诈邪恶之人,也不能借此名义来陷害他。主动施行仁义,哪是遮盖仁义的人所能相提并论的呢?没有乐于吸取别人长处的谦虚心态,就不能处理好国家的各种政务;没有独自实行志向的坚定原则,就不能承担远大的谋略。傲慢固执、自以为是的人,等到遇到事情时,往往要受别人的指挥。就像斗筲这些小容器,所能承担的部分用完之后,就要求助于瓶盎,这是必然的趋势啊。

【点评】

北宋名臣韩琦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分愁,为天下的百姓出力谋福。在担任谏官期间,他敢于犯颜直谏,诤言谠议,“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由于宋仁宗三子相继夭折,为保证皇位能够顺利继承,韩琦屡次劝说,终于让皇帝选定太子,避免了将来可能发生的帝位之争。后来新皇帝(英宗)和太后有矛盾,韩琦在其中不断调停,并最终以宰相身份采取果断措施,逼迫太后撤帘,拥立英宗亲政,立下扶危定倾之功。可以说韩琦的一生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实写照,因此得到了王夫之的大加赞赏。(高希)

猜你喜欢

韩琦仁宗宋仁宗
以民为本,千古一帝
宋仁宗好色
最高的修养是宽容
心中有天平
韩琦宽厚待人
韩琦的豁达
豁达是一种境界
宋仁宗的自守之道
好马也忠诚
为一个错别字较真的宋仁宗